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方言的亲属称谓
2014-11-24刘春华
刘春华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1)
一、恩施及恩施方言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西面和北面邻接重庆市,东临宜昌市,南邻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北接神农架林区。辖恩施、利川、建始、巴东、宣恩、来凤、咸丰、鹤峰六县两市。从人口分布上看:汉族、土家族遍布全州各县市。
《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把恩施、利川、建始、巴东、宣恩、来凤、咸丰二市五县划入西南官话成渝片,把鹤峰方言划入西南官话常鹤片。土家族有语言没有文字,随着汉文化的传播,土家语逐渐消失。本文调查和研究的恩施方言其实就是当今恩施州境内通行的汉语而不是土家语。由于说西南官话成渝片方言的地区占多数,本文把西南官话成渝片方言当做恩施地区代表方言。
二、恩施方言亲属称谓系统
恩施方言亲属称谓系统见表1 ~3。
表1 长辈称谓系统
续上表
表2 平辈称谓系统
续上表
表3 晚辈称谓系统
三、恩施方言亲属称谓的特点
1.恩施方言亲属称谓的形式特点
(1)附加。
恩施方言亲属称谓词的附加造词法主要分两种:附加前缀或者后缀、复数词尾。
附加的前缀主要是表示排行:大、二、三……小(幺),排行最大的前加“大”,如“大爸”、“大爹”;排行次大的前加“二”,如“二爸”、“二爹”;排行最小的前加“幺”或“小”,如“幺爸”、“小爷”。“幺”和“小”还带有宠爱的感情色彩,如称呼“小儿子”为“幺娃子”,祖父祖母疼爱自己的孙子孙女,称呼他们为“小小”。有时“大”和“小”能区分性别,如“大太”指“曾祖父”,“小太”指“曾祖母”。
附加的后缀主要是“子”尾和复数词尾。普通话中的“大伯子”、“小叔子”在恩施方言中同样运用,“大姨子、小姨子”在恩施方言中叫“姨姐子”、“姨妹子”。普通话中带词根“子”的“孙子”、“侄子”,在恩施方言中增加词根语素成为“孙娃子”、“侄儿子”。普通话中不用“子”尾的在恩施方言中也用,如“媳妇子(老婆)”、“妹夫子”、“女伢子(女儿)”、“婆子(婆婆)”。
复数词尾,恩施方言亲属称谓表示复数通常使用“伙里”,如“弟兄伙里”(哥哥弟弟们)、“姊妹伙里”(姐姐妹妹们)、“伯母伙里”(妯娌)。
(2)多音节化。
在恩施方言中称谓大都多音节化,极少用单音节词语(恩施方言只有“太”、“妈”、“爹”、“爷”等称谓词单用)。有的是单音节的重叠,如“爹爹”、“爸爸”、“哥哥”等;有的加前缀而成,如“二姑奶奶”、“三伯伯”、“幺爹”等;有的是在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后面加词根称谓,如“菊爸”、“树伯伯”等。
(3)重叠。
普通话中可以单用的“爸”、“哥”、“姐”、“弟”、“妹”等称谓词,在恩施方言中必须要重叠使用,称呼时必须用“爸爸”、“哥哥”、“姐姐”、“弟弟”。“爸”可以在前面加上排行和名字的最后一个字一起用,如“大爸”、“陆爸”。“哥”、“姐”、“弟”、“妹”加上排行和名字的最后一个字用时,必须重叠使用,如“大弟弟”、“贤姐姐”等。除此以外,重叠后的词跟不重叠的词可以区别意义,如“爹”称呼爸爸等父辈,而“爹爹”[tia55tia0]则称呼爷爷等祖辈。
(4)叠加。
恩施方言中,不同的亲属称谓语素叠加,可以展现出亲属关系的细微差别,有的是异类关系的叠加,如“姨姐子”和“姨妹子”,通过“姨”表示妻子的姐妹关系,通过“姐”和“妹”区分长幼;“叔伯弟兄”和“叔伯姊妹”,“叔伯”表示父亲的兄弟关系,“弟兄”、“姊妹”表示同辈长幼关系。有的是同类关系的叠加,如“公公老头子”和“婆子妈”:“公公”和“婆子”指丈夫的父母,“老头子”和“妈”用于称呼亲生父母,两种同类称谓叠加,可以区别出丈夫的父母和自己的父母,同样的还有“姐夫哥哥”等。
