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川西北山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实施探讨

2014-11-24蹇洪胜张志鹏黄宁曹玉林雍婷婷

建材发展导向 2014年6期
关键词:水土保持

蹇洪胜+张志鹏+黄宁+曹玉林+雍婷婷

摘 要:工程措施是山区水保工程治理的主要手段,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地自然壮况千差万别,加之水保工程涵盖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面广项目多,虽然单位工程量一般较小,除工程施工技术标准和要求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外,在具体实施中,应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不断总结提高和创新。文章就川西北地区山区水土保持工作做一些探讨与总结,重点阐述了排洪沟、蓄水池等关键水保设施的设计、施工要求,为该地区日后开展水土保持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川西北山区

为了防治水土流失所造成的危害,保护、并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修建各项治坡、治沟以及小型水利工程设施,谓之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在川西北山区,因其特殊的地质条件,加之“5.12”地震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及侵蚀模数的改变,本文作者根据其多年来的水土保持工作中的经验,对该地区水保工作做出总结,阐述川西北地区排洪沟、蓄水池等关键水保设施的设计、施工要求,旨在为该地区日后开展水土保持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1 基本概况

北川羌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盆周边沿山区,整个地势走向由西北向东南顷斜,西北部地质以变质岩为主,东南部以“喀斯特”地貌为主。辖区内山高坡陡、沟深谷峡、沟壑纵横。西北部青片乡境内的插旗山海拔为4769m,东南部香泉乡境内通口河边的海拔为 540m ,在东西长仅约92km的区间内,相对高差达4229m。由于地势从东南向西北高原急剧抬升,导致气流剧烈变化,形成四川省鹿头山西北暴雨区,而北川正好处于暴雨区中心。最大24小时降水量在300.0mm以上年份的频率较高,最大一小时降水量高达70.omm,其中1992年7月22日24小时降水量为384.0mm,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423.7mm,最大年降水量为2175.3mm,降水主要集中在6至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8%左右,多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80天,最多260天,最少90 天。年际变化差异大,分配不均。主要气候特征是:冬干、春旱;夏洪、秋涝。所以,造成北川水土流失的主要成因是由暴雨形成的水力侵蚀,侵蚀形式以面蚀、沟蚀和重力侵蚀显现。

2008年“5.12”地震前北川的水土流失面积:轻度——剧烈为1157.74km2;震后的水土流失面积:轻度——剧烈为1430.03km2,主要是以增加重力和剧烈的流失面积为主。

2 工程技术措施

目前我国水土保持工程虽然仍实行工程、生物、保土耕作三大措施治理的思路没有变,但中央和地方的治理经费和治理标准逐年提高,新的施工工艺、材料、技术、机械不断的在实际工程中使用,所以,必须随时更新设计理念,扩展创新思路,对原有施工方法和工艺进行总结提高,在工程措施总体规划上要与农田排、灌、蓄、田间耕作便道和人畜饮水同时纳入。做到泥不下沟,水不乱流,出行方便,协调兼顾,与时俱进,使整体工程达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美观大方”的目标。

2.1 石坎坡改梯

在具体操作中,我们根据各地不同的地质结构、气候特征,因地制宜;石坎线型走向在具体操作上,为了满足工程质量要求,必须打破村、社、户原有不规则的自然界线,按等高带状布置,既可避免不必要的大挖大填土石方量,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又使工程整体整洁美观。

坡改梯干砌石坎,北川大部分石料属于片状且较为硬脆的块片石,片石厚度一般5至10cm,宽度30至50cm,原习惯安砌法是一丁一挂水平安砌,每安砌一个石料需要几个支垫石,随着墙体不断增高,压力加大,很容易使墙体的支垫石因受力不均将中、下层石料压坏,加上墙体背后主、被动土压力作用,导致墙体变形跨塌。另外,原习惯安砌法,工效低,质量差,不美观。经过对比分析,将原习惯一丁一挂安砌法改为人字形安砌,人字形墙体稳定性强,技术操作简单,砌筑墙体时基本不用支垫石,墙体简洁,美观大方。在砌筑时,要求石料安砌的最佳顷斜夹角控制在七十至八十五度,根据实地对比,小于或大于最佳顷角时,墙体稳定性和外观形象都较差。砌筑墙体时,边坡统一控制在25%左右,必须带线安砌。石坎高度和石坎密度因石料量、原地面坡度和相关要求确定。

2.2 干、浆砌块片石、水泥砖、砼现浇和毛石砼现浇修建排洪沟

排洪沟的线型走向规划设计,要考虑水平轴线和垂直轴线的协调。在水平面规划设计上,原则上依照原有冲沟布置,但必须实行“裁弯取直,逢正抽心”的方法加以矫正,尽量与坡面呈正交,(沿山排洪沟除外),纵坡较大的排洪沟,不要转急弯,目的是使边墙呈轴心受压,减少侧向受压,不使水流产生离心和紊流。在沟的交汇处夹角控制在45度左右为宜,避免树根或杂物堵塞行洪通道。在大坡降排洪沟底面垂直布设上,底面纵坡要保持一致。在自然跌坎处,一般不用跌坎和消力池消能,要做成实用埝型,营造顺畅的水流条件,避免挑流产生汽蚀沟底和边墙。排洪沟行洪断面的设置,根据汇水面积、洪水流量、坡降、设计标准综合设定。建议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论用什么方法和材料,宽深比以1:1.5较适宜。纵坡较小的排洪沟,沟底和沟壁可以抹成光面,以利增强行洪能力。坡度较大和土质松散的软基础排洪沟,为防止因水流冲刷产生下切造成重力侵蚀,排洪沟沟底必须浆砌。

