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隋唐服饰反映出的时代特点

2014-11-25陈斯明

黑龙江史志 2014年9期
关键词:社会影响

陈斯明

[摘 要]中国服饰发展的进程大体分为先秦、汉魏、隋唐、宋辽金元、明清、民国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这样几个阶段,隋唐服饰是这几个阶段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段。从历史延续方面来看,隋唐服饰带有承前启后的特征;从社会风气来看,隋唐服饰带有开放性和多元化的特征;从社会发展来看,隋唐时期的繁荣昌盛为服饰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关键词]隋唐服饰;时代特点;社会影响

从原始社会开始一直到今天,衣食住行一直是人们最基本的需要,而衣排在食住行之前,更是显得尤为重要。衣,泛指穿衣;穿衣自然离不开服饰。在我国的封建社会中,每一次改朝换代统治着都要“改正朔,易服色”,所以每个时期人们的衣着都与社会政治密不可分。隋唐时期南北服饰交融、民间与宫中服饰相互影响、胡服盛行,都与当时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社会风气开放息息相关。

一、隋唐服饰的时代特点

隋朝(公元581-618)统一了南北朝,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使社会秩序得到稳定,南方和北方的经济、文化得到交流;而唐朝(公元618-907)是继汉朝后的又一个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发达的时期,国家统一,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稳定的社会环境,开放的社会风气,民族的不断融合,使隋唐服饰带有开放性和多元化的特点,呈现出承前启后的特征。

(一)南北不断融合

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国家长期处于分裂状态、战乱不断,北方受到鲜卑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影响,服饰上大都采用游牧民族的样式,便于骑射及日常活动;而南朝还保持着汉魏时期的服饰,“江南天子则白帢帽,公顷则巾葛群儒;北朝杂以戎狄之制。” (1)由于常年战乱,社会生产力被破坏,财力、物力不足,所以服饰较为简朴。隋文帝统一南北朝后,服饰还是较为简朴,隋文帝只强调“祭祀之服,须合礼经”(2),礼服“采用东齐之法”(3),仅对北周服饰做出调整,并没有进行大的改动。到开皇九年即公元589年平陈后,隋朝部分采用南朝梁、陈服饰,但北朝服饰的特征仍然存在。隋炀帝继位后,社会生产力发展,财力物力充足,对服饰等级的差别有了规定,他于大业元年即公元605年下诏“宪章古制,创造衣冠,自天子逮于胥皂,服章皆有等差。”(4)隋朝灭亡后唐朝建立,唐高祖(李渊)于武德四年即公元621年 “始著车舆、衣服之令,上得兼下,下不得拟上。”(5)正式确立了百官朝服及公服制度,后来也没有太大的变化。从“公服”角度来说,随着国家统一,出现了南北服饰融合,进而影响到民间的服饰交融。

百官的常服与平民服饰并没有完全被朝廷制度所限制。总的来说,隋初服饰简朴,到隋炀帝“盛冠服以饰其奸”,百官纷纷效仿,社会风气也越来越奢靡,再加上财力物力的充足,民间的妇女也开始效仿“宫妆”。到了唐朝,国家富强、社会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纺织工艺更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的丝绸闻名世界,为服饰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宫中,妃嫔、公主、宫女服饰妆容争奇斗艳。所谓“上有所好,下有所效”,这种风气逐渐传入百官家眷以及民间中来。

(二)胡服盛行于世

“胡服”一般指除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服饰,也指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在每个历史时期民族融合的过程中,“胡服”都有一定程度的渗入,例如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了唐代胡服有了更多的意义:1、南北朝时有“五胡十六国”,南方和北方很多少数民族服饰都称胡服,北魏“天兴之岁(398—403),草创缮修,所造车服,多参胡制。”(6)发展至唐代胡服的融合已达数百年之久,在军队与男性的穿着中很常见。宋代学者沈括认为:“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窄袖、绯绿、短衣、长靿靴,有蹀躞带,皆胡服也。……带衣所垂蹀躞,盖欲佩戴弓箭、帉帨、算囊、刀砺之类。自后虽去蹀躞,而犹存其环,环所以衔蹀躞,如马靿根,即今之带銙也。天子必以十三环为节,唐武德、贞观时犹尔。开元之后,虽仍旧俗,而稍褒博矣。”(7)他对胡服的描述与当时唐朝人写的《大唐新语》、《新唐书·车服志》等基本一致。2、在唐朝西域的服饰与外国人的服饰也称作“胡服”。唐朝时的长安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世界有名的国际化大都会,是东方与西方文化相互交流的中心。除了一些少数民族例如吐蕃、突厥、回鹘、鲜卑等聚集在长安,还有一些邻国像日本、新罗、越南人也在长安停留,另外像东罗马等国也通过丝绸之路往返长安。当时和唐朝往来朝贡的国家有两三百之多。在唐朝的繁盛时期,许多胡人来到长安进入政府做官。另外,中华文明的广泛影响和唐朝的繁荣富足促使许多胡商来到像长安、洛阳等的大城市开店,经营珠宝、香料,或者贩卖中国的丝绸。史学家向达说:“第七世纪以降之长安,几乎为一国际的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与长安得之。”因为“异族入居长安者多,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8)3、隋朝和唐初时胡服主要是在男子和军队中流行,到了唐玄宗时也就是开元天宝年间,胡服开始在各阶层妇女中流行。但是在“安史之乱”爆发以后,不论是安禄山叛军还是大唐官军,有许多人都穿胡服,生活也变得胡化,这使得胡服、胡妆逐渐流行起来。唐朝请回鹘帮忙平定“安史之乱”,收复洛阳和长安两京,后期许多回鹘人进入长安,民间出现了“回鹘装”,后来“回鹘装”也传到了宫中,影响到宫女的着装。由此可见,在唐朝无论是战乱还是盛世,“胡服”的影响都是很大的。

