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质量管理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管理研究
2014-11-26章春军吕晓琴
章春军,吕晓琴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电气工程系,四川 峨眉 614202)
国外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主流是商业 (或创业)计划大赛,如美国麻省理工大学$100K商业计划比赛、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Moot Corp国际商业计划大赛、日本东京大学商业企划大赛、欧洲高校的21世纪挑战赛等等。国外大学科技创新管理服务体系较为完备,强调学生跨校跨学科优势互补式组队,强调过硬的作品质量,强调创新项目开展与市场接轨,强调创新活动与创业结合,邀请专家团队 (如知名的教授、企业家、商业咨询专家等)对学生项目开展联合指导和评价,重视项目的质量控制和成果转化。国外大学生科技创新参与率较高,如哈佛商学院、加州大学哈斯商学院官方网站显示年人均科研经费分别为1.6万、1.8万美元 (历年数据的平均值),绝大多数学生均参与了科技创新活动。据清华大学创业中心调查显示,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比例达20%~30%,以学生的科技创新项目为主。
我国目前比较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开展,国家级、省部级、校级、院系级等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开展力度逐年上升,对西部某地区9所高校的调查显示,仅针对本科生各类科技立项项目平均每年每校都在450项以上 (含校级立项和各院系立项项目),经费投入都在百万元以上。
但目前的项目管理现状却令人担忧。各高校普遍采用容易操作和量化的目标管理模式,存在问题较多,如“重视项目立项质量及数量、忽视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监督管理方法简单,有效信息难以及时而全面掌握”、“管理制度缺乏,管理程序不明确”、“职责不明确,分散管理严重”、 “资源积累不足,重复立项明显”、“资源浪费严重、科技成果产出少”、“立项后项目实施终止随意,验收时达不到立项预期”等不良现象普遍存在,项目开展质量往往难以保证,较多项目达不到立项目标要求[1]。与国外相比,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管理的目标不清晰、程序和保证措施缺乏、职责不明确是主要原因。
项目质量管理是一种为了确保项目能够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完成,使整个项目的所有功能活动按照原有的质量及目标要求实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推行项目质量管理,能够明确目标重点、制定保证措施、清晰管理职责[2]。
1 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质量管理原则与任务明晰
1.1 项目质量管理原则
根据质量管理基本原则,结合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开展实际,拟定以下七个主要质量管理原则[3]。
(1)以价值为关注焦点。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关注焦点应为其创新的价值。设定潜在或实际的顾客需求,充分思考并做到创新项目可以满足当前乃至未来的需求,这样才能立足创新的制高点,创新才会更具价值和成果。
(2)领导作用。领导者应建立统筹协调的组织,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实施方针、目标、宗旨,提供资源,重视创新质量环境建设,设定创新项目的目标,明确创新项目的前景,指明方向,使创新项目的价值能够共享,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帮助,授予创新团队足够的自主权,使相关人员能够充分参与,便于创新活动目标的实现。
(3)全员参与原则。凡是涉及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组织、管理、服务、参与人员,一律都参与相应过程管理工作,明确权限和职责,利用全员的知识和经验,实现质量控制的全员参与,使全员能够以实现目标为己任。
(4)过程方法。将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实施进行过程管理,可以更高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界定和建立项目实施过程,识别并测量过程的输入和输出,进行过程的有效控制和保持,明确过程管理的职责、权限和义务,充分考虑过程步骤、活动、流程、控制措施、培训需求、信息、资源等,以达到预期的结果。
(5)管理的系统方法。针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质量管理,制订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过程体系,理解各个过程间相互关系,将过程与组织目标相联系,通过测量和评价进行持续改进,减少相互交叉职能间的障碍,追求团队工作协同。
(6)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永恒的目标,通过管理评审、内/外部审核以及纠正/预防措施,持续地改进质量体系的有效性,持续地改进过程的效率和有效性,并依此作为每一名参与者的目标。
(7)以事实为决策依据。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实施的数据信息采集力度,确保数据和信息具有足够的精确度、可靠性和可获取性,依此作为质量管理决策和行动的依据。把决策和行动建立在对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之上,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降低消耗。
1.2 项目质量管理的任务
根据以上原则,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体系的构建;②项目质量管理目标的设定;③项目质量管理措施的制定;④项目质量管理职责的明晰;⑤项目质量管理过程持续改进方法和控制措施的确立;⑥在做好以上5个方面的基础上,最终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质量管理的流程。
2 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分析
2.1 过程体系与过程目标分析
每个项目的实施过程都对应一个管理过程[4]。根据项目管理理论,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过程由起始、计划、实施、控制和结束五个部分构成,各过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5]。各过程的质量管理目标设定如下:
