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代人的生命气质

2014-11-24叶娟

军工文化 2014年9期
关键词:刘杰代人于敏

叶娟

2014年9月7日凌晨三点,我国著名的物理科学家黄祖洽先生仙逝。那些天里,大家为我国“两弹”研制成功做出杰出贡献的黄先生的离世难过,又为核事业中第一代老先生们之间深厚、纯粹的友谊而倍感温暖:同样生病中的于敏先生于一周前赶到301医院,想再跟黄先生谈谈他们曾经的核事业;9月6日,黄先生病危通知后,王乃彦先生赶到医院,陪伴着已经昏迷的黄先生,真想再跟黄先生谈谈过去的岁月……

钱公那一批参加研制原子弹研究的第一代知识分子,他们之间简单、纯粹的友情让人特别羡慕。他们的友情里有共同的理想、情怀与事业,他们的友情经历了岁月,还是那么简简单单,那么纯粹自然。他们那代人是爱国者,企盼中国摆脱屈辱贫弱;他们又是一流的科学家,对探索自然规律有着强烈的志趣。发展中国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新的重大发现,建立自己的理论和学说,是他们的热望和梦想。

马上90岁的黄先生走了。尽管,再等等,到10月2日就是先生的90寿辰;再等等,到10月16日,就是我国原子弹成功爆炸50周年纪念日。但我想,先生走在纪念我国原子弹成功爆炸50周年前夕,也或许是一种情愫。这不禁让我想起了2013年中秋节前一天我去黄先生家拜访,问及黄先生怎么看待自己,怎么看待为我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贡献时,黄先生淡然地回答了四个字:天使其然。在原子弹成功爆炸50周年纪念日即将来临的时日里,黄先生走了,我必须用笔墨来敬重我国核事业的第一代老先生们。

责任心

2012年2月25日,我从北京飞往深圳,去采访一位99岁的老人。采访中这位老人告诉我:1954年,发现第一块铀矿石时,他们对核武器、核事业并不了解。包括科学家们虽然有科技知识和成果,但对核工业怎样发展也都没有经验,那几乎是一片空白。但当时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就是中国有没有原子弹,决定了中国在世界上是否是大国、强国。他们有责任创造一切条件将原子弹研制成功,来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毛主席见到第一块铀矿石,对他说:“这是决定国家命运的事情啊,刘杰你要好好干。”

这位99岁的老人叫刘杰。曾担任二机部部长,并在二机部工作了13年。“这是决定国家命运的事情啊”,主席的这句话,让他感到自己肩负的重担。从那时开始,他一直抱定“责任比天大”的信念,踏实而坚定地工作,带领核工业人创造了原子弹、氢弹、核潜艇等一系列的辉煌。

刘杰的夫人李宝光说:“刘杰在二机部工作的13年,我觉得是他一生中很重要的一段岁月。在我们心里,这是党交给刘杰的任务,他就该克服各种困难把任务完成好。对国家和人民尽一己之力,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

爱国心

2013年10月16日,钱三强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活动中,他的女儿钱民协说:“对父亲最好的纪念就是理解他。”“父亲和母亲都很清楚,他们当年背井离乡、远涉重洋到欧洲留学,目的就是为了学到先进的科学技术,回来报效祖国。他们怎会改变自己的初衷呢?他们渴望着回到离别十年之久的贫穷落后、战火纷飞的祖国,决心为祖国的富强、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父亲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承受过巨大的压力,也承受了不少的委屈,甚至是误解,但父亲始终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除非你不去做。一个人能成多大事,就得承受多大的压力与委屈。对于他高高低低、起起伏伏的一生而言,我觉得都是历史的选择。而在我这个女儿眼中,他是一个很平实的人,他始终在做自己,他始终热爱着他的祖国。”

