APP下载

遗嘱库带来观念革命

2014-11-26宣金学

共产党员·上 2014年11期
关键词:刘华陈凯立遗嘱

老龄化的现实和遗嘱的缺失

倒了一趟公交,乘了两趟地铁,76岁的老人刘华一个人从北京丰台赶到西城区的西交民巷73号门前,加入长长的队伍。这群头发早已花白的老人们,正等着进入眼前这个不起眼的门脸——中华遗嘱库——完成自己的遗嘱登记。

“刚启动的时候,有的老人凌晨天还没亮就来排队了。” 中国首个公益遗嘱库——中华遗嘱库主任陈凯介绍。去年3月21日,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和北京阳光老年健康基金会共同发起主办的中华遗嘱库正式启动。截至目前,有3.8万余名老人进行了遗嘱预约,排队排到了明年年底。甚至有个别预约老人还没等到办理遗嘱登记就已离世。

对北京这座60岁以上老年人口正以每天400人、每年15万人的规模和年均6%的速度增长的城市来讲,这些准备登记遗嘱的老人依然是小数目。不久前,位于朝阳区的第二登记中心也正式挂牌运行。

“继承是一个沉重的话题。”陈凯说,“我们所展开的,将是一场有关生死的观念革命。”

立遗嘱并非容易的事

刘华老人拄着拐杖,瞒着孩子,“偷偷摸摸”来到西交民巷。他不想让自己的儿女提前知道,“免得影响家庭和睦”。

就在几年前,大他4岁的哥哥刚过世,家里几个孩子就因为财产继承问题闹上了法庭。“我大哥要是立了遗嘱或许就好了。”刘华老人嘴里咕哝着。他准备“吸取教训”,打听到中华遗嘱库便赶来预约。

据遗嘱库工作人员介绍,配合遗嘱范本自动适用软件,遗嘱库可以为90%以上的老人一次性出具并打印符合老人意愿的遗嘱草稿,前来办理遗嘱登记的九成老人可以一趟办完。

据了解,中国老人立遗嘱的比例非常低。有调查统计显示,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每年自然死亡的老人当中,立有正式遗嘱的大约不会超过10%。“在二、三线城市以及农村,比例会更低。”陈凯介绍。

“相比之下,成年美国人立遗嘱的数量是49%,英国人2009年一年有36%的人更新遗嘱。”陈凯向记者介绍,“这种差距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曾作过一次调查,对北京市一段时期内审理的遗产案件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有73%的案件是因为没有遗嘱导致的,而有遗嘱的案件里面,又有超过60%的案件是因为遗嘱无效最后导致了更多的纠纷。

事实上,在国内订立遗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北京市政协委员康军就曾表示,如果按照法律程序老人自己去订立遗嘱,需要花费不少钱去找律师,然后自己去跑公证处公证,还要完成到医院做精神状态鉴定等程序,对老人来说,跑完这个程序太困难了。

作为一名职业律师,陈凯见过也亲历过各种各样的遗产纠纷案件。他慢慢了解到,其实很多老人也想订立遗嘱,但是真的开始订立遗嘱了,又会被烦琐的程序困扰,牵扯精力,所以向有关部门反映后,有关组织就决定起动这个项目,建造一个遗嘱库,免费办理。

这些老人都很豁达

陈凯介绍,中华遗嘱库采取临时库、中转库、永久库三级保管体系。试点期间用的是临时库,即从银行租用特型保管箱。随着遗嘱存储量的增大,目前开始启用中转库,具有严密的防火、防盗、防虫、防尘、恒温恒湿等多重保障,可以满足200万份遗嘱的存储需求。

中华遗嘱库,除了对遗嘱进行咨询、登记和保管之外,还有另一项重要的功能,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修改提供意见和建议。陈凯指出,在法学领域,继承法的研究仍然是一个短板。

一开始,陈凯还担心老人们会觉得立遗嘱是个不吉利的事,以致忌讳、排斥这个。然而,让他惊讶的是,他看到这些老年人“都很豁达”,“而且他们之间在排队的时候都互相聊,互相出主意,互相学习知识”。

登记完遗嘱,拿到“遗嘱证”,老人刘华的眉间也舒展开来:“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下了。”

(文/宣金学 据《中国青年报》)

猜你喜欢

刘华陈凯立遗嘱
治学严谨,桃李天下
“继承权”新规来了!
逆行者的武汉
种七彩颜色的太阳
专家建议四类人尽早立遗嘱
年轻人也立遗嘱
2018高考综合模拟题(七)
清朝花瓶
离婚,婚姻的一次“手术”
巧租店面挣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