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呼唤“开放”的课堂教学

2014-11-26戴建国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4年11期
关键词:开放教科书新课程

戴建国

一、教学目标的开放

传统教学强调以知识为本,教学目标锁定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方面,教学过程过于关注学科知识的系统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新课程要求教师在关注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是通过什么方法、采取什么手段进行学习,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结果,使结论和过程有机地融合起来,促进知识和能力的和谐发展。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也作为教学目标,同时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的开放

传统教学强调教科书的权威性,教学要“以本为本”,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之一就是“紧扣教材”,教学的内容最终透过教材向内缩小,集中在考试范围上。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有课程意识,教学内容要透过教材向外开放,帮助学生认识世界,了解社会。教师有权利也有必要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展、重组,同时鼓励对教材进行超越。教师应该尊重教材,要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地挖掘、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拓展教学内容。要注重书本知识向生活的回归,向学生经验的回归,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科书),而且也是“体验课程”,师生自身的知识、经验、方法等都是课程。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也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的开放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学双边活动变成了“灌输—接受”的单向活动。新课程突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这些都昭示着教学将不再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机械相加,而是人人参与、平等与对话、合作与沟通,整个过程是开放而灵活的。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和体验,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教师要更多地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四、学习方式的开放

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以接受式、记忆式为特征的自我封闭的方法,新课程提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个性特点,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在思考中学习、游戏中学习、合作中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让身体更多的器官参与学习。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在学习方式上树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开放思想,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好方法,学习方式要充分体现出个性化。

五、教学时空的开放

传统教学以课堂为中心,学生学习的空间局限在教室和校园内,“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脱离现实社会和学生生活。新课程要求超越课堂,学生学习的空间不再囿于校园和教室,视野也不仅限于书本和练习册。要把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拓宽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生活中处处是课堂,时时能学习。校外的博物馆、展览馆、实践基地、工厂、农村、部队等都是教学资源,都可成为课堂。要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学习;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象也不再只限于有字的教科书,而是延伸至整个自然界和社会这部“活”的无字书。

六、教学评价的开放

传统教学的评价目的是为了甄别和选拔,因此评价内容主要为考试成绩。新课程评价不单是关注学业成绩,要建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开放式评价体系,包括各学科的基础性目标和人的发展性目标,如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评价不只是为了选拔与甄别,而是要发挥激励和导向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欢乐,唤起他们心中的自豪感和自尊感。

七、教学过程的开放

传统教学基本上是按教师事先预设的方案(教案)进行的,注重教学环节的完整,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固定的程序。新课程是预设与生成的结合,课前的准备(备课)只是对即将发生的教学的一种假设与预想,真正的教学只有在课堂上才发生。教学过程不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课堂上随时随地都会发生变化、产生矛盾与冲突,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课堂中发生的意料不到的事件往往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学生的灵感最能在矛盾和冲突中被激发出来,要时刻准备接纳始料未及的各种变化,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

八、教学结果的开放

传统教学关注的是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如果学生把老师提出的问题都回答出来了,课也就结束了。新课程更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不必片面追求课堂的完整,要适当留出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教师尽量不提供标准答案,不设定思考范围,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去寻找结论。一个问题,学生可以有几十种不同的解答思路和观点;一个实验,学生可以设计出几十种不同的方案;一份调查作业,可以有几十种形式和内容。

(作者单位:甘肃张掖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开放教科书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打麦
藏起来的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藏起来的教科书
苹果软件更“开放”更“中国”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