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筑黔东开放前沿发展高地

2014-11-25顾海凇文叶飞

当代贵州 2014年29期
关键词:武陵山武陵梵净山

顾海凇+文叶飞

梵净山,武陵山脉之巅,武陵文化之魂,地理文化归附与认同覆盖黔东、湘西、渝南,区域之中,文化地标无出其右。

铜仁,武陵腹地,贵州东大门,乘撤地建市、国发2号文件、武陵山区扶贫攻坚东风,正在由贵州最边缘,变为向东开放的前沿;由武陵山区经济洼地,变为发展最快的高地;由武陵山腹地最贫困地区,变为区域发展中心。

铜仁市委书记刘奇凡说,铜仁的眼光不仅仅面向省内,更多的考虑是发挥在省际区域间的“火车头”“发动机”作用。

铜仁市委副书记、市长夏庆丰说,铜仁将成为西南地区与中、东部交汇点上,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枢纽城市。

构筑黔东开放前沿发展高地,铜仁有底气。

后发之势催生发展高地

“后发”是铜仁的基本市情。

“后发”蕴藉着强大的动力。

多重利好汇集,多重机遇叠加,后发之势酝酿发展高地,后发之势催生奋进之力,铜仁的发展之势,来势宏大,气势磅礴。

——国发2号文件实施,铜仁在省际区域具有了政策优势,在邻省吸纳生产力发展要素的能力增强,黔东产业龙头、乌江经济走廊、环梵净山文化旅游生态圈,铜仁手里抓着一把“好牌”。

——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和国务院批复《武陵山片区区域扶贫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铜仁成为全国、全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和决战区。

——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铜仁地理区位作用更加重要,铁路、公路、乌江水运、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进入超常规建设追赶期和成果呈现期,武陵山交通枢纽地位逐步形成。

——苏州对口帮扶铜仁,提供了铜仁对接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先进产业的新平台。

——国家和省对铜仁相关地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提供政策资金扶持,投资数百亿元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布局铜仁万山等地,工业化新局不俗。

势之所集,能亦毕至。铜仁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正呈现跨越发展、提速振兴的良好格局。

2013年和2014年上半年,铜仁地方生产总值增速在全省连续实现进位,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铜仁撤地设市两年,打造主城区“半小时城市圈”,城镇化率提高6个百分点,以山水园林城市为导向,凸显灵气和魅力,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

2013年,铜仁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两项指标均闯入全省前三。

2013年,群众对铜仁加速发展的满意度测评结果位列全省第一。

铜仁,正在由武陵山区经济洼地,变为发展最快的高地。

交通之变凸显地理之优

交通改变地理。

交通改变命运。

交通之变凸显地理之优,铜仁正在由贵州最边缘变为向东开放的前沿。

素有黔东门户之称的铜仁,长期经受交通阻隔之困。几年前,铜仁仅有过境高速公路28公里,过境铁路118公里,是全省交通基础设施最为滞后的地区。

致力于打破相对闭塞的交通状况,构筑区位优势,铜仁把打通战略性通道作为突破发展瓶颈的基础来抓,交通建设突飞猛进。

铜仁市交通局副局长李世凡说,铜仁近年来交通的先导引领作用得到了巨大凸显,正在走进大交通大旅游大发展时代。

铜玉城际铁路开建,是铜仁构建“武陵之都”战略大通道的一个缩影。

铜玉铁路连接沪昆客运专线,可形成凤凰、张家界、梵净山、桂林等地的旅游黄金通道,是铜仁步入“高铁时代”的重要一步,也是铜仁加速打造省际区域间交通枢纽大手笔。

为这条路,贵州省与铜仁下了很大决心,出资占90%。这是贵州经国家铁路总公司成立后批复开工的首条地方铁路,也是国家实施铁路分类建设后由地方政府控股的第一条合资铁路。

目前,铜仁已基本构建至周边怀化、凯里、吉首等城市2小时高速公路圈和6小时通达贵阳、重庆、长沙等黔中、成渝、长株潭三大经济区核心城市的铁路圈,3小时到达北京、广州等发达地区的空中通道。

