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皖北经济与地方高等教育互动发展的探究

2014-11-24李钊

中国连锁 2014年9期
关键词:皖北区域人才

李钊

本文系安徽财经大学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号:201310378191)。

【文章摘要】

从20世纪90年代起,世界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号召也不断响应。经济发展水平决定高等教育的发展前景,高等教育也反作用于经济的发展。本文将分为四个部分来探究如何促进皖北经济与地方高等教育互动发展。在充分理解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相互发展的理论基础上,结合皖北经济和地方高等教育的现状分析,提出促进两者互动发展的良好对策。

【关键词】

皖北经济;地方高等教育;互动发展

1 区域经济与地方高等教育互动发展的理论探究

1.1高等教育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1)高等教育为当地提供丰富的人才资源。随着现在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趋势,各地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变大。地缘优势的存在,使得地方企业能够比其他区域企业优先获得当地高校培养的人才,从而也缩减了招纳人才的成本。而且地方高校根据当地企业的专业需求调整高校学生培养方向,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后备力量。

(2)高等教育影响地方产业结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科技的不断提高,区域经济生产的效益才会不断增大。高校培育的高素质人才一方面为地方企业带去了高科技,也同时带去了高技术的管理模式和企业发展战略等知识,有利于促进社会产业结构从以工农业为主的第一、二产业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升级。

1.2区域经济支撑和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

(1)提供经济支持。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一大制约因素便是教育经费,而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能够决定当地政府的税收,从而决定对当地高校的教育投入经费的多少。发达地区,不仅政府对高校教育的投入大,拥有财富的居民也会扩大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从而多方面的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2)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高校招生质量。现在的诸多学生在填高考志愿时考虑的因素无外乎城市、学校、专业等三个因素。如果地方经济发展水平高,想来此地上大学的学生需求就大,当地高校的选择范围也随之扩大,从而高校的招生质量会随之提升。如此良性循环,最终会使得当地的经济与高等教育相互促进发展。

(3)区域经济的劳动力需求决定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高校的社会价值在于为社会提供人才和能够转化为生产的科学技术。我国严峻的国情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要求高校的发展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向、教育的发展模式该以区域经济的社会需求为导向,只有这样才能使得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利共存。

2 皖北经济优劣势对比分析

2.1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人才缺乏、流失严重

皖北地区人口众多,总人口数为四千多万,拥有者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同时皖北地区的阜阳、亳州和宿州等又是农民工输出的大市,这也说明皖北地区人才缺乏流失严重。皖北地区众多的人口表示本地的消费市场潜力大、劳动力成本较低,如果政府能够有效利用该优势,吸引外资投资,利用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取得互赢。但是由于当前皖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相对安徽其他经济圈略显缓慢,经济水平略低,也导致皖北地区众多高校人才选择外出工作。本人针对蚌埠市、淮北市、淮南市等地区的高校毕业生做了抽样调查,据相关数据显示有66%的毕业生不愿留在本地工作,这充分说明了有大量的人才流失到发达地区。

2.2自然资源丰富但产业结构不合理

皖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种齐全,质量优良,同事还拥有金、银、铜等天然资源。其中煤炭资源已探明储量有250多亿吨,为华东地区之首。而且,皖北地区的油料产量、粮食产量、旅游资源等都占全省的比例相当高。只要能够合理的开发当地资源,能够极大的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随着资源丰富的同时也产生了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皖北地区当前的经济发展主要支撑产业仍是以农业和工业为主,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皖北六市生产总值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例2011年和2012年分别为19.9:49.2:30.9、19.2:49.6:31.2.皖北地区要提高资源深加工能力,创造精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3交通发达但外向型经济比重低

皖北地区的蚌埠市在20世纪90年代,是安徽省的交通枢纽,享誉为“火车拉来的城市”被称为两淮重镇、沪宁咽喉,在进入高铁时代后,京沪、京九、陇海、京阜等多条线路穿过皖北,交通发达。在交通发达的如此大优势下,皖北地区却面临着外向型经济比重偏低的问题。近年来中部不断崛起,随着皖南和合肥经济圈的经济快速发展,皖北地区的对外贸易经济总额不超过全省的10%,其中外商直接投资额也是极低,在2013年仅占全省的16%;而且皖北六市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营业额每年下降,其中淮北、阜阳、亳州等市的对外经济合作范围处于空白。

