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捣法与局部封闭治疗眶上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2014-11-26王禹燕夏美玲刘映霞邱建文麦少云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压痛神经痛针刺

王禹燕 夏美玲 刘映霞 邱建文 麦少云

眶上神经痛(Supraorbital Neuralgia)是指眶上神经分布范围内(前额部)持续性或阵发性疼痛,也可在持续痛时阵发性加剧,眶上切迹处有明显压痛,常伴有视疲劳,眼球胀痛(看近物时加重),前额、眶内、两颞及巅顶疼痛,时轻时重,或伴头晕恶心,呕吐等症。多见于成年人,是眼科的常见病〔1〕。其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副鼻窦炎、神经衰弱、屈光不正或视疲劳等有关,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局部封闭治疗效果明显但并发症多。笔者采用针刺捣法治疗眶上神经痛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且并发症少,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经我院确诊的眶上神经痛患者46例(73眼),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针刺捣法治疗组和局部封闭治疗组。针刺捣法治疗组23例(38眼),其中男性10例,女性13例;年龄18岁~57岁,平均36.7岁;双眼15例(30眼),单眼 8例(8 眼);初发 18例(29 眼),复发 5 例(9眼)。局部封闭治疗组23例(35眼),其中男性8例,女性15例;年龄18岁-57岁,平均38.1岁;双眼12例(24 眼),单眼 11 例(11 眼);初发 16 例(26 眼),复发7例(9眼)。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患者突然发作的阵发性或持续性患侧眶上神经分布区域疼痛,可为胀痛或电击样疼痛,眶上切迹有明显触痛,部分病例在眶上切迹处可触摸到增粗的眶上神经。

1.3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符合上述眶上神经痛诊断标准,能配合完成治疗的患者。排除有青光眼、虹膜睫状体炎、球后视神经炎、眼外伤、眼眶肿瘤及颅内占位性病变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严重脑血管疾病者,严重干扰本病观察的患者或肿瘤患者,不能按疗程治疗者。

1.4 治疗方法

针刺捣法治疗组:患者仰卧位,取患侧眶上切迹胀痛点的阿是穴,碘伏消毒皮肤,0.35*40 mm规格的毫针与皮肤呈30°~45°角进针,进针达眶上缘骨壁,避开眼球,呈放射状向五个方向各进行捣法针刺治疗5~10秒后出针,待针孔少许出血后用无菌棉签按压针孔5 min止血。每周针刺治疗1次,治疗3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局部封闭治疗组:患者仰卧位,找到患侧眶上切迹的压痛点,碘伏消毒皮肤,以1 ml注射器抽取维生素B120.5 ml,2%利多卡因0.2 ml混合,避开肉眼可见的血管,与皮肤呈45度,入皮后推药使皮肤呈小皮丘,然后垂直行进至骨壁切迹,回抽无回血时将药液推入。注射完毕拔出针头,用棉球压迫5 min,防止出血。根据患者情况,局部封闭治疗1~2次,每周治疗1次,2周后观察疗效。

1.5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治愈:疼痛等症状消失,患者无眼眶痛、头痛及其他眼部不适,眶上切迹处无压痛;好转:疼痛等症状有明显改善,眼眶疼痛程度减轻、时间、次数减少,眶上切迹处有轻压痛;无效:疼痛等症状略有改善或无改善,头痛及眼眶痛均无好转,眶上切迹处压痛明显。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眼数(%)]

2.2 并发症

局部封闭治疗组不良反应有眼睑水肿,均会发生,一般在1周左右恢复;35例局部封闭治疗组中,1例治疗后出现上睑下垂,经对症治疗1个月后恢复。针刺捣法治疗组局部针刺点附近出现轻度红肿,一般3天左右恢复,除此之外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眶上神经痛属于中医眼科“眉棱骨痛”范畴〔3〕,其病名见于《眼科阐微》。《太平圣惠方·治眼眉骨及头痛诸方》中认为是“风邪毒气……攻头目”而致;《古今医统大全·眼科·眉痛论》则提出“多为肝火上炎,……其谓风证,亦火所致,热积生风是也”,亦可兼有“风痰”,然不论风邪毒气攻目、肝火上炎生风或肝郁化火生风多为有余或淤阻之证。从经络辨证上看,眶上切迹处攒竹穴为三阳交会之处,属于三阳经合病。

针刺捣法不同于普通提插法,清·周树冬《金针梅花诗钞》云:“捣,捏持针柄,不进不退,但又如进如退,在原处轻出重入,不断提捣,有如杵臼,亦如雀之啄食”〔4〕。已有报道捣法针刺治疗枕神经痛较常规针刺有更好的疗效〔5〕。捣法行针能加强刺激量,扩大作用面;促使针感扩散,使气至病所;引邪气外出,泻体内有余邪气。针刺达穴位的基底部进行提和捣,有如雀之啄食,有如捣蒜一样,使针达病所、针达痛处、针达骨面,很好地发挥针刺的疏通作用,以疏通病邪所结聚凝滞之处,使邪无所附,邪无所依,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祛除病邪、邪去正复的作用,因而奏效快速且显著。捣法行针,最能活动穴下之经气,运气、催气功效甚大,其机理可能与强刺激激发神经冲动的传导,松解局部粘连组织,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等多个方面有关。

本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有药物治疗、局部贴敷、理疗、局部封闭的神经阻滞、针灸治疗等等。从局部解剖看,眶上神经为三叉神经第一支眼神经的终末支额神经的分支,入眶后沿眶顶向前,经眶上分布于眼睑及额、顶部皮肤,行径较表浅〔6〕。局部封闭治疗阻断神经传导,疗效较确切,但并发症明显,局部眼睑水肿必然发生,部分患者因药物阻滞动眼神经引起上睑下垂,且易刺伤眼球或刺入眶后,患者较难接受。笔者治疗本病采用针刺捣法,与眶上神经局部封闭治疗比较,疗效无统计学差异,说明针刺捣法治疗眶上神经痛与眶上神经封闭法的治疗效果相近,而前者除局部稍红肿(约3天左右恢复)外无其他明显并发症,损伤小,操作简便,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1]肖国士,朱益华.眶上神经痛的诊治[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2,12(1):4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2.

[3]曾庆华.中医眼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24-226.

[4]陆寿康,胡伯虎,张兆发.针刺手法100种[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8:68-69.

[5]冯军.捣法针刺治疗枕神经痛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7):1111.

[6]李凤鸣.中华眼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42.

猜你喜欢

压痛神经痛针刺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清明的雨
谷雨
——滋阴养胃 少酸宜甜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探究
内热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压痛点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疗效观察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