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康尧:读书“琢”人“成器”

2014-11-25吴文仙

当代贵州 2014年30期
关键词:志向读书生活

吴文仙

在遵义县鸭溪镇,有一位只有小学学历、却成为作家的“奇人”——周康尧,为了实现年少时立下的志向,他一生与书为伴、专心于文学创作。

今年8月,64岁的周康尧获评全国“十大读书人物”。颁奖时,评委会给他的评语说:“他上学只有十年,却一生都在读书。志学之年即遭磨砺,花甲之寿再显才情。他写的是小说,说的是故事,绘的是生活,搏的是人生。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读书能提供向上的力量。”

少年立志 读书引导

周康尧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他的成长经历,带着时代的烙印:14岁小学毕业,虽然是“三好学生”,但因为家庭“成分不好”政审不过关,而没有被正规中学录取,只好到半农半读的农业中学就读,尔后不到两年时间,又在“上山下乡”的指示下回乡务农。

周康尧回乡务农第二年以“三线建设”临时工的身份,开始接触工程建设施工,在很短的时间内,从小工到学徒工,再到“粉水王”,他成了一名技艺出众的泥水匠。

泥水匠让他有了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生存手段,但“人生的意义不只是有一个基本的生活手段就够了,更重要的是人要有志向,并为志向的实现努力着”。周康尧说:“对于只有小学教育程度的我来说,要实现人生志向,就要日复一日的读书。”

从小,父亲常常以“玉不琢,不成器”来说修身,让他明白读书就是“琢”人“成器”。小学期间,周康尧已开始读《论语》、《古文观止》、《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牛虻》、《在人间》等经典与名著。当泥水匠期间,他自学高中课本,对文学不弃不离,认定文学既是解剖人性的最佳手段,又是认识人性的最佳途径。20岁那年,他立下文学创作之志:“假以时日,得写一两部小说来彰显人性的美丑,期许留一点人生痕迹。”

在他看来,读书要形成与志学相向的阅读习惯。“我读书是为了实现志向,不是为了消遣。”读书的意义在于,让自己成为文明社会与时俱进的一分子,以提高对自由、富有(学富和财富)和幸福的把握能力。他说:“人生价值来自志学导向的生活,生活因而需要读书引导。”

严于律己 耕读不辍

为了实现年少立下的志向,周康尧几十年如一日地严格要求自己,坚持阅读。外出打工时,肩上一头挑着行李,一头挑着书籍;在工地,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只要能读书的地方,干活之余他都手不释卷,就算被工友嘲笑为“假斯文”也不在乎。

在工作和生活中,他对自己严格要求。1980年,周康尧顶替父亲到鸭溪供销社金竹分销店工作,负责销售煤油、肥料、盐巴等产品。在当时,这些都是紧俏货。因此,常常有乡里亲戚半夜敲门,送些豆子、糯米来“走后门”,让周康尧多卖一些产品给他们。本想利用晚间读书创作的周康尧,不得不一次次停下笔、放下书,苦于应酬。

这对严格要求自己的周康尧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事情。“读书创作的时间受到影响不说,长期下去人肯定变坏。”周康尧说。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辞掉了当时被众人羡慕的“铁饭碗”。

在写作上,周康尧对自己也做了严格的规定。2006年他全身心投入文学创作。创作期间,按照上班的时间,每天坚持7点钟起床,8点钟准时开始写作,下午6点钟停笔。晚上接着构思第二天的篇章。如果白天有客人来访,晚上必须加班加点完成当天的创作。

在周康尧看来,“一个人如果不严格要求自己,将一事无成。”今年8月,周康尧到贵阳参加全国“十大读书人物”颁奖及其相关活动耽误了3天时间,回去连续加班加点几个通宵,一部长篇小说才在既定的9月底全面完稿。