3 高等教育现状问题的分析

3.1高等教育自身的道德与科学精神问题

目前学术造假与学术腐败是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诸多高校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在做学术研究的过程中,抄袭外国著作、整合他人观点的事情层出不穷,这是高校对学术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是对教师的道德素养培育不够,是科研精神缺失的体现。

3.2高等教育专业结构与社会产业结构不适应

以皖北地区的蚌埠市为例,蚌埠市主要在以下八大行业盈利,分别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烟草制品、食品制造、农副食品加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医药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主营业务收入高达210.35亿元。而根据本人对蚌埠市所有本科院校的基础调查,显示蚌埠医学院主要是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主,医学检验学、护理学、医学影像学、药学、预防医学等专业共同发展,而安徽财经大学专业设置基本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这说明当地的高校在诸多行业中仍是产业空白。

而且高等学校对专业知识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根据本人对众多皖北地区高校的毕业生抽样调查,发现72%的学生认为学校对专业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够,50%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无法满足社会的市场需求。

3.3校企合作层次低

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必须要时刻注入新鲜的血液,而高素质人才正是促进企业发展的一大动力。在皖北地区的高校与地方企业的合作次数太少,合作范围太小,诸多学生得不到机会参与社会实践。本人通过调查,数据显示68%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学校或企业组织的校企合作活动,仅有26%的学生参加当地企业实习的次数超过两次。这充分显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程度远远不够。

4 促进皖北经济与地方高等教育互动发展

4.1端正高校办学思想,坚持质量为本

在逐步扩大招生规模的过程中要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适当提高适龄青年上大学的毛入学率;高校要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道德素养,杜绝学术作假等问题。一方面要延聘、返聘学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继续任教,另一方面要改进拓宽教师队伍培养方式,鼓励教师一边教学一边科研,实行在职锻炼提高、接受高学历教育和外出进修相结合,防止片面追求高学历的倾向;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高校应该高度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提升大学专业课程的考核难度,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专业与实践相结合。

4.2加强校企合作程度,创建“学校——企业”结合的培养模式

高校和企业理应加大合作力度,共创能实现社会价值的优质人才。高校应结合社会市场需求,合理安排专业课程,教导学生有用的专业知识,同时学校要多与当地企业联系,建立多处学生实习地点,为大二、大三学生提供暑假、寒假实习机会。同时企业应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经过公司安排为未毕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单位,并组织人员进行职业培训,对于优秀的学生优先录用。

4.3优化投资环境,促进地方经济跨区域交流

政府应做好合理规划,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优化各部门职能,规范各种收费标准,优化投资环境,建立起皖北的新形象,从而吸引外资。同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地方产业走出去,为地方产业跨区域交流搭建桥梁。大力开发本地的特色产业,例如开发皖北地区的淮南八公山、土山大禹治水文化、凤阳花鼓文化等旅游资源,从而促进产业的升级。

4.4加大教育投入,制定政策吸引人才

政府应分配更多的财政收入来投入高等教育,鼓励高校学生的课题项目研究,对于为科学技术做出贡献的老师和学生实行物质奖励,切实提升高校的教育水平。同时政府理应制定相关财税政策,吸引高校人才留在本地就业。例如,政府对于留在本地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第一年给予两万元的奖励,从而吸引人才留在皖北地区。政府还可以通过投资创办创业培训班,鼓励高校毕业生在本地就业,对于创业学生给予税收优惠和短期的无息贷款等,优化毕业生的创业环境,不仅能够吸引人才还能创造就业。

【参考文献】

[1]高翔, 皖北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分析以及政策建议.[J].蚌埠学院学报,2013(01).

[2]高鹤,王岩.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机制研究[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3]王素玲.基于市场需求条件下高等职业院校弹性学制改革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9.

[4]闫晓丹.皖北经济发展的问题域思路——基于SWOT分析法的考察[J].中国集体经济,2012(22).

[5]杜学诗. 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分析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2.

[6]王宇飞.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

猜你喜欢

皖北区域人才
摄影·美好安徽
人才云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皖北小麦病虫害防治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分区域
皖北区域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实证分析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