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 ”字小考

2014-11-25訾威

黑龙江史志 2014年9期
关键词:古文字字义

[摘 要]“■”字除了作为通假字使用,分别通“假、瑕、暇、遐、贾、段”等;“叚”也作为姓,音与“暇”相同。此外,“■”也作为语气词和副词使用:作为语气词使用时,表示吃惊和不屑的语气,音与“暇”相同,元曲中音与“呀”相同;作为副词时,“■”字有“却、只”等字义。更全面地认知古义字“叚”,对研究古代语言和历史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古文字;■;字义;考释

“■”字起源于金文,《说文·又部》:“■,借也。阙。”段玉裁指出了“■”字的最主要的释义——假借。通过分析当前对“■”字的研究,发现“■”字在古代字义丰富。

一、“■”字通假综述

郑慧生通过对卜辞中“■”的研究,认为“■”字在卜辞里有两种用法:作名词,假借作云霞之“霞”;作动词,假借作假用之“假”。徐山对金文“■”作了深入的研究,重构了“■”字发生的背景,认为“■”最初的义素为“一人借给另一人从岩石中捶下的赤色玉石”,“■”的“借”义为其最早用法。江学旺考察了“■”字在出土古文字中的写法及其演变,认为“■”是形声字。而湛琴通过对“叚”的研究分析得出,“叚”字除了具有“红”与“大”两义素外,还有病、好、夹等义素。杨禾丁引王筠《说文句读》和桂馥《说文解字义证》认为“■”字义有贸易、交易的意思,通“贾”。清华简《保训》中有“昔微■中于河”,王志平结合我国古代宗教与思想中的“格物”说,将“■”读为“格”,对“■”作了一个近似的解释,陈民镇则认为该处的“■”读作“假”。查阅《通假字汇释》,“叚”的通假用法主要有五种,分别通“假、瑕、遐、暇、贾”,基本涵盖了近代学者对“叚”字的通假认知。

二、“叚”字的其他释义

然而古代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叚”字一直是作为单独的字出现,这里叚字主要作为“段”字的通假字使用,如李扬鉴的《高天井两叚供水法》。除了上文指出的一些通假用法,“叚”字也作为姓、语气词和副词使用。

作为姓时,音与“暇”相同。作为语气词时,师簋有铭文“今敢博氒眾叚”,邓飞通过研究铭文,认为“叚”是表示语气的叹词,表示吃惊和不屑的语气,音与“暇”相同。在元曲中出现的“叚”字,音则与“呀”相同:

(正末唱)哎,量米又量的不平,元来是八升叚。小斗儿加三秤,只俺这银子短二两,怎不和他争。(元曲选·陈州粜米)

(正旦唱)刘解元你住咱,我可是问你叚。(元曲选·鸳鸯被)

(正旦唱)哎,你个火性紧的哥哥厮觑叚,须是这光出律的冬凌田地滑。(元曲选·灰阑记)

臧懋循在《陈州粜米》第一折后的[音释]中注“叚音呀”。作为副词使用,“叚”有“却、只恐”之意。《田家五行·天文类》:“此言半天上虽有云,及日没下,■都无云,而见日状如岩洞者也。已上皆主晴,甚验。”。江苏省建湖县《田家五行》选释小组将此处“叚都”释为“却都”,此“叚”有“却、然而”之意。冯梦龙《太霞新奏》:“有时节人前佯诮诃,他和我许多科叚都(只恐)或被人睃。”依冯梦龙的文中的注解,这里的“叚都”意为“只恐”。

“叚”字如今虽已不单用,只作偏旁。现代工具书对“叚”的解释多侧重于通假的解释,对于“叚”字作为语气词和副词使用却着墨不多。更全面地认知古义字“叚”,对研究古代语言和历史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2]郑慧生.释叚,殷都学刊,1992,(4):7.

[3]徐山.释“叚”,安康师专学报,2005,17(2):51.

[4]江学旺.“段”“叚”探析,语言研究,2013,33(2):89~90.

[5]湛琴.以“叚”作声符字的语源义分析,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1(1):56.

[6]杨禾丁.论秦简所载魏律“叚门逆旅”,四川大学学报,1993,(1):104.

[7]王志平.清华简《保训》“叚中”臆解,孔子研究,2011,(2):44.

[8]陈民镇.上甲微史迹传说钩沉——兼说清华简《保训》“微假中于河”,史学月刊,2013,(4):33~34.

[9]冯其庸,邓安生.通假字汇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154.

[10]李扬鉴.高天井两叚供水法,地址与勘探,1957,(19):21.

[11]康熙字典·子集下·又部,同文书局原版,1922:166.

[12]邓飞.铭文考辨两例,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9(10):66.

[13]任晓彤.《元曲选》中的语气词“呀”及其相关问题——兼与《元刊杂剧三十种》等文献比较,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10,(1):72.

[14][明]臧晋叔.元曲选.北京:中华书局,1958.

[15][明]娄元礼.田家五行,明嘉靖刊本,337.

[16]江苏省建湖县《田家五行》选释小组.《田家五行》选释,北京:中华书局,1976:13.

[17][明]冯梦龙.冯梦龙全集,南京:江苏古訾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猜你喜欢

古文字字义
从龙字字义的角度探究龙的中国文化意蕴
“多说一遍”字音字义大不相同!
古文字中“口”部件的作用研究
巧用识字方法,激发识字兴趣
试论古文字中饰笔的发展趋向
新视野下的文字学教学研究
古文字讹变问题研究回顾与再探
绝和决
燥、躁、噪
一把破扇引发的“憾”与“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