(1)起始过程:项目工作与活动的明晰,项目起始与否的决策,是否继续进行的决定;
(2)计划过程:项目目标、计划、成本等工作方案的拟订和编制;
(3)实施过程:各种资源、工作任务的组织和协调,团队工作的激励,保证项目实施;
(4)控制过程:制定标准、实时动态监测项目情况,开展差异分析、问题查找、纠偏等工作,保证目标实现;
(5)结束过程:制定项目完成条件,成果进行移交,结束项目活动。
2.2 管理职责与角色定位探析
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质量管理相关角色涉及学校、院系、教师、项目组和学生五类基本角色,相关职能总体定位如下。
图1 项目管理过程及相互关系
(1)学校——机制建设和保障服务。学校主要统筹和协调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工作,保证大学生创新项目实施具有良好的机制和条件,提供服务,做好保障。包括成立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校各部门具体任务的落实;制定和完善项目实施工作机制;专项经费的管理工作;各种激励制度的制定,奖惩措施的落实,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理清思路,统筹落实,分层次建立保障体系,为项目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组织各类座谈会、交流会及专题辅导,积极营造氛围,并提供交流平台;加大创新基地建设,提供硬件保障等等。而这些职能又逐一分流到相关职能部门。
(2)院系——制度执行和管理落实。院系主要负责管理子过程的规范,目标的制定和落实,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进行有效过程管理,保证制度落实到位;做好指导教师的遴选和管理工作;负责各类信息的搜集、整理和交流工作;协调各种矛盾并负责解决具体问题等等。
(3)教师——项目把关和项目指导。教师要研究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实施规律和技术重点,理清项目开展思路并给予及时指导,帮助解决项目技术难点,把控项目开展进度,掌握项目开展动态信息并及时反馈。
(4)项目组——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项目组虽是临时组织,但确实是大学生科技活动开展的主体,因此将项目组作为独立角色非常有必要[6]。项目组在教师指导下,由项目负责人进行具体管理,保证项目实施的进度、团队建设、任务分工和日常协调等工作。
(5)学生——创新项目的主体。在兴趣驱动下,学生自主进行创新项目申报和实施,自主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训练。包括学会选题、资料查找、团队组建与合作、科技论文书写、实验方案设计、理论分析、计算方法、实物制作等具体的内容和方法[1]。力求达到学生自我管理、教育、培养的目的,体现学生是创新的主体。
2.3 过程管理任务明晰
(1)起始过程——章程确定和宣传工作。起始过程主要任务是确立科技活动的章程,做好宣传和氛围营造。重点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热情。
(2)计划过程——项目策划和立项工作。计划过程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学生进行项目策划和申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选题,自行组队,学校相关部门和院系要做好项目申报的组织和服务工作。重点是做好团队审核、辅助查阅资料、帮助拓展思路、选派指导教师、指导申请填写、组织立项答辩、做好初期评审等工作。
(3)项目实施过程——重视制度落实,做好动态监控,保证目标实现。项目实施过程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实践和团结协作能力,鼓励学生团队的奇思妙想和主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鼓励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协商讨论、独立承担、相互协调的作风和方法,保证项目高质高效自主运行[7-8]。重点是做好制度落实,通过多种措施的有效动态监控,保证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的有效消除,适时而有效调整目标和措施以适应创新环境的变化,从而保证目标实现[9]。
图2 项目实施过程、控制过程管理机制
设计好项目运行启动机制。鼓励学生自主开展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学生应该成为项目实施的主体。学生签订立项承诺书,按照要求自主进行方案规划与论证、实验方案设计与开展、数据采集与分析、实物制作与调试等工作,另外还要做好过程记录工作;指导教师发挥咨询与指导等辅助功能;学校提供各种保障服务和资料备案工作。
重视落实项目管理机制,做好跟踪管理与服务,实行项目动态监控和调整。定期检查和答疑制度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做法,在工作实践中证明,执行“两周一检查,中期一答辩”制度效果较好,能够明晰科创项目实施思路,便于实时调整项目实施方案。有助提高科创项目的成功率。也需要调动学生自查自纠和互查互纠机制,倡导学生自主实施机制,完善项目交流机制,规范项目变更机制,理顺项目过程管理机制[1](见图2)。
(4)结束过程——开展验收答辩和项目结题工作,积极推进成果化建设。验收答辩是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进行总体评估,学生提交项目建设相关材料并进行成果演示,学校组织专家评委对作品进行检查和验收,给出项目点评和继续完善意见。优秀项目继续深化,鼓励学生撰写论文、申报专利,为学生提供相关成果化指导和条件。最后,学生进行创新学分申请和认定工作。
2.4 管理过程持续改进分析
(1)PDCA循环质量持续改进原则。
任何一个质量改进的基本过程都要遵循PDCA循环的原则,对大学生创新项目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也必须如此。循环中,P、D、C、A是分别代表过程管理中计划 (Plan)、执行 (D)、检查(Check)和改进 (Actio)四个阶段,循环一般有八个步骤 (见图 3)[7,10]。
(2)基于PDCA循环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质量管理
PDCA循环每转动一周,水平就跃上一个台阶。每一次循环都能解决一些原方案存在的问题,质量水平就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就有了新的更高的目标。循环往复上升,问题就不断解决,水平得以不断改进和提高。
