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促进自主学习
2014-11-24刘冬梅
刘冬梅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成了当前教师就是教学的一个新重任、新挑战。那么,如何在课堂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的效率呢?
一、激发兴趣,唤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
精心设计导语。“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语是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有目的、有计划,并用一定方法所设计的简练、概括的教学语言,它是一堂课的“引子”或“序幕”。好的导语,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如能在每节课开始前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导语,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充分运用教具。小学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充分利用现代的教学设备、实物投影、直观教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课堂实践证明,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动机,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多种合适的教法,让学生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地、饶有兴趣地获取知识;有趣的故事,生动诙谐的语言,形象的表演等多种教学手段、途径都可以引起学生的不随意注意,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欲望。
二、创设情境,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境”是指为再现教学内容而创设的具体生动的场景,“情”是指由这些场景激发起来的学生学习情绪。早在一千多年前,刘勰先生在《文心雕龙》里就提出了“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这一主张;1962年,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提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他们都十分重视情境教学的作用。小学生好动、爱玩,有旺盛的求知欲,直观性强,模仿性强,爱听表扬、鼓励的话,教师要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紧扣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以情激情,以情促学,使学生产生一种乐于学习、乐于参与的内部动力,从而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课堂上创设情境的基本方法有生活展示情境,实物演示情境,画面再现情境,音乐创造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
三、敢于放手,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
留给学生自读课本的时空。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教师一定要留给学生读书的时空,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一个表演舞台。学生通过读书了解课文内容,解决课后思考题,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读书中画词画句,品词品句,读书后谈谈自己的见解、体会和收获。这样一来,把“老师要学生学变成学生自己要学”,假以时日,学生慢慢就会养成自读、自悟、自得的习惯,把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推向更高层次。
留给学生尝试探索的时空。传统教学强调教师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实践,而新大纲却十分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借助已有的认知对新知识进行一番尝试、探索。例如,在教学《林海》时,教师先带领学生学习“岭”的部分,然后引导学生小结学习方法:读课文——找特点——品词品句(理解重点句子)——品读领悟,然后,放手让学生按照方法去自学“林”和“花”的部分,通过汇报交流掌握了课文内容,既避免了逐段讲解的繁琐,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留给学生质疑、讨论的时空。“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和体现。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头脑里产生疑问越多,他们对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和新教材的兴趣就越高”。因此,教师不仅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也要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时空(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课前可以引导学生质疑:“在预习中你遇到了什么难以解决的问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通过这节课和学习,你想学到什么知识?”……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初步阅读理解课文后,再自读有关内容,进一步质疑。通过这样的质疑、解疑,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责任编辑 邱 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