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诗词阅读题的教学策略

2014-11-24王敬敏

考试周刊 2014年81期
关键词:中考教学策略

王敬敏

摘 要: 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素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更有信心地迎接中考,文章归纳中考中分值较大的诗词阅读题型,以及各种题型的答题方法和策略,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关键词: 中考 诗词阅读题 教学策略

烟波浩渺的中国文化中,诗歌就像一颗璀璨的珍珠,熠熠生辉,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绵延不绝,诉说着古人的离合悲欢,让我们常唏嘘不已。

随着各地中高考政策的出台,语文考试内容调整,中华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增大,这就要求我们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诵读诗文,注重积累和感悟,更加注重对诗词的整体把握和感染熏陶。

纵观近五年的河北中考题,除去默写外,诗歌阅读一直是出题者的宠儿,现将近几年的考试题目、题型及分值统计如下:

河北省近5年中考统计表

从这些统计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诗歌阅读题的分值在增加;题型大多出现在文学常识的识记、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对词句的理解和赏析上(其中第一、三项所占分数比重较大,几乎年年必考)。把握了这个方向,语文教学就有了目标,但同时亦不能忽略其他题型,如画面的描绘、技巧的赏析等。正是有了对这方面内容的理解,才能更好地分析、理解诗句,把握主旨。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中考诗歌阅读的考点:

1.识记诗歌的文学常识;

2.划分诗歌的朗读节奏;

3.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4.品味诗歌的语言特点、写作特点。

这是“考试说明”和《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的。《新课标》对初中诗词的阅读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在中高考政策调整和这样的要求之下,初中必背古诗词的篇目有所调整,由2010年的10篇,2011年的20篇,2012年到2014年的34篇,篇目越多,对我们来说,教学任务越重,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成功备考中考,方法至关重要。下面,我从这四个方面归纳初中诗词阅读题的答题方法及策略。

一、识记诗歌的文学常识

例:2010年考查的是《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是?摇 ?摇,“乐天”指的是?摇 ?摇

2012年考查的是诗歌的题目是《?摇 ?摇》

2013年考查的是《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摇 ?摇

2014年考查的是《己亥杂诗》的作者是?摇 ?摇

对于这类题型,我一般采取的是分朝代整理的方法,把34篇必背古诗词按朝代排列,在此基础上,多读多背,了解诗人的人生际遇、思想感情,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等理解背诵。

我因有幸参加过几次中考阅卷,这里特别提醒的是,学生大多知道诗歌的题目、作者,但书写错误率很高,在教学中,千万别忽视“眼高手低”的问题,背诵的同时要书写,方能牢固。

二、划分诗歌的朗读节奏

例:2010年的试题是:给诗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划分节奏。(每句一处)

此题型虽说在近5年中,只出现在了2010年一次,但万不可忽略,这是正确朗读诗歌的前提。一般情况下,诗歌的朗读有以下几种模式(一般按意义或节奏划分):

四言诗:“二/二”模式,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五言诗:如划分一处,大多为“二/三”模式,如:“感时/花溅泪”;但如果还需细化的话,还有“二/一/二”式,“二/二/一”式;

七言诗:如划分一处,大多为“四/三”模式,如“惶恐滩头/说惶恐”;细分的话,还可分为“二/二/二/一”式,“二/二/一/二”式,“二/二/三”式;

诗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节奏的划分应为“四/三”式。

三、理解诗句的内容,把握主旨、情感

例:2013年中考题第8题:下列各句中,与“断肠人在天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一项是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对于文章主旨、情感的把握,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

1.从作者的生平、诗歌的写作背景、写作风格等方面品味诗歌内容,分析主旨。

如“诗圣”杜甫,我们知道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早期他外出游历求学,胸怀抱负,壮志凌云,早期的诗作中这种情感体现得很明显,如《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后期处于“安史之乱”时期,颠沛流离、生活困苦,表达的大多是忧国忧民的情感,如《春望》中“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等。

2.从诗歌的具体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一方面我们可以从题目入手,看题目中有没有词语能够体现诗歌的主旨,如2013年的这道中考题,题目中的“思”字就能体现作者的情感,再结合文章内容就能知晓文章所写的是“思乡之情”。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主要诗句入手,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句就能很好地概括文章主旨:文天祥的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

四、诗句的理解和赏析

这类题型在中考中的比重很大,2011年5分,2012年5分,2014年5分,下面结合例题总结答题策略。

1.从诗句的修辞手法方面考虑,理解诗句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如:2012年9题,对“雨脚如麻未断绝”句进行赏析,首先考虑修辞为“比喻”,再理解诗句内容,分析为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的细密连绵”。这类题我一般提醒学生三个关键词:①写法(当然写法不只是修辞,还有对比、用典故,等等);②内容;③情感。

2.理解诗句中的关键字,体会诗歌语言的特点。

在排除修辞手法之外,抓关键词语,如动词、形容词等,理解词语的含义,把握作者的情感。如:2011年第8题,对“转”“低”“无眠”三个词语表达效果的理解。通过对词语的字面和深层含义的理解,这是写月光的移动,写词人因思念远方亲人而无法入睡的情景。

如果诗句中没有指出哪些字词需理解,我们就要找出特色词语,再结合内容理解。

3.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即对诗中的自然景象、生活画面等进行把握和理解。

如:2013年第9题对“夕阳西下”句作用的分析,2012年第8题“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句景物描写作用的分析。

这类题可通过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情感理解形象的意义,体会诗歌意境。其实故事中的景物描写和现代阅读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大同小异,一般按三步分析,一是渲染……的气氛,二是烘托人物……的心情,三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抒发作者的情感等。

在诗词教学中,我们应该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继承并弘扬下去。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中考教学策略
中考新题型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中考“三数”大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