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光下的梦想

2014-11-25冰皑

当代贵州 2014年27期
关键词:傩戏全村集体经济

冰皑

盛夏,骄阳洒在傩乡大地。白墙青瓦,一栋栋砖房镶嵌在青山绿水间,蝉鸣时而打断乡村的寂静,古老的香樟犹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端坐在大坝子的中央,见证着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是8月10日,笔者随“德江我的家·美丽乡村行”活动采访组走进德江县稳坪镇铁坑村,映入眼前的景象。

交通:

连接全面小康的捷径

通组路、连户路,路路相通;机耕道、生产道,道道生财,这是铁坑村的真实写照。

村支部书记张月清带领我们走在3米多宽的通组水泥路上介绍说,铁坑村的地形是一个典型的盆地状,全村18个村民组875户,除四个村民组在山上外,其余14个村民组坐落在盆地的四周。张支书说,路边的沟渠是用上级河道治理资金修建的,投资600多万元,主要功能是排洪,岸边还能通行小型车辆。说话间,不时有摩托车、小轿车进进出出。

在村口通组路与连户路的交叉处有一口古井,井外是用水泥建成呈三级阶梯状的三个小水池,旁边一位阿姨用撮箕抬着洗好的小葱。我们同她打招呼并攀谈起来:“葱是卖的还是自家吃?”“卖的,自家吃不了多少。”“到哪里卖?”“到城里能卖贵一点,现在交通好了,进城很方便。”

谈话间,几位光着膀子的汉子来井边洗手擦脸,说是帮别人搬运石头,每天回家前都要来这里洗洗。其中一位指着通往村庄的道路说,“以前通往村庄的路其实就是走田埂,雨天全是稀泥巴,现在路好了,搞建设的人也多了,我们在村里打工一天能挣一百多块钱。”

据张月清介绍,这几年上级对铁坑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大,除河道治理外,还投入一事一议资金140万元、烟草新村建设资金200万元、傩文化建设资金70万元等。目前,全村通组公路已达10公里、连户路6公里,有生产便道4公里、机耕道2公里。

产业:

撑起村民的致富梦想

铁坑村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约0.5亩。一直以来,村民都是靠外出打工挣钱,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只有产业发展起来了,老百姓的收入才真正上得来。早在2012年底,铁坑村的村支两委就坚定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信心。

有思路、有信心,关键在于抓落实。通过村干部挨家逐户上门动员,2012年全村流转107亩土地发展蔬菜产业,2013年收入41万元,盈利 3.6万元。今年,全村又流转了117.5亩土地种植蔬菜,1~7月,实现销售收入60余万元。说话间,张月清指着一片蔬菜地说,那就是我们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蔬菜。说起这些,张月清的脸上布满了笑容,把村里的发展思路一一盘出:山上我们想发展花椒产业,山下我们正在发展特色经果林、蔬菜产业……

“正常情况下,1亩地一年可收入7000元,除去成本赚上2000元应该没有问题,如果管理和科技跟得上,收入还可增加。”铁坑村村主任张玉强扳起手指算起了账。

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大批农户自主创业。村民张金省承包了村办企业——铁坑砖厂,两台机器作业,每年除了向村委会上缴9000元承包金,支付9个工人的工资外,还有一笔可观的收入。除了村办的砖厂,全村还有4家个体砖厂。

村民张进华曾长期在外打工,2009年他回村买了一辆农用车跑运输。“去年村里修房子的多,1个月能挣1万多元,今年生意稍差点,一个月也能挣个几千元。”张进华说。

如今,铁坑村有传统产业白酒作坊4家,土面条作坊10余家,各行业个体户100余户,全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2380元上升到2013年的5820元,群众的致富梦正在变为现实。

文化:

筑起群众的精神家园

铁坑村自古人才辈出,村里的一位干部说,现在经济发展了,我们要更加重视教育。

张月清说,为了支持教育发展,村里对每学期各年级前3名学生都分别奖励150、100、50元;单科均分在全镇获第一名的教师奖励200元。2013年度,共发放此项奖励2100元,去年还资助了一名贫困大学生,这些钱都是从村级集体经济的盈利中支出的。

铁坑村是文化名村,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曲六乙发出“世界傩戏在中国,中国傩戏在贵州,贵州傩戏在德江”的定论。其实,德江傩戏在铁坑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傩戏大师张毓福就是土生土长的铁坑村人。

在村委会办公室,张毓福叙述着他与傩戏的不解之缘。1950年出生的他14岁学艺,一生有十多位师傅、几十名弟子,多次带领弟子们到中央电视台拍摄相关节目,远赴港澳台和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演出。

张毓福说,文化大革命期间一直是偷着学艺,现在党的政策好了,村里也正在修建傩文化陈列室,傩文化的传承有了一个很好的阵地。现在每年国家给他1万元的传承补助金,如果不好好传承我们的傩戏,不光是对不起自己的师傅,更是对不起党啊。

60余岁的张毓福精神矍铄,目光有神,他对傩文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说起傩戏里的剧目,他更是头头是道。他说,很多年轻人都忙于抓经济收入,学习傩戏的人少了,建议县里建立县级传承人制度,年轻人与老年人都要兼顾。

头发已花白的张毓福与傩戏的情感,似乎在短暂的时间内难以说清。

“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打造傩文化旅游村寨”,张月清说,傩戏博物馆、风雨桥已经开工建设,张氏宗祠修缮工程已经完工,古香樟树的保护工程即将动工,这些都将为铁坑的发展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和发展活力。

“我们就是要通过文化设施建设带动村里的傩戏发展,使这张独特的文化王牌代代相传,经久不衰,让家乡的傩戏真正走向世界。”村支两委一班人充满信心。

山下仰望,山上绿意葱茏。

山上俯视,山下生机盎然。

阳光下的铁坑更显魅力。因为,这里每一个人都正在追逐他们的梦想。(作者单位:德江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哈文丽)

猜你喜欢

傩戏全村集体经济
全村唯一收件人
傩戏:藏在大山深处的远古回音
杨云霞:傩戏面具雕刻师
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如何把拉班舞谱运用到黔北仡佬族傩戏中
发展集体经济更需完善乡村治理
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脱贫攻坚
Beams Up
那片土地 那座村庄 那个家
抽自家鱼塘救全村1400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