君子道

科研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据胡思得先生讲,他在主持设计一个小型化型号时,为了提高它的性能,引入了许多重大的改进,由于前几个型号成功的鼓舞,无论是理论和实验人员,都有点“轻敌”,对密布在他们前进道路边各种“悬崖”缺乏警惕。从理论到实验改进的步子都过大,以致给内爆过程带来了其他问题,使一个关键的动作出了毛病。其实,这纯粹是一个技术问题,只要科技人员认真总结经验,是不难改进的。但当时处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整个实验基地笼罩在极不正常的政治气氛之中。军管会领导蓄意把技术问题变为政治问题,说是阶级斗争的新动向,查询参与实验的人员中是否有“516”分子,为此还搞了“学习班”,把有关的科技人员集中起来,人人检查。最气愤的是军管领导逼着人们说假话,引起正直的科学家们的极大反感。当时,于敏先生也被请进了学习班,由于于先生在突破氢弹原理中的卓越贡献而受到大家的普遍尊敬。军管领导给他施加压力,要他按军管领导的意图说话,但遭到于先生的坚决拒绝。他说:“如果我说假话,我现在可以轻松过关,但我经受不了历史和真理的考验。我宁愿现在挨整,决不说对不起历史的话,不说违背真理的话。”于敏先生这种大义凛然的态度,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确实是难能可贵,对胡先生他们是极大的教育和鼓舞,也免使科研工作走入歧途。胡先生从此把于先生当作自己处世立业的学习榜样。学习班结束之后,胡先生随于先生参加实验工作队。大家在困难的条件下,团结一致,实事求是,加强分析,尊重实践,终于澄清了技术问题,并且找到了改进设计方案。经过几轮爆轰实验的考核,最后顺利地完成了核试验的考核。

科学梦

邓稼先先生患癌症住院后,心里一直惦念着我国核武器这件事情。他对当时的国际禁核试形势有个判断,觉得当时我们国家新一代核武器正在走向尖端的爬坡阶段,如果停止核试验,那十多年的努力就功亏一篑,所以他要和于敏先生一起给中央写一份建议信。邓先生患直肠癌,已经没法坐起,就倚在一个汽车轮胎上面,冒着虚汗修改建议书,他身体虚弱成那个样子,却还一个字一个字地非常认真地修改。他已经意识到生命快走到尽头了,要抓紧最后的时间为祖国再多做一些事。他去世前,李鹏副总理去医院看望他,给他颁发了我国七五期间“001”号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劳动模范奖状。那时他还跟李鹏说:“我要顽强地和病痛作斗争,争取早日恢复健康,早日做些力所能及的科研工作。”深情地流露着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眷恋。在他生命最后的时日里,他依然想着我国核武器在禁试后怎么科研,怎样发展。

我曾经问过周永茂院士:“您今年82岁了,您还有梦想吗?”老先生坚定地回答:“有。早年我研究核潜艇、核电的堆型,60岁之后,我开始研究治疗癌症的中子照射器,到现在,我越来越觉得核技术应用中子照射器这项科研的重要性。这是一项能更直接让老百姓受益的科研。等2014年我国第一个癌症患者接受中子治疗后,我会更欣慰。但是,我还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将来,哪怕有一天我走了,我们国家能有一艘放有中子照射器的核医疗舰队,代表联合国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航行,去治疗全世界的癌症患者。”那一刻,我热泪盈眶。29岁的我竟感觉老先生比我还年轻,并非因为他还拥有梦想,而是他让我感受到,这么多年以来,他并没有被生活所改变,他依然坚信并心怀美好。我追问老先生:“您一生的事业经历了很多的挫折,您用什么来保持您年轻时的情怀?”他淡然答之:“听从自己的内心,要简单;不要在乎一时的得失,要执着。”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有幸接触到我国核事业起步时的老部长、第一代科研工作者的领军人物等,感受到了他们那代人身上的正能量,也体会着他们那代人纯粹又执着的内心。三年的核行业院士访谈,让我明白了也最愿意传递的是:那一代人如何活着?具体地说,是活得“有规矩”;抽象地说,是活得“有样子”;简单地说,是活得有尊严;往大了说,是依然有着某种精神制约,服从于某种精神力量!钱三强,是钱三强们;于敏,也是于敏们;邓稼先,还是邓稼先们。他们不仅仅是一个个的人,而代表了一代人。他们那代人让我看到了一种生命气质,那便是:爱国心,君子道,科学梦!

对那个时代以及一代人的纪念,不仅仅只是一个“情结”,更重要的是着力寻找到精神力量。老先生们所处的那个时代,中国依然贫穷,他们却豪情万丈;而今的我们有着比他们那代人更优越的条件、更广博的见识、更成熟的内心,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我们又该如何看护好并践行他们曾经的激情与梦想?

《华严经》中写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猜你喜欢

刘杰代人于敏
于敏与邓稼先的生死之交
总是见证时代的魔幻,是我们这代人的宿命
“国产的土专家一号”
回答问题有“三不”
两代人的不同
哪些人群可以被称为“i代人”?(答读者问)
借条风波
李梅梅、刘杰作品
于敏的“暗语”
一张二寸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