PDCA循环每转动一次,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质量管理得以持续改进,原目标、措施和职责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使目标调整为更合理,措施调整为更有效,职责调整为更清晰,由此系统图得到了完善和改进,新系统图更具操作性和有效性。按照PDCA循环往复上升,系统图不断得到优化,优化模型如图4所示。
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质量优化在PDCA循环的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任务,由此可以建立循环的流程,确立每个阶段的标准化内容 (见图5)。
图3 PDCA循环的八个步骤
图4 PDCA循环下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质量持续改进优化模型
3 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质量管理流程的构建
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体系、目标、措施、职责、持续改进方法均已确定的基础上,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质量管理的关键,在于建立整个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管理过程的具体流程,如图6所示。
4 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质量管理应用实证分析——以X大学为例
X大学自2012年开始在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管理中应用项目质量管理理论,并按照上述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应用到该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大学生实验创新项目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三个类别的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管理中。而在2011年以前X大学对此三类大学生创新项目则 是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目标管理模式。
图5 PDCA循环下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质量优化内容及流程
图6 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管理流程
两年情况比较发现,2012年按期总结题率达到了97.1%,2011年仅为78.3%,提高了20.8个百分点;2012年学生项目团队申报专利比率高达18.7%,而2011年仅为5.3%,提高了13.4个百分点;2012年发表论文 (含录用)学生团队比率为17%,2011年仅为 4.8%,提高了 12.2个百分点。
另外,2012年项目结题继续参加2013项目立项项目的学生比率 (仅统计两年均在校的学生)达26%,大幅高于2011年12%学生继续参加立项情况。
连续两年参加了学生项目评审的评委则反馈,2012年大学生创新项目的质量比以往情况都要好很多,绝大多数项目在验收答辩时达到了立项要求,没有达到立项要求的学生团队多数是因为现有知识储备或实际条件难以达到要求所致。
而项目指导教师和院系相关管理人员表示,2012年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比以往更加规范了,项目具体实施信息掌握和反馈比以往有较大改进。
从X大学2011年与2012年三类学生创新项目实施结果对比来看,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相比目标管理模式,采用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质量管理方法更加有效,更能保证项目立项目标的实现,按期结题成功率更高;
(2)推行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质量管理,有助于提高项目实施质量,有利于推进项目成果化建设;
(3)项目质量管理模式对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效果更好,更利于学生养成创新习惯,更利于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4)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质量管理,使管理更加规范,机制更加顺畅,信息掌握更加及时全面。
[1]章春军.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过程管理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33(10):202-207.
[2]赵涛,潘欣鹏.项目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3]埃文斯,林赛.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PMI.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 Ent Body of Knowledge(PMBOK guide).2004 ed.[M].USA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Inc,2004.pp:29-40.
[5]鲁耀斌.项目管理——过程、方法与务实[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6]刘涧楠,王艳.大学生科技组织应如何定位?[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05:70-71.
[7]杨三青,王仁明,曾庆山.过程控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8]Laura Ryser,Greg Halseth,Deborah Thien.Strategies and Intervening Factors Influencing Student Social Interaction and Experiential Learning in an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Team[J].Research High Education,2009(50):248-267.
[9]房卫东,张为,纪虹,汤羿,熊勇.面向科研院所的科研项目整合管理体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2,33(5):95-100.
[10]陈志敏.中国高技术计划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