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茶洞银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

2014-11-24陈凯潘家荣张宏辉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矿床成因广东省

陈凯++潘家荣++张宏辉

摘要:广东茶洞银金多金属矿区域上位于云开地区加里东褶皱隆起带之中,地处NE向吴川—四会大断裂北端与EW向贵子—挞石弧形断裂带的交汇部位。NE向吴川—四会大断裂带及断裂带内的次级断裂控制着区内的矿床分布,是区域上非常有利的构造成矿部位,成矿条件优越。笔者结合矿区勘查成果,简述了茶洞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对矿床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进一步进行浅析,认为区域NE向吴川—四会大断裂、矿区内NE向和近SN向次级断裂构造是控制本区矿体形态、产状和规模的主要因素,为本区含矿溶液的活动和充填创造了良好的空间场所。

关键词:矿体地质;矿床成因;茶洞银多金属矿;广东省

茶洞银多金属矿区位于广东省云安县茶洞乡境内,矿区北部距云安县约25公里。目前矿区共发现8条银多金属矿脉,矿脉均产于NE向或近SN向断裂破碎带之中,为石英—金属硫化物脉状矿床。近年来通过勘查投入,矿区共探获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类别)银金属量83.49t,矿床勘查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有关矿床成因的研究较少,笔者通过总结矿床地质特征,分析成矿规律,进一步浅析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为进一步扩大矿床规模提出可靠依据。

1、区域地质背景

茶洞矿区地处粤西加里东褶皱隆起带东北部,与粤中海西拗陷毗邻,介于罗定盆地和高阳断裂带之间。受加里东期强烈的隆起、褶皱作用及海西、印支期后的断裂作用共同影响,使本区构造形迹十分复杂,总体构造主要表现为褶皱和断裂。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中国南方有色金属、稀有、稀土、放射性矿产的重要成矿区,著名的云浮钨、锡、硫、砷矿床位于本区[1]。

2、矿区地质特征

2.1地层

矿区出露的地层较单一,由老到新主要有震旦系、石炭系和第四系。震旦系大绀山组(Z1d)为矿区的主要地层,主要岩性有: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变质粉砂岩、绢云母石英千枚岩、绢云母千枚岩、石英云母片岩、中薄层状石英岩(硅质岩)及石煤。石炭系连县组(C1l)零星分布于矿区西北部,形成较为典型的岩溶地貌,岩性为灰~灰黑色块层状、中厚层状细晶白云岩、细晶灰质白云岩夹少量的灰白色块层状泥质条带细晶白云岩。

2.2构造

矿区位于茶洞向斜南东翼,大云雾山背斜北西翼,茶洞—大云雾山隆断区北西边缘地带[5]。受区域构造应力作用影响,区内构造较发育。主要表现为褶皱、断裂、节理和裂隙。北东向构造组成了本区主要构造格架。区内次级断裂相当发育,按其走向可分近南北向、北东向、北北西向和北东东向四组。其中近南北向断裂在区内较发育,且与区内成矿关系密切,往往是区内主要的控矿及容矿构造,目前所发现的所有矿(化)脉均受其控制或此类断裂破碎带本身就是含矿地质体。断裂破碎带近于平行分布,一般长250~2000m,宽0.4~15.5m,倾角较陡。由于动力作用的影响,在破碎带内形成了一系列构造岩、含矿石英脉(体)、金属硫化物、大小不一具棱角或次棱角状的围岩角砾等,不规则石英细脉、网脉和脉岩往往穿插其中。断裂中断面呈舒缓波状,较光滑,常出现镜面现象。两侧岩石较破碎、扭曲现象明显。根据断裂中各构造岩特征及断面特征,认为该组断裂力学性质属先剪后张断裂[1]。

2.3岩浆岩

矿区内岩浆岩出露不多。总体上可划分为加里东期和燕山期两个岩浆活动旋回。加里东期岩浆岩主要有混合花岗岩,出露于矿区北东部;燕山期岩浆岩主要有花岗斑岩、闪长岩脉和团块状石英脉等,仅见于矿区南部,呈34~220m2的小岩株状产出(图2)。在个别民硐和探槽中见有少量细晶岩脉侵入,在钻孔岩心中亦可见到少量细晶岩脉。

3、矿体地质特征

3.1矿脉特征

区内共发现8条银多金属矿脉,其中4、5、31、32、36号脉延伸较长、矿化较连续,为区内主要矿脉。矿脉均产于断裂破碎带之中,除36号脉受近北东向断裂控制外,其余矿脉均受近南北向断裂所控制。矿脉形态较为单一,呈脉状产出,产状与断裂产状一致。36号脉走向53~58°,倾角55~88°,其余矿脉走向多在348~23°之间,矿脉倾向东或西,倾角55~88°;矿脉长320~1200m不等,厚多在0.46~2.33m之间,最厚4.06m。其中31号脉规模较大,与32号脉呈左行雁列式近于平行产出,产于近南北向断裂破碎带之中,并严格受断裂控制[1]。

