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病虫害的分类及防治措施
2014-11-25张红艳
摘要: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人口众多,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我国的粮食生产也需要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只是随着环境的恶化多变,粮食的产量并没有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而同步增长。对于大豆种植来说,不仅要面对环境气候的考验,还需要面对病虫害造成大豆产量锐减的不良局面,因此,为了增加大豆的产量,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必须改进,本文从几个方面叙述了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
关键词: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65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2.0070
经济的带动,引发了各行各业的迅速发展,以致于厂房建筑占据了原先的生产用地,在有限的耕土资源上要让粮食的产量增加,已经是农业科学研究人员与农民倍加关注的问题。粮食产量在环境的不可抗因素的影响下而有所下调,这就需要我们在其他方面着手。病虫害是造成粮食产量下滑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防治病虫害的技术需要不断的发展研究,以保证粮食的产量和质量。
大豆是我国主要豆类之一,也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一直是农户们亲睐的农作物之一,大豆病虫害是影响大豆产量和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分类,而后总结大豆病虫害防治方法的分类,最后列举几种大豆最常见病虫害的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方法,供广大农户参考学习。
1 大豆主要病虫害分类
大豆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种类之一,其产量一直都是关注的重点,但随着环境的恶化,以及病虫害的威胁越发严重,使得大豆产量一直得不到增加还有所下滑。部分地区的病虫害率高达5%~10%,使大豆的产量损失达到4%~15%。因此,大豆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必须加快进程。
据统计,大豆的主要病害种类有二十多种,主要包括:大豆根腐病、褐纹病、大豆霜霉病、孢囊线虫病、大豆灰斑病、细菌斑点病、菌核病、轮纹病、灰星病、细菌叶烧病等,这些病害的发生,造成的后果较重,其中孢囊线虫病的病害程度更是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大豆的虫害分类大约有三十多种,其主要的虫害有潜根蝇、大豆食心虫、白边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另外还有特定年份会出现的蚜虫、蓟马、二条叶甲普遍发生,幼虫成虫的危害都有日益加重的趋势。草地螟、圆跳虫、烟夜蛾、四星叶甲等害虫多发及危害严重的食心虫等。
2 大豆常见几种病虫害的防治
大豆病虫害的预防是大豆种植过程中一个关键步骤,笔者建议农户要做好大豆病虫害的预防工作,以预防为主,降低发病几率。
2.1 防治方法分类
一般来讲,大豆病虫害在防治方法上主要有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注重栽培管理四大方面,每一个分类都有各自的特点。一是农业防治,从根本上预防病虫害再生,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二是化学治理,是普遍治理粮食病虫害的一种治理方法,它能够有效地降低病虫害的程度;三是生物防治,环保有效的治理虫害,已经在快速的发展中有渐渐取代常规化学治理的趋势,打破大豆病虫害的防治瓶颈;四是管理栽培,从播种、施肥以及中耕三方面入手,使产量增加。大豆种植采用的防治技术都要因地制宜,同时针对各种病虫害也要有相对应的方式才行,一般最常用的就是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
2.2 常见病害及虫害的防治措施
大豆病虫害的种类繁多,笔者这里介绍几种最常见的大豆病虫害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措施,分别是大豆根腐病、大豆霜霉病、大豆潜根蝇和大豆食心虫的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措施。
2.2.1大豆根腐病 农业防治。建议合理轮作,尽量避免重迎茬。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土壤湿度,合理密植,及时中耕松土,增加土壤和植株通透性是防治病害发生的关键措施;化学防治。建议用含有多菌灵、福美双和杀虫剂的大豆种衣剂拌种,每100公斤种子用种衣剂1000~1500毫升。
2.2.2 大豆霜霉病 农业防治。首先要选用抗病品种,针对该菌卵孢子可在病茎、叶上残留在土壤中越冬,提倡与非豆科作物轮作。中耕除草,将病株残体清除田外销毁以减少菌源,排除积水,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加强田间管理。锄地时注意铲除系统侵染的病苗,减少田间侵染源;化学防治。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5%拌种。田间发病时可用乙磷铝300倍液或甲霜灵800倍液喷洒,每亩用药液40公斤。
2.2.3 大豆潜根蝇 农业防治。大豆田秋季深中耙茬。深翻可降低成虫的羽化率,秋耙茬能把越冬蛹露出地表,经冬季低温干旱,使蛹不利羽化而死亡。建议适当轮作,也可减轻危害;化学防治。提倡施用甲基异硫磷水溶性颗粒剂,于播种时撒在沟内,湿土效果好于干土,中性土比碱性土效果好,要求用器械施不可用手施,更不允许溶于水后手沾药施用。
2.2.4 大豆食心虫 农业防治。同样建议合理轮作,轮作距离应距前茬豆地1公里以外;选用抗虫害、早熟能力强的大豆品种;及时秋翻秋耙,杀死越冬幼虫,降低虫害发生几率;化学防治。在发生期查见豆株有1%~2%的植株有蛀荚危害状时(此时为卵孵始盛期)开始防治,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次,可选用2.5%功夫菊脂乳油3000倍液,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20%杀灭菊酯15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 1000倍液,52.5%农地乐乳油1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参考文献
[1] 鞠 巍,李金元,佟 岩,汤 博. 北方大豆病虫害及科学防治技术[J].吉林农业,2013,(16).
[2] 孙少龙,王英智.大豆常见病害防治技术[J]. 吉林农业,2014,(13).
[3] 高 松.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吉林农业,2013,(24).
作者简介:张红艳,大专学历,九台街道办事处,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技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