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同步小康和谐乐章
2014-11-25段芳
段芳
盘县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全县加速发展、加快转型的新动力;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加速工业化、助力城镇化的新引擎;作为推进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的新途径,作为做好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的重要载体。按照突出“一个目标(2016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个注重(注重顶层设计,强化规划引领;注重产业支撑,增加经济收入;注重整合资源,创新投入机制;注重提升品位,彰显特色魅力;注重文化引领,铸就精神之魂)”的工作思路,全力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
目前,盘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已完成创建村122个,惠及农户99220户,受益群众达32万多人。以建制村为单位,乡村油(水泥)路、农网电、手机信号、广播电视实现了村村通;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流动讲堂”实现了全覆盖。会客厅、餐厅、厨房、洗澡间、卫生间、小花园等城市元素进入农家,勾画出一幅幅城乡一体、同步小康的美丽画卷。盘县也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县”、“全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县”和“全国首批民生改善典范县”;入选“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位列全国第87位,西部第8位。
注重顶层设计
强化规划引领
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上,盘县围绕“建设贵州最靓丽的西大门和2016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以让群众“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为出发点,充分结合创建点实际,或依托区位优势、或依托项目建设、或借助田园风光、或借助民族风情,着力在“盘县特色”上下功夫。
一是从规划到建设,由县四大班子领导亲自挂帅,按照“一个建设点,一个县级领导,一班人马,一套图纸,一抓到底”的工作要求,督促指导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科学制定建设目标、标准、激励机制和政策措施,确保建设取得实效。
二是把全县当作一个景区,村寨当作一个景点,农户当作一个盆景来打造,形成“一村一特”的村庄风格。截至目前,全县村庄建设规划已基本完成,规划建成8种类型的特色示范点,如“城郊发展型”的小河村;“旅游景观型”的妥乐村、坡上村;“产业带动型”的岩脚村、沙淤村、舍烹村;“转型发展型”的小屯村;“民族魅力型”的麻郎垤村;“小城镇牵引型”的淤泥村、瞿家寨村;“自主创业型”的岩博村;“省际开放型”的石脑村等。
注重产业支撑
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盘县坚持把农民增收作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内容,注重和强化产业与美丽乡村建设互动发展,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产业,让农民在建设中得到更多的实惠,为美丽乡建设夯实基础。
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园区。在乡镇成立“土地流转办公室”,加快土地工作流转力度,逐步完善土地入股制,积极推进农业特色产业“生态化、产业化、基地化”示范工程建设,实现农民变工人的角色转变,增加群众的土地收入、务工收入和其它服务业收入。
大力实施“3155工程”。即3个100万和5个50万工程,到2018年在六盘水市发展猕猴桃100万亩(野生猕猴桃60万亩)、茶叶100万亩、核桃为主的干果100万亩,种植商品蔬菜50万亩、中药材(含红豆杉)50万亩、刺梨(含特色经果)50万亩、红花油茶(含花卉、苗圃)50万亩、发展草食畜牧业50万亩,切实做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目前全县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点共实施“3155工程”50.96万亩。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结合景区、园区建设,利用“3个15万”、“万户小老板”、“千企帮村”等政策重点扶持建成279户特色农家乐,吸纳大量劳动力就业,2013年全县农家乐经营收入近1500万元。
大力培育和壮大文化产业。结合“锦绣计划”,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重点扶持民族刺绣、手工编织、剪纸等民间工艺,培育形成“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的发展模式,仅妇女特色手工产业产值就达到上亿元。
提供厂房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现已开办“三来企业”54个,解决就业3400人。保基乡刘金施在外打工学成技术回乡后,自主创办企业,不但成功地实现由打工仔向企业老板的转变,而且带动当地村民120人就业。
龙头企业带动增产增收。坚持跳出农业抓农业,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用城市理念来建设农村,赋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丰富的内涵,不断增强全县农村发展潜力和后劲。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与招商引资相结合,采取鼓励民资投入、能人带动、集资入股等方式,积极鼓励兴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实现增值增收,建成盘县恒泰火腿厂、玉祥风味食品有限公司等省、市级龙头企业10家,天刺梨果品厂带动刺梨种植8.6万亩,信友核桃乳厂带动核桃种植6万亩,碧云剑春茶厂带动茶叶种植8万亩。
注重整合资源
创新投入机制
积极探索“向上争取、政府主导、部门整合、企业帮扶、金融注入、群众参与”的互动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捆绑使用,推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由财政投入。积极谋划包装项目,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力度,整合支农资金、扶贫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科技经费等,按照用途不变的原则,投向“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建设。2014年投入资金近10亿元,重点实施小康“六项行动计划”, 全方位夯实基础设施。
有回报的产业建设由市场和工业资金注入。大力实施“千企帮村”计划,引导企业转型发展,积极参与、支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赢”的建设格局。普古乡原兴宇煤矿矿长陶正学成立银湖合作社,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开发模式,转型投资3亿元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当地群众1200人就业;红月超市老板谭庆投资5亿元在滑石镇岩脚村倾力打造“哒啦仙谷”万亩休闲观光农业园区,以“园区+农户+超市”的开发模式,不仅让农民摇身变成工人,还使很多农民依托园区开起“农家乐”,在自己的土地上变身“商人”……
农民自己的房屋建设由农民担任出资主体,或由政府贴息贷款,鼓励投入。采取“园区+基地+农户”、“公司+农户+合作社”、“ 园区+农户+超市”等模式,组建各种农业合作经济组织129个,并通过银社合作,以农户作为贷款主体,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担保,县财政贴息两年并奖励农户实际建房贷款资金的20%,帮助农户还贷,充分调动农户建房改房的热情,有效解决了建设中的群众资金投入。据不完全统计,自2012年以来,全县企业业主直接投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达30多亿元,整合各类建设资金近50.84亿元。
注重提升品位
彰显特色魅力
在全县城镇化总体战略下,盘县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与县城、山地特色小城镇建设同步推进,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更加注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更加注重人文环境的打造,更加注重住房功能的完善和提高,坚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高标准编制规划,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与特色文化保护、旅游资源开发、生态产业发展有机融合,依托区位、人文、生态等禀赋,发掘特色、保护特色、打造特色、做足特色文章。
“特”不但体现在村庄整体风格打造、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上,更体现在产业布局上。石桥镇妥乐村充分利用千年古银杏树群的资源优势,借助“世界古银树之乡”品牌,打造出“宜居、宜游”的特色模式;四格乡坡上村依托乌蒙大草原景区,着力发展有机农产品种养殖和农家旅馆,实现了村景融合、产景融合……
注重思想引领
铸就精神之魂
“有想到盘县当农民的冲动”,这是省妇联主席罗宁到盘县调研“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后的一句感言。盘县坚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让农业变强;通过“小康六项行动”计划,让农村变美;通过产业化带动,让农民变富,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享受得到的效益来强化农业不比工业差、农村不比城市差、农民不比居民差的思想,从而改变人们对“三农”的传统思想认识。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铸就广大农民自信、自立、自强的“三自”精神,激发广大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努力过上更加自信、更有尊严的生活。同时,通过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加强各级各类培训,不断提升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培养新农民、树立新风尚、促进大发展。(作者系盘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哈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