3.2矿体特征

区内共圈定矿体10个,其中4号脉圈定3个矿体,5号脉圈定1个矿体,31号脉圈定2个矿体,32矿脉圈定3个矿体,36号脉圈定1个矿体。现以31号矿体为例,简述其特征如下:

(3)茶洞矿区探矿工程控制标高位于67~460m之间,从矿化富集情况来看,银、金、铅和砷矿化主要富集在250~450m标高之间[1]。

5、 结论

综上所述,茶洞矿区银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是加里东—海西—印支期吴川—四会深断裂不断活动、燕山期近南北向次级构造不断活动并形成以及燕山期各类岩浆(花岗斑岩、闪长玢岩、安山玄武岩等)作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加里东—海西—印支期北东向吴川—四会深断裂带的多期次活动为本区成矿物质来源提供了第一次能量和物质基础。燕山期近南北向次级构造的不断活动,为含矿热液进一步提供了容矿空间,燕山期各类岩浆热液的不断活动,为成矿物质不断从围岩中析出提供了温度和“成矿流体”基础,使含矿热液沿近南北向断裂破碎带不断运移并不断从围岩(震旦系片岩)中析出各种有用组分,使之浓度不断增大,当含矿热液进入断裂破碎带有利部位后,随着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从而使有用组分沉淀析出并富集成矿。矿床类型为中—低温热液矿床,其工业类型为蚀变破碎带型银金多金属硫化物矿床。

参考文献:

[1] 陈凯,潘家荣.广东省云浮市茶洞银多金属矿普查报告[R].海口:武警黄金第九支队,2013

[2] 广东省地质局.广东云浮茶洞毒砂矿地质详查报告书[R]. 广东省地质局,1962

[3] 黄灿辉.广东省云浮市茶洞银金砷多金属矿区普查地质报告[R].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广东地质勘查局,1993

[4] 秦军,宋宝德.广东省云安县茶洞矿区58~109线砷矿(毒砂)资源量核实报告[R].广东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九三三队,2010.03

[5] 广东省地质调查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罗定幅)[R].广东地质勘查院,1964

[6] 广东省地质调查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镇安幅)[R].广东地质勘查院,2000.12

[7] 广东省地质矿产局.广东省区域地质志[R].广东省地质矿产局,1988

[8] 覃慕陶,凌井生.粤西地区寻找金矿床的思考[J].广东地质,1999,14(2):1-7

[9] 朱敏.广东区域构造及与银矿的关系[J].矿产与地质,1993,7(1):29-34

摘要:广东茶洞银金多金属矿区域上位于云开地区加里东褶皱隆起带之中,地处NE向吴川—四会大断裂北端与EW向贵子—挞石弧形断裂带的交汇部位。NE向吴川—四会大断裂带及断裂带内的次级断裂控制着区内的矿床分布,是区域上非常有利的构造成矿部位,成矿条件优越。笔者结合矿区勘查成果,简述了茶洞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对矿床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进一步进行浅析,认为区域NE向吴川—四会大断裂、矿区内NE向和近SN向次级断裂构造是控制本区矿体形态、产状和规模的主要因素,为本区含矿溶液的活动和充填创造了良好的空间场所。

关键词:矿体地质;矿床成因;茶洞银多金属矿;广东省

茶洞银多金属矿区位于广东省云安县茶洞乡境内,矿区北部距云安县约25公里。目前矿区共发现8条银多金属矿脉,矿脉均产于NE向或近SN向断裂破碎带之中,为石英—金属硫化物脉状矿床。近年来通过勘查投入,矿区共探获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类别)银金属量83.49t,矿床勘查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有关矿床成因的研究较少,笔者通过总结矿床地质特征,分析成矿规律,进一步浅析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为进一步扩大矿床规模提出可靠依据。

1、区域地质背景

茶洞矿区地处粤西加里东褶皱隆起带东北部,与粤中海西拗陷毗邻,介于罗定盆地和高阳断裂带之间。受加里东期强烈的隆起、褶皱作用及海西、印支期后的断裂作用共同影响,使本区构造形迹十分复杂,总体构造主要表现为褶皱和断裂。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中国南方有色金属、稀有、稀土、放射性矿产的重要成矿区,著名的云浮钨、锡、硫、砷矿床位于本区[1]。

2、矿区地质特征

2.1地层

矿区出露的地层较单一,由老到新主要有震旦系、石炭系和第四系。震旦系大绀山组(Z1d)为矿区的主要地层,主要岩性有: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变质粉砂岩、绢云母石英千枚岩、绢云母千枚岩、石英云母片岩、中薄层状石英岩(硅质岩)及石煤。石炭系连县组(C1l)零星分布于矿区西北部,形成较为典型的岩溶地貌,岩性为灰~灰黑色块层状、中厚层状细晶白云岩、细晶灰质白云岩夹少量的灰白色块层状泥质条带细晶白云岩。