2.2.1 干砌块片石修建排洪沟

边墙用块片石干砌,为增加墙体稳定性,避免墙缝和墙顶生长杂树、杂草,影响和降低行洪能力,故采用水泥沙浆勾“凹”缝,顶部用砼压顶。为了不使水流产生紊乱,汽蚀沟底,在砌筑边墙时,(先砌边墙后采底,形成帮包底)必须从下游向上游逐一砌筑,石料一律向下游倾斜,斜角仍然控制在七十至八十度之间,不能砌成人字形,更不能砌成一丁一挂和贴面石墙;沟底用人头石采底后成燕尾形,必须一律向下游方向,浇灌砼或水泥砂浆后,沟底的顶面缝隙均呈“凹”形,使底的缝隙和边墙的缝隙均呈“凹”形,给边墙和沟底实施人为增糙降速,以提高抗冲刷能力(石头的抗冲刷能力比砼强)。

2.2.2 浆砌块片石修建排洪沟

浆砌块片石排洪沟,砌筑方式与干砌排洪沟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2.2.3 干、浆砌水泥砖、砼现浇和毛石砼现浇修建排洪沟

根据材质和天然特性又分两种:一是纯粘土砖和页岩砖,它属于粘土制品;二是免烧水泥砖、毛石砼浇筑、砼现浇均属水泥制品。根据实地使用对比,粘土制品只能适宜在室内干燥、恒温的环境中使用;水泥制品适宜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使用。排洪沟均处于地面以下阴暗潮湿的环境。经科学测试,水泥制品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它的强度随着时间的增长会不断增强。在缺乏石料的地区,首先在满足工程质量要求和最优造价比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材料的天然特性,最好首选水泥制品砌筑排洪沟的边墙。但在砌筑排洪沟前,必须先在设计开挖深度内用人头石采底后,用设计标号的砼或水泥砂浆浇灌后使沟底的顶面呈“凹”形,并用水泥砂浆找平砖墙位子后方可砌砖,即底包帮。在墙体长度间隔2至3米之内,总高度1/2处要预留6*10公分的排水孔,以削减侧压力。露出地面和过洪区必须用水泥砂浆抹面。沟的底角要加做等腰三角形内贴角,内贴角的边长根据沟底宽度确定,使沟底基本呈“U”形,以利增加墙体稳定性。特别是纵坡较小的排洪沟,减少湿周,束水攻沙,避免淤积,增强行洪能力。

2.3 田间耕作便道

公路、较大的院落与主要农田(地)内为方便人畜行走或机械通行修建便道。按宽度分有两种:一种是仅供人畜行走的便道宽度为80cm;另一种是因要通行小型农业机械,其宽度为100cm。建筑材料:一种是石块、石板或石条路面,并用水泥砂浆浇灌连接;另一种是用砼浇筑,路面要做成凹凸不平的糙面,或者设置横向等距或棱形防滑槽,在坡度较陡的地段要设置梯步以防滑,确保人畜与机械安全。

布置形式可在坡改梯干砌石坎上,与灌排沟渠路沟相连,根据实际需要单独布置,材质选用既要因地制宜又要费省效宏。

2.4 农田灌溉蓄水池

虽然北川是暴雨区,但年际分配不均,部分区域还是“喀斯特”地貌的溶洞区,人畜饮水遇干旱年分比较困难。在规划修建农田灌溉蓄水池的容积和地点时,尽量做到人畜饮水相结合。新建蓄水池多为园形,用水泥砖砌筑边墙,容积为80至100m3,丰水期引进干净水源入池,在池顶加盖,这样既减少水量蒸发损失,又确保了水质的清洁卫生,尽量做到人畜饮水与农田灌溉两不误。

3 结语

综合川西北地区多样的气候特征、地质条件以及水文与水资源状况,在实际水保工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特征与条件,用创新的眼光对待实际施工。重视“石坎坡改梯在筑墙过程中的可行性;在修建排洪沟过程中充分考虑 干、浆砌块片石、水泥砖、砼现浇和毛石砼的优缺点;修建田间耕作便道时应充分考虑人畜与机械通行,并且注意糙面防滑与陡面楼梯确保人畜与机械安全;修建农田灌溉蓄水池时尽量做到人畜饮水相结合。水土保持任重而道远,唯有用与时俱进因地制宜的眼光面对待实际施工,才能切实做好水土保持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 李占斌,朱冰冰,李鹏.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研究进展[J].土壤学报, 2008,45(5).

[2] 穆兴民,陈霁伟.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水分的影响[J].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9,5(4).

[3] 张建华,赵燮京.川中丘陵坡耕地水土保持与农业生产的发展[J].水土保持学报,2001,15(1).

[4] 杨艳生.我国南方红壤流失区水土保持技术措施[J].水土保持研究,1999,6(2).

[5] 王礼先.关于我国水土保持科学的内涵与研究领域问题[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3,1(2).

[6] 袁希平,雷廷武.水土保持措施及其减水减沙效益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2).

[7] 孙厚才,赵永军.我国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水土保持,2007(1).

[8] 吴普特,汪有科,冯浩,等.21世纪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的创新与发展[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3,1(2).

作者简介:蹇洪胜(1956- ),男,四川绵阳人,中专,中级工程师,从事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施工放线管理工作;通讯作者:黄宁(1970- ),男,四川绵阳人,大专,高级工程师,从事水土保持规划、水土流失治理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闽北水土保持科教园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
平和:搞好六个推进 实施六大工程 水土保持谱新篇
水土保持在防洪工程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