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
2014-11-24齐基
【文章摘要】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政治问题,已经上升为一个社会问题,同时也是关系每个大学毕业生切身利益的经济问题。如果高校不能很好的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就不能很好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势必在社会引发各种社会冲突和矛盾,最终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在高校开展毕业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和整体素质,,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已经当下为刻不容缓的任务,也是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节奏的加快,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外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社会需求劳动人口减少的原因,我国高校就业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再加上大学生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很少有大学生有一个合理的职业规划,导致心理承受能力差,无法面对就业压力,在就业时表现的缺乏自信心或者过于自负,进取心不强,各种原因综合起来导致就业问题十分严峻。就业心理问题已经成为继学习压力、情感困惑和人际关系之后影响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第四大因素。如此一来,大学生的求职就业已不是个人能力的比拼,而是他们心理素质的一种考验。如何在高校教育中发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对提高高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1 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分析
1.1自卑感心理
缺乏自信心是大学生就业和择业的心理障碍之一。面对如今激烈竞争的人才市场,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在面临找工作时感到困惑和不安,甚至怀疑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不敢相信自己,一看到周围比自己有优势的求职者,大有自愧不如的感觉。做出很大的勇气还是不敢走到单位招聘者面前甚至是紧张的说不出话来,影响自己水平的正常发挥。这就是自卑心理的外在表现,具体变现为就业方面对自己的潜能优势缺乏了解,缺乏信心,容易产生消极心理。
1.2焦虑心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改革,现在大学生就业已趋于多元化,虽然拓宽了大学生就业面,但是就业自由度越大,学生个体责任越重,随之而来的心理压力便越重。有的同学面对用人单位录用程序感到很大压力;有点因性别、学历层次等不敢大胆求职,有的因自己成绩不佳烦恼;有的因自己能力低而紧张。
1.3怕苦心理
应届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选择省会城市或大城市就业,追求物质享受,倾向于外资高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及高校科研单位,不愿意到基层的怕苦心理。在怕苦心理驱使下,择业面变窄,导致就业失败或困难。
1.4嫉妒心理
看到别人就业到比较理想的单位时,产生羡慕转而痛苦,又不甘心的心态。甚至为不让别人超过自己,而采用背后拆台等不良手段。嫉妒心理会把朋友当对头,使朋友关系恶化,人际关系紧张,影响到就业的顺利进行。
1.5攀高心理
由于没有正确的认识自己,自我评价过高,任务自己德才兼备,所以就业中不肯“屈就”,对稍有不对口的用人单位就抱着拒绝态度,结果就是机会错过,难以就业。
1.6依赖心理
有些毕业生不是积极主动、千方百计地去“推销”自己,而是一味地依赖父母、亲戚、朋友、社会关系给自己找门路;或以为自己成绩或是优秀毕业生等优越条件坐等学校落实就业单位,最终没有好的就业单位。
2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对策
2.1高校毕业生要加强自我认知,进行合理的自我定位
自我定位就是在高校期间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帮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气质、职业生理特征等。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兴趣、能力和人格特质,正是这些个人因素的不同组合,才造就了千差万别的学生;当然每种职业都有它相应的人格素质要求,即职业素质。作为高校管理老师,应该以科学合理的方法帮助大学生在对自己的人格特征、职业兴趣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发现自己的优势,再结合职业意向给自己合理定位,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
2.2帮助毕业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老师经过与学生几年的接触是对学生最了解的了。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整个大学教育的工作,更不是社会或学校强加个人身上的实施方案,而是当事人在内心动力的驱使下,结合社会职业的要求和社会发展利益,依据现实条件所制定的个人化的实施方案。随着社会形式、生活方式、就业方式、利益主体等方面的多样化,高校应建立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机构,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从多方面对大学生将来的职业规划提供科学的指导。帮助学生正确的评估自我,正确进行职业分析,确定就业目标,从而在学校和社会上参加有益的职业训练,达到培养职业所需的实践能力这个目标。
2.3开展学生就业心态调整辅导
大学生要进行心理调整,克服就业焦虑心理,关键是要转变就业的思想观念。要让高校毕业生打破传统的事事求稳、事事求顺的思想,让同学们树立市场竞争的观念。明白求职过程就是竞争过程,即使你得到了比较理想的职业,如果缺乏竞争意识,不再继续努力,也会失去这个工作。有竞争就会有风险,确立竞争意识,不怕风险和挫折,焦虑心理就会得到缓解。面对就业焦虑,进行理性思考是基础,根据情况的变化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是关键。只有正视就业压力,才会迫使自己积极行动起来,我们知道适度的心理焦虑能产生压力,这种压力可以变成动力,它可增强人的进取心。遇到困难要冷静思考,重新评价、定位自己,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应当明确自己的择业方向、爱好、特点、性格、气质;多想自己最适合干什么,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自己择业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等等。只有通过客观评价,才能使自己在就业中处于更有利的。同时因受到挫折而造成心理失衡时,可以向老师、朋友倾诉,或者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
2.4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功能
从本质上说,就业问题说到底是社会发展和经济的问题。政府要主导社会快速发展,增加市场活力和就业岗位。同时,建立就业激励机制,鼓励毕业生到边远特殊地区去,建立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体系,政府作为主导部门,要尽快制定和完善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行为的规则和法律法规,营造一个公平良好的就业氛围。
【参考文献】
[1]李月涛.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出国与就业,2012,12.
[2]俞少华,张亚林.我国大学生心理辅导现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2).
[3]李连中.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9(23):132-134.
[4]夏海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问题探究[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1).
[5]蔡立彬.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其对策[J].科技信息, 2009(9).
【作者简介】
齐基 1987.10 汉族助教研究生学历西安石油大学应用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