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电国际的峥嵘二十年

2014-11-25张妍

能源 2014年11期
关键词:新能源机组能源

张妍

十年的时间,从130亿元入市发展到资产超1100亿元,总装机容量从400万千瓦发展到2500万千瓦,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浓缩并不断刷新着中国能源企业的迅猛发展速度。

2014年是中电国际成立20周年,其下属公司——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力”)上市10周年的大年份。二十年前,作为电力部对外融资平台的中电国际,从一家窗口公司起步,发展到今天拥有资产超过1100亿元,装机规模超过2500万千瓦,水、火、新能源并举的国内能源骨干企业。

值此十年之际,中电国际举办了“中国电力上市十年企业成长报告会”,并深入旗下基层单位进行宣讲。宣讲会上中电国际党组书记、董事长李小琳向企业一万八千多名员工致以崇高敬意,回顾了企业上市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展望未来发展愿景。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了发展电力工业,各地纷纷集资、引资办电,然而许多要求苛刻而又要价奇高的各种外资,也纷纷挤入国内电力项目,外资市场不但混乱,而且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电力建设和经济秩序。

1994年,国家为了建立统一的对外融资平台,电力部在香港注册并授命李小琳赴港组建窗口公司,中电国际由此诞生。

2004年中国电力在香港成功上市,实现了国有资本与国际资本、行业资本与社会资本、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对接与融合。

困难中升级转型

然而上市后,中电国际的发展道路并不是一路顺畅,而是面临许多荆棘坎坷。机组老化,10万机组、20万机组占有相当比重;所有机组脱硫改造均未启动;主辅分离、运检分离,企业历史包袱凸显;管理传统滞后,诸多难题不断暴露。不仅如此,国内煤价开始飚升,一路走高,持续不下,经营形势异常严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05年中电国际年中工作会上,李小琳立下军令状:“今年再难,我和我的团队也要完成集团下达给我们的全年经营目标。如果完不成,我李小琳主动辞职!”

这样庄重而近乎誓言的一句话的背后,是一段企业转型发展的蜕变过程。在这些压力下,当年起,中电国际开始全面实施“四十字方针”管理方略,推进“三制一化”管理创新,坚持特色鲜明的“静水深流”文化引导,修订公司制度体系,使企业管理标准走上国内先进行列;全面启动全系统机组技术改造,脱硫脱硝、节能升级改造,组建中电检修,抢抓外部市场,打造中电检修品牌;确定了“两价一量”的经营理念,控制煤价、争取电价、争得电量。

2005年,大别山、清河一期、平圩二期、姚孟四期先后获得新机组核准。四个电厂七台机组打包招标、同步建设。这七台机组的陆续投产,初步改变了中电国际以小机组为主的资产结构。

2006年,公司搭建新能源资本平台,中电国际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新能源”)在香港成立。作为中国境内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新能源专业公司,中电新能源紧抓国家鼓励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难得机遇,利用香港资本平台和上海管理平台产融结合、跨越发展,目前形成了风电、水电、生物质发电、天然气发电、太阳能发电等五大板块滚动发展格局,并在国内率先探索新能源与智能电网结合管理新模式,成为国内涵盖新能源领域最广的新能源领军企业。

2007年开始,公司在全国率先实施“上大压小”,关停了14台共210万千瓦小机组,换来了16台60万千瓦机组和2台100万千瓦机组的投产,这其中包括清河第二台60万、芜湖、福溪、神头、常熟扩建、平圩三期。至此,中电国际的火电资产基本实现了升级换代,火电板块完全脱胎换骨。

2009年,中国电力收购五凌电力63%股权,从而转型为水火并举、独具特色的电力上市公司;五凌电力也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平台,解决了建设资金紧缺难题,为后续项目开发提供低成本资金保障。截止目前公司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近30%。

过去十年间,从上市之初的高耗能、高排放的小机组占据企业系统大半江山,到如今优化发展布局,走出一条“天人合一”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中电国际逐步实现了从单一的火电发展成水、火、新能源并举的格局,并且也构建了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

结构优化中探索发展

李小琳一直被业界称为“电力一姐”,还曾荣登美国《财富》杂志全球商界女强人榜。

谈到中国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她提出了三个观点:中国能源结构优化的主要模式应是传统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和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双轮驱动;近期的主要推力应是天然气比例的大力提升和水电的加快发展,加快天然气的发展和使用应上升为国家战略;电力是能源结构优化的中枢环节,推动电力替代、提升电气化水平、提高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例,将是能源结构优化的主要路径。

对中电国际的发展李小琳显得信心满满,未来中电国际将把目光聚焦于新能源、能源服务和国际化领域。“无可置疑的是,能源转型、能源多元化,实质含义是将会有更多的替代能源。我们可以进一步解放思想,在投资、运营模式、合作方式上,更加主动、灵活”,李小琳侃侃而谈,“早在2006年,我就提出进入节能环保以及服务领域,就是想围绕发电主业,瞄准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的生态价值,做一番事业,打造一个专业化的领军企业。”

说到能源服务,民众对这个概念并不熟悉。中电国际也正在积极探索的新能源和智能电网相结合的模式,包括分布式多能联供模式,将这些模式培育成熟、深刻掌握,并找到将这些模式的基础部分不断复制的路径。这些模式是一个打包的服务产品,可以将它输出到每一个工业园区、商业功能区和居民社区,为每一个能源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贴身服务,而不是格式化的普遍服务,这才是对能源服务的定义。李小琳认为“电力能源工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必然是能源服务方向。对于一定量级的电力能源企业,谁能做新领域、新市场的先行者,就会抢占先机,就会开拓一片新天地。”

除了国内领域的市场份额,中电国际也紧抓国际化方面。中电国际副总经理赵亚洲告诉记者,2006年决定参与越南项目,到今年越南项目即将开工,已经过去了七个年头,由此可见国际化并不会一帆风顺。近些年,中电国际通过规模增长速度、成本下降速度、技术提升速度和优势培育速度,具备了一定优势,可以在国际上赢得一席之地。李小琳也表达“是时机大踏步地走出去了。”

“中电国际的创业、治业史是充满艰辛的。”这是赵亚洲在巡讲活动中多次强调的一点,“但所有参与这场艰辛创业、治业历程的中电人,都能够骄傲于我们所创造的辉煌。我们有创业历程,有战略引领,有责任担当,有大爱情怀,更有梦想追求。”这样的总结在员工中引起了共鸣。

十年磨一剑,磨剑又十年。历史,清晰地记录下了中电国际不断变革、去旧履新的足迹。

如今,中电国际已经将践行“光明使者”的历史使命延伸到构建碧水蓝天的美丽梦想,迎接机遇、面对挑战,中电国际在升级改造中不断探索中国能源企业的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新能源机组能源
660MW亚临界机组清洁疏水系统节能改造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门”的背后
顺应新能源发展趋势
350MW机组DEH控制系统的优化
TNG系列多功能提取浓缩回收机组
TNG系列多功能提取浓缩回收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