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与董必武
2014-11-24陈冬冬
陈冬冬
[摘 要]陈独秀与董必武,两位清末秀才,两位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两位重要的中共创始人。他们曾是同志,曾是亲密战友,后因政见分歧而分道扬镳,他们各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革命事迹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陈独秀;董必武;民主革命
一、两位重要的中共创始人
(一)上海、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
1920年,陈独秀、李大钊在北京开始探讨成立共产党的问题,不久陈独秀迁居上海,他和李大钊分别在南方和北方进行建党的准备工作。8月,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成员有陈独秀、李达等人,选举陈独秀为临时中央局书记,并函约各地社会主义者在一年之中,于北平等地,先成立预备性质的组织。1920年6、7月间,积极参与组织上海共产党组织的成员李汉俊由上海写信,约董必武在武汉筹建共产党组织,领导武汉地区的革命运动。随即,董必武就与陈潭秋等人商议成立武汉共产主义小组事宜,并积极开展活动。
因此,由陈独秀和董必武建立的上海和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相继成立,东西交相呼应,促使了工人运动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组织和阶级基础的准备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召开,出席会议的共15人。会议的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的南湖,并结束了全部议程。(1)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李达、张国焘三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陈独秀当时在广东担任教育委员会委员长,所以没有亲自参加会议,但他对此次会议十分关注,并在广州为党起草党章。董必武在会议过程中发表重要讲话,对会议的许多问题坚持自己正确的观点,对会议的顺利召开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理解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国共两党开始第一次合作。陈独秀和董必武都努力维护革命统一战线,但是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道路的问题上却产生了分歧,他们在是否大力发展农民运动、是否需要争夺革命领导权,乃至后来是坚持城市中心论还是农村包围城市等重大问题上存在不同的看法。
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之际,革命的中心也由广州转移到武汉,此时,湖北的工农运动发展十分迅速,这是蒋介石等所不愿意看到的,他们极力破坏工农运动的发展,还向陈独秀施压,要求对工农运动进行限制。当时党内少数人如:毛泽东、董必武等人对蒋介石准备叛变革命的行径早有察觉,在1926年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时,“董必武就认为蒋介石叛党叛国,已无可讳饰,当时由于中央隐忍不言,董必武也只得遵从中央的指示,唯有隐忍一声不响”。(2)
大革命失败以后,董必武被迫离开武汉,后来到苏联学习,1932年9月到达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瑞金,1933年1月,在瑞金召开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董必武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执行委员会委员。大会后,被任命为临时最高法庭主席,后为最高法院院长。董必武同志支持毛泽东同志创立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并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伟大创举。而此时的陈独秀却选择了与董必武不同的人生和革命道路。
在共产国际的指示下,中共中央对陈独秀进行了批判。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却很难适应复杂多变的形势,以致在右倾的道路上越来越远,形成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3)陈独秀作为当时中共的主要领导人的确应该对大革命的失败负责任,但是把责任全部归于陈独秀,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共产国际的建立,反映了列宁对世界革命的理解,它是各国共产党的联合组织,按照《二十一条》的规定,“凡愿意加入共产国际的党,都应当更改自己的名称,作为一个支部,受其领导”。(4)中国共产党正是遵循这一组织原则,加入并执行指示。问题在于,大革命的失败,恰恰是中共在服从与听命于共产国际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也违反了共产国际成立的初衷,因此,共产国际对大革命的失败难辞其咎。
1927年中共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却没有让他参加会议,。1971年周恩来谈到,不让陈独秀参加会议,打击负责人,是八七会议的缺点。他说:八七会议,在思想斗争上造成以后的不良倾向,会议没有让陈独秀参加,而把反对机会主义,看成对机会主义负责人的个人攻击,所以发展到以后各个地方反对机会主义都找一两个负责者当作机会主义打击一下,工作撤换一下,认为机会主义就没有了,我认为这事主要缺点。
三、千秋功过历史评价
董必武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立场坚定,表现出了一个无从阶级革命家高度的党性。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中国的革命事业,真正的实践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毛泽东当年在谈到陈独秀时说:将来我们修中国历史,要讲一讲他的功劳。有的人说,由于他“不是一个好的马克思主义者”,因而成了“中国的孟什维克”,对大革命的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些评论显然是不公正的,他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五四运动的总司令,领导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后期大力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一大到五大党的最高领导人,为中国革命做出来重大贡献。他将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革命事业。
注释:
(1)沙健孙:《中国共产党史稿》第一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312页。
(2)胡传章、哈经雄:《董必武传记》,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5页。
(3)《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198页。
(4)列宁:《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19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