(5)同名异指和异名同指。
在恩施方言中,同一个亲属称谓词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意义。如“爷”既可以指父亲,又可以指叔父,重叠起来“爷爷”可以指祖父及祖父同辈分的长辈;“爹”可以用来称呼“父亲”,也可以称呼“姑妈”;“太”既可以称曾祖父,也可以称曾祖母。不同的亲属称谓词也可以只称呼一类亲属,如“爸爸、爷[ia21]、爹”都称呼“父亲”,“屋里的、姑娘家[ka55]、姑娘婆婆、烧火佬、媳妇子”都可以背称“妻子”。
(6)合称。
如“数词+母子”,指母亲和子女,按人数来定数词,如果有母亲、女儿和儿子三人,就是“三母子”,如果有母亲和女儿二人,就是“两母子”,也可以用表示概数的“几母子”,同理还有“数词+爷子”、“几爷子”(父亲和子女),“妈屋里”(娘家人)、“婆屋里”(夫家人)、“几舅侄”(舅舅和侄子、侄女)等。普通话中的“大姑子、小姑子”合称为“姑子”,“大舅子、小舅子”合称为“舅佬倌”,“表哥、表弟、表姐、表妹”合称为“老表”,都不分长幼,“老表”还不分男女。
2.恩施方言亲属称谓的语用特点
(1)从他称谓词丰富。恩施方言在称呼长辈和平辈时多用从他称谓,主要是背称,有从子称、从妻称、从夫称等。如果多代同堂,还有从孙称。如“父亲”从子称“爹爹[tia55tia0]”,“哥哥”从子称“伯伯”,这么多的从他称谓词,主要是为了引起注意,指明言谈对象,使交际能更好地进行下去。
(2)男性亲属称谓词泛化。主要表现在不用女性原有的称谓词,却女从男称,用男性称谓词来称呼女性。“爸、爹、伯伯、爷爷、老子”等词语在恩施方言中都可以用来称呼女性,并且很常用,如“祖母”可以称为“爷爷、爹爹[tia55tia0]”,“母亲”可以称为“爸爸”,“继母”可称为“爸爸、继老子、后老子”、“伯母”可称为“伯伯”,“孙子”指“孙子”和“孙女”等。这种情况主要是受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古代社会男尊女卑,女从男称是父权观念的遗留。恩施地处西南山区,交通不发达,这种现象被保存下来,并且在当下的语言生活中还表现得很活跃。
(3)亲属称谓词简化。恩施人在面称“堂”、“表”亲属时,一律省掉“堂、表”等区别性成分,如“堂哥”、“表哥”一律用“排行+哥”、直接用“哥哥”、“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哥”来称呼;称呼“外公”、“外婆”时,有的直接叫“爷爷”、“奶奶”;称呼“嫂子”为“姐姐”等。这种称谓是为了去疏就亲,淡化不同的亲戚关系之间的差别,而且现代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去掉“堂”、“表”、“外公”、“外婆”、“嫂子”等称呼,使亲戚之间更亲密,关系更近。
四、结语
恩施方言属西南官话成渝片,由于恩施地处西南山地地区,交通不发达,与外界交流较少,而且多民族长期杂居共处,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方言亲属称谓语系统。本文结合社会语言学理论,运用描写法来进行研究,将形式和语用相结合,具体描写了恩施方言的亲属称谓系统,分析了恩施方言亲属称谓的附加、重叠、多音节化、叠加、合称等形式特点和从他亲属称谓词丰富、男性亲属称谓词泛化、亲属称谓词简化等语用特点,以期为汉语方言研究添砖加瓦。
[1]胡士云.汉语亲属称谓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
[2]龙 涯.鹤峰方言词汇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4]喻 黎.仙桃方言亲属称谓语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赵元任.湖北方言调查报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