在贵阳、长沙、重庆三省市之间,铜仁正崛起为新兴交通枢纽,武陵山区的经济流向、区域合作,铜仁渐成重心。

先行先试聚拢发展要素

从“边缘”到“前沿”,不仅体现在区位上,还反映在观念中。

铜仁响亮提出:科学发展,先行先试。

先行先试,让铜仁多项工作后发赶超,享受着政策的优势、改革的活力。

在推进人才建设方面先行先试,2013年,引进12名博士和26名科技、金融人才来铜挂职,引进了3名园区管委会主任(副主任),4名学校校长(副校长),2名医院院长(副院长),4名企业、金融高管。

在推进土地管理方面先行先试,推进“三位一体”整装勘查市场化改革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铜仁获批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排名全省第一。

在推进金融发展方面先行先试,2013年全市新增融资117.4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尤为精彩的一笔是,2013年7月,总规模300亿元的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正式获国家发改委批文。

这是国家发改委2013年批筹的第一支基金,也是贵州省第一支具有国家牌照的产业投资基金。

2012年,根据国家提出的在武陵山片区设立旅游产业投资基金的相关精神,铜仁提出了建设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的发展战略,并与明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功合作。

“铜仁干部强烈的机遇意识、争先意识,是明石决定投资铜仁的关键因素。”明石投资副总裁杨红强说。

明石花落铜仁,对推进铜仁建设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起了“一子落而全盘活”的作用。

铜仁市发改局常务副主任罗秀红说,这是铜仁构筑开放前沿、坚持金融发展先行先试的生动案例。

激发市场活力,聚拢发展要素,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推进先行先试,在“一子落而全盘活”的关键环节先行先试,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启动36项行动”,具有铜仁特色的开发发展前沿阵地正向纵深推进。

山水园林拥抱武陵之都

武陵之都,要成为武陵山区的财富聚宝盆和区域经济的“发动机”。

发挥铜仁在武陵地区的“火车头”、“发动机”作用,关键就要把铜仁城市实力做强。

与全国、全省的先进地区相比,铜仁中心城区领先度低,产业布局分散,城市聚集效应较弱。

2012年1月,铜仁撤地设市,由“地区时代”转型“城市时代”,铜仁工作重心从建设县级铜仁市向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转变,“武陵之都”城市定位应运而生。

2014年8月,铜仁市委全会作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决定,对城市总体规划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进行升级,到2020年,中心城区要成为承载120万人的武陵山区最具竞争力的城市。

以做大做强中心城区为龙头,铜仁提出了三大体系构建。

——构建“城市组团、功能分区”的空间布局体系,推进铜仁、玉屏同城化,推进思南、德江、印江组团发展成为次中心。

——构建“老城提升、新区提速、县有新区、镇有新街、村有新寨”的城乡建设体系,山水特色、园林功能、人文底蕴融合互动。

——构建“产业发达、生态环保、文化彰显、宜居宜游”城市竞争体系,整合建设黔东工业集聚区、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乌江经济走廊。

三大体系构建,将一个功能完善、产业发达、竞争力强、养心养生的生态文明城市“武陵之都”蓝图绘就。

蓝图绘就,路径明确。铜仁创新提出了“产城互动、景程融合、教城一体”同城联动发展模式。

产城互动,把开发区、工业园区培育成为增长点和新城区。

景城融合,让城区对接景区、景区拉动城区。

教城一体,把铜仁发展成为高素质人口聚居地。

照此路径,铜仁高新区、碧江经济开发区、万山经济开发区与铜仁中心城区的一体化发展,将成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梵净山景区将成为铜仁引以为豪的世界级城市“会客厅”。

“武陵之都”魅力提级,武陵山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崛起提速,这是一条适合铜仁城市发展、充满希望的路。(责任编辑/李 坤)

猜你喜欢

武陵山武陵梵净山
大自然的魅力:贵州梵净山
诗二首
过武陵山区
茶山道上
武陵酒
世界只有一座梵净山
贵州梵净山申遗成功
武陵民族地区产业扶贫研究
P2P信贷平台在武陵山片区扶贫发展中的应用前景研究
铜仁:“世界公园梵净山”登陆美国纽约时代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