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资本主义新变化对世界的影响
2014-11-24曹长智
摘要: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是,它解决不了世界上的所有问题,各个国家应该走自己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资本主义在其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与社会主义的结合,产生了可以被替代的端倪,因而其最终难以摆脱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替代的历史命运。
关键词:资本主义;新变化;世界;影响
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乃基于其侵略剥削的本质,同时也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资本主义利用在发展中继承下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霸权和国际政治经济的旧秩序,继续力图在变化中维护资本主义的全球主导地位。并且旧秩序在当代仍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发生遗传因素的作用。
一、首先,被夸大的资本主义不能解决世界所有问题
美国的繁荣就是债务支持下的繁荣,凯恩斯经济学的政策建议之一,就是用国债来支持繁荣。美国的经济管理考虑的前景很短,人们提到季度报告、经常关注这些报告中的业绩和各种夸大其词[1]。资本主义制度和理论不是万能钥匙,对美国好的事情,对欧洲、日本或者第三世界国家也并不一定是绝对好的事情。学科本土化的唯一路径,是将学科理论体系与民族的相关思想及其在实践中的发展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使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适合(契合)民族的解释力、分析力[2]。同样,在第三世界国家发展过程中,一个国家首要是需要清楚了解什么是自己民族的利益,此外,还必须对同伴、朋友、盟友的民族利益作出让步和协调。新的形式只是给在动荡空间里造成的空白的一个华而不实的壳子。就像近代中国精英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将移植来的西方人本主义简单移植到中国社会之中,填补混乱之中的价值真空一样,华而不实甚至贻害无穷。
二、资本主义新变化存在着其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发展趋势
哈拉尔认为“旧资本主义”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的,企业的管理方式主要是企业主说了算的“独裁主义”。“新资本主义”则以服务社会为目的,雇员、工会、甚至顾客和客户参与决策和管理。他还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彼此取长补短,可使各自的经济顺利发展[3]。高放认为当代资本主义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社会结构到社会生活,从内部关系到国际关系,社会化的程度都越来越高,范围都越来越广,层次都越来越多,社会主义的因素在逐步增长,所以称之含有社会主义因素的资本主义。
在当代,社会主义国家也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运动范围之内。熊彼特把资本主义定义为“一种价值结构、一种生活状态、一种文明—不平等和家庭财产的文明”[4]。资本主义与其说是一种价值结构,不如说是一个过程、一个关键程序、一个价格和分配体系。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领袖都认为,经济和大规模生产是建设美好未来的关键。当时的中产阶级,也许会拒绝接受共产主义理论,但是和维尔纳·冯·西门子一起打下了德国西门子公司的基础,并把通用公司打造成庞大的公司帝国的拉特瑙等资本家只是拒绝接受它的某些纲领[5]。 大欧洲创造了社会市场经济,大中国创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者之间自然有许多不同之处。在米歇尔·阿尔贝尔看来,二者之间也有某些相似性,如果他们能融合在一起,必将成为二十世纪的几大法宝之一[6]。
三、资本主义是可以被替代的
宣称资本主义“无可替代”(TINA)的主要理由是,认为资本主义现有的资源配置是有效的;创新增长是有活力的;自由和民主是和谐的[7]。但事实并非如此。某种意义上来说,效率问题是任何社会的首要问题。如果一个社会不能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他就不可能期待有多大的创新性增长。理所当然,如果有人还在挨饿,那么自由、平等和民主就只是些空洞的概念[8]。事实证明,当前资本主义没有解决好上面三个无可替代中的方面。
“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9]。资本主义目前没有解决自身任务的条件,因而它所提出的秩序,只是一个努力改观过程中的形式;又由于其自身的巨大矛盾性,达不到自身的解放和人类的自由,必定需要一个替代的产物。西方的左翼理论家们,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繁荣背后的种种严重危机和异化现象,深刻的指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主要论断非但没有过时,而且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清晰地显示出其真理性和有效性。并且强调必须跳出资本主义思维定势,去设想人类的未来[10]。
戴维·施韦卡特(David Schweickart)《反对资本主义》一书中心论题是,尽管社会主义在东欧和苏联瓦解和崩溃,资本主义在经济和伦理的基础上也得不到辩护,但实际上,资本主义还存在这某种替代的方案,他们可以承诺更高的效率、更合理的增长以及更多的平等、民主和富有意义的工作。即“经济民主”。它是一种带有非集中化投资计划和车间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11]。
