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工程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2014-11-25王秀芬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解决广大人民的温饱问题是国家每年都在关注与处理的头等大事。因此,我国需要不断研究发展农机工程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粮食产量。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本文主要总结了我国农机工程发展缓慢的原因,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农机工程;发展缓慢;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 F323.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2.0038
农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发展我国经济的根基,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就大力扶持农机工程技术的发展。笔者通过本文总结了我国农机工程发展缓慢的原因:一是农机工程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较低;二是研发能力有待提高;三是农机与农艺结合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以促进农机工程更好发展;四是农机工程服务体系较薄弱;五是农机工程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1 农机工程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较低
农民在耕作过程中所采用的作业工具不够先进,在进行大规模播种时所配备的生产设备和农用器具较少,严重影响到农民的耕作效率。我国农机产品水平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整体水平尚处在发达国家初级阶段,存在着品种单一、结构不尽合理的现象,农业机械功能单一,耕作机械品种仍不齐全。尽管耕整地联合作业、种植与施肥施药联合作业、耕种复式作业等均能提高工效,降低作业成本,但目前国内农机企业生产的耕作机械,很难满足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需要。与此同时,目前棉花生产所需的育苗移栽机械、中耕除草机械、块茎类果实的挖掘式收获机械、软秸秆田间处理机械等也严重缺乏。
农机工程中的综合机械化水平得不到提高,致使各地区各种农作物的收成得不到有效改善,让以土地为生的农民经济收入提高较迟缓。
2 研发能力有待提高
我国耕作机械技术、产品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我国单一机械技术与国外液压、气动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应用的差距;我国中小型、单一功能与国外大型、联合与复式作业机械的差距;我国普通机械制造工艺装备与国外激光切割、柔性加工等先进装备的差距;我国几乎单一的钢铁材料与国外金属、塑料、橡胶以及特殊钢材的差距;我国手动、半自动机械技术与国外全自动、遥控、信息化技术的差距;我国初步替代人工作业机械与国外作业高质量和操作舒适化的差距。
3 农机与农艺结合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以促进农机工程更好发展
农机与农艺的高度融合才能促进农机化及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农业技术与农机必须相辅相成,协调发展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同时,农机与农艺的完美结合,也要参考实际情况,结合当地地形和气候,以及农作物的种类等。农机产业应整合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品技术含量,增强产品适应性,更好地为农艺服务。所以农机化部门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经常沟通,经常探讨,努力寻求农机与农艺的完美结合,为我国农机化事业和农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4 农机工程服务体系较薄弱
国家相关部门对农机工程的监管力度不够,没有在各地区建立完善的农机工程服务体系,农民在耕作时采用的方法比较老套,没有系统的农机工程服务体系加以引导,农民在耕作时比较盲目。政府部门没有给各农业地区下拨足够的农业扶持经费,地区相关的农业工作无法及时顺利进行。
另外农户购买农机后的售后服务也不完善,根据《农业机械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农机销售者要对农机产品质量负责,但在现实生活中,农民很难解决“三包”问题。生产厂家与销售企业互相推诿,售后服务差,水平低,致使农民购买农机需要“三包”时得不到应有的服务与补偿。
农机工程服务体系是我国农机工程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有利于我国农机工程事业良性发展,因此创建科学合理的农机工程服务体系势在必行。
5 农机工程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规章制度与相关政策不健全,致使各个农业发展水平低下的地区难以开展农机化工程,无法充分发挥带头的作用。国家对农业市场经济的调控能力还比较薄弱,无法保障农机生产工程的作业质量。
6 结语
我国的农业工程研究院要加强对农机工程作业的实际研究工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机械化农业耕作设备,结合我国各地区农业发展的实际加以运用与创新。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来突出农机工程建设工作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位置,让农业技术得到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中国的整体经济水平,逐步向小康社会迈进。工业工程研究院每年都要派出专业的科研人员到农村进行实地的考察和调研工作,让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留守在农业生产水平低下的地区,帮助该地区的农民尽快走向致富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 阮建雯,商茹,陈立畅,等.云南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机化研究,2014,(2):245-248,252.
[2] 杨文彩,朱有勇,张汝坤,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三七产业农机农艺融合工程技术体系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122-125,129.
[3] 杨镝鸣,杨星钊,李冠峰,李照美,钱秋玲.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8,(03).
[4] 涂志强,杨敏丽.关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的思考[J]. 中国农机化,2005,(05).
作者简介:王秀芬,中专学历,公主岭市农业机械化学校,工程师,研究方向:农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