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朝年间的陶刻历史文化

2014-11-25庞妮

佛山陶瓷 2014年3期
关键词:陶刻紫砂文化

庞妮

摘 要:所有的艺术都是经过少数人的发掘和创造出来的,这些为之少数的人敢于为艺术献身,敢于尝试、敢于挑战。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是我们前进的力量。

关键词:紫砂;陶刻;文化

1 前言

紫砂陶刻装饰,最早出现于元代铭“且吃茶、清隐”五字草书。紫砂壶的雕刻与古代陶器刻文同为一个模式,即是作者在其所制陶坯上记下自己的姓名或记上所叙铭文,起初都在壶底底刻划,但这只是紫砂壶雕刻的雏形,还谈不上雕刻装饰工艺。

清代弘治期间,有一位侍童名叫供春,他天资聪慧,热衷于制壶技艺,于是在他偷学壶艺后,便把这个技艺推广起来。供春是紫砂壶真正的创始者。供春由于是个侍童,教育水平自然不高,就连工整地写出自己的名字或许都很困难。因此,他请求主人吴氏替他在壶底署款,之后由自己亲手刻上。壶底秀丽的楷书刻款就成为清朝宜兴紫砂壶特有的风景线。随着文人的参与合作,为满足自赏,继而将雕刻的部位移到壶腹上,镌刻简单的铭文与诗句,慢慢的发展为在壶身刻字刻画。

2 清朝年间的陶刻历史文化

陈曼生在陶刻方面创造了他的风格,他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壶艺创作模式,即文人与艺人联手合作制壶。在曼生之前也有文人请艺人定制茗壶或在砂壶上题字刻画的,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联手“合作”,而曼生及其幕客则辨别砂质、设计壶样、监制壶坯、撰刻壶铭等是全方位、全过程的参与,这是一种全新的创作模式。而且曼生及其幕客均是擅长诗书画印的艺术家,他同时聘请杨彭年、杨葆年、杨凤年、邵二泉、申锡及吴月亭等名家制作这些茶壶,由他们亲自撰刻铭文,可谓名士名工珠联璧合,强强联手,允称双绝。以陈曼生的意见来说,一件茶壶的制作需要三位人士的参与。首先由壶手捏制茶壶,待其坯胎干至皮革硬度时,则请书画家在壶上施予绘画或书画的装饰,随后再请人在壶上刻画,完成后再进行烧窑步骤。

在曼生的影响下,其后多有文人与艺人合作,但所取得的成就很难超过曼生壶。即使在今天,曼生壶的这种合作模式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提倡的。所以,徐秀棠大师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陶刻工种也是由曼生开创的。

陈曼生倾心于紫砂铭刻,经常构思书画,并亲手在砂壶上镌刻诗文。据说他曾设计十八款宜兴壶新式样,后人也有说他设计的壶式不止十八式,二十式却是一定的。因此,清代嘉清年间,壶手与士人通过融洽无间的合作和探索,不仅制作出了精美的紫砂艺术品,同时(下转第67页)也归纳出了一套独特的紫砂雕刻装饰艺术,即为陶刻艺术,创造了紫砂陶刻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

曼生的题铭,影响了一代文人,其后如瞿子冶、邓奎、梅调鼎的壶铭中都可看到曼生壶铭的影子。自曼生之后直到目前为止,在壶铭方面,可能有一二则题得精辟深刻,但在整体的数量和质量上,还没有人可以与曼生壶铭相比,达到或超越他的铭刻高度的。因此,要进一步提高紫砂壶的文化品位,细细体味深刻隽永的曼生壶题铭,并从中吸收精华,探究其创作规律以指导今天壶铭的创作,这是我们今天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紫砂工艺在陈曼生的影响下,有了较大的影响力。许多文化人步入他的后尘,开始潜心研究设计、装饰。其中有所成就的有瞿应绍、朱坚、梅调鼎等人。他们在紫砂作品的陶刻上都有着较为深远的成就,茶壶的装饰和题铭不逊于陈曼生。这也就是陶刻时代新的开始和辉煌。

3 总结

通过对历史的了解,我为紫砂和陶刻的鼻祖们感到自豪和骄傲,我禁不住想说一句,宜兴紫砂陶艺无愧为我国民间工艺之国粹,它堪称中华陶艺一绝。所有的艺术都是经过少数人的发掘和创造出来的,这些为之少数的人敢于为艺术献身,敢于尝试、敢于挑战。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是我们前进的力量。

猜你喜欢

陶刻紫砂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陶刻“汉韵对瓶”的创作及评析
“仿古壶”的陶刻艺术和文化内涵
陶刻“奇峰叠翠四方瓶”的创作感悟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画家张宜与紫砂
文质彬彬的紫砂新境——吴鸣紫砂艺术品读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