作为一种制度,资本主义目前所享有的霸权地位,或者更准确地说,垄断地位,与它的本质(以市场为基础的竞争)是绝对背道而驰的。资本主义太强大了,以至于竞争已不复存在[12]。资本主义本身也受到了通货膨胀的削弱。政府课采取干预措施,实现收入的平等化,并采取措施以确保充分就业和社会稳定。毁灭资本主义正是这些政策本身。因此,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13]。 密歇根大学经济学教授托马斯·E·威斯考伯特认为,施韦卡特在《超越资本主义》一书中对资本主义到处导致道德的、社会的和环境的灾难进行了分析,同时描述出一个现实的、合理的替代资本主义的替代物——经济民主——给人以鼓舞和希望。“是卡尔·马克思著作的一个极具价值的后继者”。(斯坦福大学政治学教授约翰·F蒙利)[14]。资本主义具有变动性,其消极因素是难以克服的,因而也是可以替代的和可超越的。
四、资本主义新变化阻碍不了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马克思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对资本主义的有力的令人信服的批判,但并没有提供任何可行的替代资本主义的具体方案,没有提供“未来的菜谱”[15]。因此要靠自己找到本国发展的办法,发展中国家并不会在一朝一夕立刻变成发达国家。
任何社会的现代化都只能是其本身的现代化,即在其传统社会之中成长起来的现代化[16]。西方人实际上是想让中国走拉美式的依附型资本主义,而不是欧美式的自主型资本主义道路。美国南北战争的实质是美国要走自主型的资本主义道路。美国人为此与欧洲霸权发生冲突并获得成功。即使中国真要走欧美式的自主型资本主义道路,与美国当年面对的形势一样,西方人尤其美国人,不会答应并为此一定要与中国冲突的。市场化和工业化培养了人们贪婪的动机和政府的手段,已经危机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从而导致了一系列有关发展的困境。因此,确立可持续性发展的合法性问题成为当前发展研究的核心[17]。中国的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 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
【小结】
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当代资本主义产生了新的变化,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在全球的推行以及它最近爆发的经济危机,论证着它自身的发展历程和历史命运。资本主义无论如何变化调整,总是在维护资本主义自身的利益、维护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它的侵略性本质注定了其危机的存在。发展中国家要警惕当代资本主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渗透、演变和入侵,区别对待,有借鉴的吸收,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搞好本国的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雅克·波来萨尔(Jacques plassard),《SEDEIS》1991年6月6-15日号第253页
[2]庞绍堂,季芳桐:中国社会思想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第9页
[3]W·E·哈拉尔.新资本主义[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2月
[4]J.A.熊彼特.向社会主义进军[J].引自《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哈泼-罗出版公司.纽约,1950年,417-419页
[5][英]伊凡·亚历山大.杨新鹏等译.《真正的资本主义》[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年1月:第9-10页。
[6][法]米歇尔·阿尔贝尔著.杨祖功等译.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年10月:第4页。 [7][美]大卫·施韦卡特(David Schweickart).宋萌荣译.超越资本主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2月:第129页。
[8][美]戴维·施韦卡特(David Schweickart).李智,陈志刚译.反对资本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第73页
[9]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M].弗洛姆版.1966年:第218页
[10][美]大卫·施韦卡特(David Schweickart).宋萌荣译.超越资本主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2月:第4页
[11][美]戴维·施韦卡特(David Schweickart).李智,陈志刚译.反对资本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
[12][法]米歇尔·阿尔贝尔,杨祖功等译.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年10月
[13][英]伊凡·亚历山大著.杨新鹏等译.真正的资本主义[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年1月 :第8页
[14][美]大卫·施韦卡特(David Schweickart),宋萌荣译,《超越资本主义》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2月
[15][美]大卫·施韦卡特(David Schweickart).宋萌荣译.超越资本主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2月:第2页
[16][17]隽鸿飞:发展,人之生存方式的变迁[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2004年12月:第27、25页
作者曹长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团校讲师,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作者声明:作者曹长智在《理论月刊》2014年6期发表《缺一不可:现代化的共性因素及其逻辑关系》一文,系由本人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庞绍堂教授的课堂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