周康尧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家人的要求也没半点含糊。说起往事,妻子赵女士至今还“耿耿于怀”——她曾经因为从镇办酒厂里拿酿酒剩下的酒糟来喂猪,也被时任厂长的周康尧罚扣一个月工资;请厂里的工人帮忙给家里做一个木箱,又受到同样的处罚。

弃商从文 只为初心

周康尧认为,知识是精神最有力、最可靠的支撑。“只有知识的力量才能撑起你的精神,打开职业外的生活天地,引领你走向你的志愿和生活趣味的那片天地。” 知识改变命运的同时,也改变了他的生存价值。

正因如此,周康尧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人生。他的每一个选择,都让旁人无比惊讶。

在鸭溪镇起步,周康尧用了10年的时间经营房开公司。从最初以100万起步的小公司,到承接1亿元工程项目的大公司,他的从商之路走得顺风顺水。

可是,他并不满足。也许是内心志向的召唤,2006年,周康尧决定把董事长的职位交给只有少数股权的合伙人,自己以入股的方式参与公司的运作。“为了最初志向,就算几年减少几百万元收入也在所不惜。”周康尧说,“对我而言,钱够用就行了,创造文化,自是指理在更髙层次上体现人生价值。”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十年来,周康尧孜孜不倦地读书和伏案练习、创作。其中,以描写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图景、在解释形形色色的社会形态的同时展现人性与道德的较量的长篇小说《人之途 · 情之囧》,于2010年完稿,2013年4月正式出版。

当周康尧得知书稿在作家出版社通过终审时,他在父亲的遗像前垂立良久:“欲对这位价值人生的引路人说点什么,但想到知子莫如父,就什么也没说,唯一做的,是向先父深深躹了一躬。”

除了父亲的指引,那些陪伴其走南闯北的书籍,也让周康尧心生感激—— “幸蒙诸君不弃,才让我拥有丰富多彩的艺术人生。” 金秋十月,周康尧又一部长篇小说《套》已经成稿,计划作最后文字修订之后,于今年年底交付出版社审定出版。

谈及接下来几年的计划,周康尧说:“争取在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我的古稀之年,出版的小说、散文一共达到100万字,就算圆梦了。”(责任编辑/姚 远)

对话周康尧

记 者:您读书有没有书目?

周康尧:有很多书打着“你一生必须读的书”的名号,网上也流传许多“必读书目”。我认为这是书商为推销书而开出的大众书目,不可视为个人读书目录的准则。因为每个读书人的志向不同,旨趣就不可能相同,读书目录也就应当个性化。我认为,一个会读书的人,心目中必须有自己的读书目录,这不仅是事半功倍地做到读哪些书、不读哪些书,更是自己做人和求知的指南。我自幼的读书目录,是家严为我费心订立。稍有长进后,我立志读书,书目是多方讨教然后自我订立。

记 者:您的读书经验和读书取向是什么?

周康尧:在我的阅读记忆和藏书里,今生所读,无论是文学还是文艺批评,历史还是哲学,大致是在经典的基础上去博览群书。上不了架的书,一般不读。因为读书跟交友一样:似我不如无。我的读书取向,一是职业或事业之需,二是修身和生活趣味之要。是前者,喜欢较真。处后者,一任轻松快乐,不求甚解但用心。此外,我对读书颇感快慰的,一是惜时阅读,二是力求读写为一和知行合一,无论是为职业还是为旨趣开卷,“紧记不如淡墨水”。须知思想像小鸟,笔记似智笼。

记 者:您认为,文学和生活有怎样的关系?

周康尧:英国人劳伦斯说得不错:“要活着,要做活人,要做完整的活人,这才是关键。文学作品,尤其文学作品中的上乘之作可以帮你一把。它可以帮助你不做行尸走肉。”因此,我在《人之途·情之囧》的后记写道:“小说基于生活安身立命,生活需要小说引导人们讲究活法。”

猜你喜欢

志向读书生活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谈志向
确立适当的志向
生活感悟
我们一起读书吧
天鹅de志向
无厘头生活
终身不遇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