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黄河源头区土地管理研究
2014-11-25祁佳丽
祁佳丽
(青海民族大学,青海西宁810007)
1 引言
在我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两类地区,即“热点地区”和“生态脆弱、敏感区”。“生态脆弱、敏感区”一般是指对外界干扰和环境变化反应敏感,自身生态系统组成结构稳定性较差,抵抗外在干扰和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较弱,易于发生生态退化且自我修复能力较弱、恢复时间较长的区域。“生态脆弱、敏感区”主要集中在生态脆弱、物种多样、生态系统易变、自然资源相对较丰富的重点生态保护和治理地区,例如国家自然保护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
2 研究区域、技术路线及指标体系
2.1研究区域概况
黄河源头区行政区划涉及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玛多县、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曲麻莱县和称多县。该区域是“中华母亲河”黄河的发源地,河流、湖泊众多,雪山连绵,是黄河水资源的主要来源地之一,被称为黄河的“水塔”。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的约古宗列盆地,学术界较集中和权威的认识是,黄河源头区系指位于青海省玛多县多石峡以上的黄河河源集水范围,大致介于N33°56′~35°51′,E95°55′~98°40′。地势西高东低,海拔在4200米至5200米之间。该区域内湖泊众多,基本为湖盆、低山以及宽谷为主的地貌组合。植被覆盖以高寒草甸和高山草原为主,局部地区以滩地和沼泽为主。草地是黄河源头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类型,而人工用地面积较少。土壤基本是以高山草甸土为主,小范围地区是以沼泽地为主。
2.2技术路线
主要技术流程为:①影像准备,包括遥感影像的收集、预处理、图像镶嵌、融合等;②野外调查;③建立判读标志库;④进行人机交互目视屏幕解译;⑤进行解译结果的修整验证;⑥计算土地利用转移矩阵;⑦分析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状况。(见图1)
2.3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体系
根据全国生态遥感监测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分类体系,确定了黄河源头区土地分类与土地覆盖专题的分类系统。主要根据土地的自然生态、利用属性和覆盖特征,共分为5个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类型。
黄河源头区遥感监测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体系及含义(见附表1)
附表1黄河源头区遥感监测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体系及含义
4 5 6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未利用土地指天然陆地水域和水利设施用地指城乡居民点及县镇以外的工矿、交通等用地目前还未利用的土地、包括难利用的土地
3 研究结果
3.1土地利用/覆盖现状
通过遥感监测,得到黄河源头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现状数据,结果表明:2011年林地面积占黄河源头区总面积的2.01%;草地面积占黄河源头区总面积的75.24%;水域面积占黄河源头区总面积的4.33%;人工用地面积占黄河源头区总面积的0.04%;未利用土地面积占黄河源头区总面积的18.38%,其中沙地面积占未利用土地总面积的1.90%;无耕地用地。
草地是黄河源头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类型,占黄河源头区总面积的75.24%,其中高覆盖度草地占草地总面积的47.14%;中覆盖度草地占草地总面积的20.13%;低覆盖度草地占草地总面积的32.73%。2011年黄河源头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比例见图2、2011年黄河源头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见图3)
3.2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计算
根据史培军等的研究,在ArcGIS软件的支持下,经过2008年、2011年两年矢量层的融合、叠置分析,计算得到黄河源头区土地利用转换矩阵。
从表中可看出,林地主要转变为草地、未利用土地;草地转变为未利用土地、林地、水域;水域转变为草地和未利用地;人工用地主要转变为水域、草地;未利用地主要转变为草地。2008~2011年黄河源头区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见表2)
表2 2008~2011年黄河源头区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4 进一步优化土地管理对策
4.1设置独立县级土地管理机构
黄河源头区的玛多县目前在机构设置方面存在问题,即玛多县国土、环保及水利共3个机构还未分家。虽然玛多县地广人稀,机构合并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整合管理资源,但负责专门管理土地资源的机构的缺失,造成土地管理的不健全。从公共管理学理论来说,无法达到“权责一致”。
设置独立的玛多县土地管理据,有利于发挥管理人员的作用,提高管理功效,实现土地管理的目标。在今后工作中,应致力于设置玛多县土地管理机构,完善其内部各个组织管理部门,招录专业土地管理人员进行该区域土地管理工作。
4.2完善土地监管责任制度
目前黄河源头区各县土地管理机构的职责较多,但在管理职能的运作中,存在较多问题,包括工作计划编制、组织工作开展、控制作用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应该进一步明确县级土地监管责任,各县级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林业部门、环保部门、交通公路部门等都要做好自身监管工作,共同推进土地科学管理。
4.3提高县级土地管理人员素质
提高土地管理人员素质,一般是提高其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建议在每年的招录考试中,严格制定录用条件。虽然玛多县、称多县、曲麻莱县土地管理人员每年都是经过省直单位招考,经过笔试、面试等环节,选拔进入单位工作,但整体业务水平还是欠佳,建议进一步加入专业考试,选拔一批技术过硬、水平较强的干部从事土地管理工作。另外就是加强在岗人员的再培养。不仅从技术层面出发,还要考虑其思想道德认识的提高。通过省外或省内技术培训、业务
4.4加强土地管理,科学制定管理措施
科学管理,不仅是指土地资源的保护,还要把闲置的土地资源利用起来,要充分考虑藏族传统生计对土地管理起到的积极作用,进而制定与其相契合的土地管理机制。针对一些恶性的人为干扰活动,例如,盗猎、无节制的采矿、盗挖珍贵药材等行为,必须严厉惩处。为了对犯罪行为的惩处更为准确和公正,需要赋予牧民监督权和控告权。如此一来,已有的保护法规才能真正付诸实用。通过政策扶持引导后续产业的发展,这一举措的意义不仅表现在牧民退牧还草后的生计问题,还体现在生态移民方面。
[1]HJ/T 192-2006,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S].
[2]叶国文.土地政策的政治逻辑[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3]吴健平.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调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黄杏元,马劲松,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卓玛措.青海地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李龙浩.土地问题的制度分析:以政府行为为研究视角[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
[7]于兴修,杨桂山.中国土地管理现状与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2002,21(1):51-57.
[8]王广华,张丽君.信息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情报,2006,25(6):94-101.
[9]张金屯,邱扬,郑凤英.景观格局的数量研究方法[J].山地学报,2000,18(4):346-352.
[10]史培军,陈晋,潘耀忠.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J].地理学报,2000,55(2):151-160.
[11]顾朝林.北京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机制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1999,14(4):307-312.
[12]陈国慧.基于GIS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6
[13]黄鹏.我国土地利用和管理形势政策分析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