(三)社会风气开放

唐朝对于外来文化兼收并蓄,社会风气是很开放的,这种开放在服饰上也是有所体现的。唐朝时长安有许多少数民族和外国使臣,他们的到来带来了各自的文化。例如“胡旋舞”、“柘枝舞”、“浑脱舞”等,胡姬、胡舞等作为社会流行的娱乐方式,对人们的生活和服饰都产生了影响,民间的妇女开始效仿胡服、胡妆;这正是社会风气开放的象征。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最典型的表现是反映在女性服饰上的。在唐代以前由于儒家礼仪的影响,女性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即使出行也要包裹的很严密。经过一段时期的演变,逐渐的女性也可以与男性一样素面骑马、出游。而女性的服饰也由高领变为短袖,领口也开得很低,这些在唐朝绘画、敦煌壁画中都很常见。此外,在唐代女子可以做男装打扮,《大唐新语》记载“士流之妻或衣丈夫服,靴衫鞭帽,内外一贯矣”(9)。不仅在文献中有关于女子穿男装的记载,在《虢国夫人游春图》中也有出现穿着男装的贵妇与仕女,这也能反映出当时开放的社会风气。

二、隋唐服饰的社会影响

隋唐是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服饰发展的繁荣时期。唐朝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社会风气开放。整个民族的自信心很强,不论男女都追求个性、时尚,加之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融合,这些都促进了唐朝服饰的发展。另外,在唐朝特别是盛世时,纺织工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丝绸更是以图案精美、色彩艳丽闻名于全世界,这些都为服饰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隋唐服饰对后世影响颇深,到了宋代,百官的朝服、公服还大多继承唐朝的衣冠制度,士人服饰更是一脉相承,民间的大部分服饰风俗也继承于唐朝。只是因为宋代理学的兴起,礼法制度越来越严密,妇女的服饰、妆容又变的保守起来,穿胡服、扮男装等唐代的风俗基本消失了。

唐朝的首都长安是当时闻名于世界的国际化大都会,胡商们通过丝绸之路往返于长安,有些胡商将店铺开在长安和洛阳,长安和洛阳遍地都是胡商的店铺;此外,还有许多外国人也来到长安,像西域、朝鲜、日本、东南亚等国,有一些人直接在唐朝政府为官,他们把中国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与此同时也把唐朝服饰的文化带回自己的国家。到现在,还有一些邻国把唐朝的服饰当作他们的礼服,例如越南、日本、朝鲜等,甚至美国还把华人聚居的地方叫做“唐人街”,由此可见唐朝服饰的影响力之大、流传之广。因此,唐朝的服饰文化不但在本国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对世界各国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觑的。

参考文献:

[1]《大唐新语》卷10,《釐革》[M],中华书局,1984,148

[2]《隋书》卷12,《礼仪志七》[M],中华书局,1973,253

[3]《隋书》卷12,《礼仪志七》[M],中华书局,1973,254

[4]《隋书》卷12,《礼仪志七》[M],中华书局,1973,262

[5]《新唐书》卷24,《车服志》[M],中华书局,1975,511

[6]《隋书》卷12,《礼仪七》[M],中华书局,1973,254

[7]《梦溪笔谈》卷1,《故事·胡服》[M],时代文艺,2001

[8]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M],三联书店,1957,41

[9]《大唐新语》卷10,《釐革》[M],中华书局,1984,151

猜你喜欢

社会影响
浅析农村校园安全与安全意识的思考
从莎士比亚笔下看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形象
关于当代大学生兴趣爱好的差异性分析
开平市中专平面媒介印刷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原因分析
协作抑制中的社会影响
财政税务制度变革的社会影响分析
社会影响、认知互动与微博互动数字广告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社会影响、认知互动与微博互动数字广告满意度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