2.2构造

矿区位于茶洞向斜南东翼,大云雾山背斜北西翼,茶洞—大云雾山隆断区北西边缘地带[5]。受区域构造应力作用影响,区内构造较发育。主要表现为褶皱、断裂、节理和裂隙。北东向构造组成了本区主要构造格架。区内次级断裂相当发育,按其走向可分近南北向、北东向、北北西向和北东东向四组。其中近南北向断裂在区内较发育,且与区内成矿关系密切,往往是区内主要的控矿及容矿构造,目前所发现的所有矿(化)脉均受其控制或此类断裂破碎带本身就是含矿地质体。断裂破碎带近于平行分布,一般长250~2000m,宽0.4~15.5m,倾角较陡。由于动力作用的影响,在破碎带内形成了一系列构造岩、含矿石英脉(体)、金属硫化物、大小不一具棱角或次棱角状的围岩角砾等,不规则石英细脉、网脉和脉岩往往穿插其中。断裂中断面呈舒缓波状,较光滑,常出现镜面现象。两侧岩石较破碎、扭曲现象明显。根据断裂中各构造岩特征及断面特征,认为该组断裂力学性质属先剪后张断裂[1]。

2.3岩浆岩

矿区内岩浆岩出露不多。总体上可划分为加里东期和燕山期两个岩浆活动旋回。加里东期岩浆岩主要有混合花岗岩,出露于矿区北东部;燕山期岩浆岩主要有花岗斑岩、闪长岩脉和团块状石英脉等,仅见于矿区南部,呈34~220m2的小岩株状产出(图2)。在个别民硐和探槽中见有少量细晶岩脉侵入,在钻孔岩心中亦可见到少量细晶岩脉。

3、矿体地质特征

3.1矿脉特征

区内共发现8条银多金属矿脉,其中4、5、31、32、36号脉延伸较长、矿化较连续,为区内主要矿脉。矿脉均产于断裂破碎带之中,除36号脉受近北东向断裂控制外,其余矿脉均受近南北向断裂所控制。矿脉形态较为单一,呈脉状产出,产状与断裂产状一致。36号脉走向53~58°,倾角55~88°,其余矿脉走向多在348~23°之间,矿脉倾向东或西,倾角55~88°;矿脉长320~1200m不等,厚多在0.46~2.33m之间,最厚4.06m。其中31号脉规模较大,与32号脉呈左行雁列式近于平行产出,产于近南北向断裂破碎带之中,并严格受断裂控制[1]。

3.2矿体特征

区内共圈定矿体10个,其中4号脉圈定3个矿体,5号脉圈定1个矿体,31号脉圈定2个矿体,32矿脉圈定3个矿体,36号脉圈定1个矿体。现以31号矿体为例,简述其特征如下:

(3)茶洞矿区探矿工程控制标高位于67~460m之间,从矿化富集情况来看,银、金、铅和砷矿化主要富集在250~450m标高之间[1]。

5、 结论

综上所述,茶洞矿区银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是加里东—海西—印支期吴川—四会深断裂不断活动、燕山期近南北向次级构造不断活动并形成以及燕山期各类岩浆(花岗斑岩、闪长玢岩、安山玄武岩等)作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加里东—海西—印支期北东向吴川—四会深断裂带的多期次活动为本区成矿物质来源提供了第一次能量和物质基础。燕山期近南北向次级构造的不断活动,为含矿热液进一步提供了容矿空间,燕山期各类岩浆热液的不断活动,为成矿物质不断从围岩中析出提供了温度和“成矿流体”基础,使含矿热液沿近南北向断裂破碎带不断运移并不断从围岩(震旦系片岩)中析出各种有用组分,使之浓度不断增大,当含矿热液进入断裂破碎带有利部位后,随着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从而使有用组分沉淀析出并富集成矿。矿床类型为中—低温热液矿床,其工业类型为蚀变破碎带型银金多金属硫化物矿床。

参考文献:

[1] 陈凯,潘家荣.广东省云浮市茶洞银多金属矿普查报告[R].海口:武警黄金第九支队,2013

[2] 广东省地质局.广东云浮茶洞毒砂矿地质详查报告书[R]. 广东省地质局,1962

[3] 黄灿辉.广东省云浮市茶洞银金砷多金属矿区普查地质报告[R].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广东地质勘查局,1993

[4] 秦军,宋宝德.广东省云安县茶洞矿区58~109线砷矿(毒砂)资源量核实报告[R].广东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九三三队,2010.03

[5] 广东省地质调查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罗定幅)[R].广东地质勘查院,1964

[6] 广东省地质调查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镇安幅)[R].广东地质勘查院,2000.12

[7] 广东省地质矿产局.广东省区域地质志[R].广东省地质矿产局,1988

[8] 覃慕陶,凌井生.粤西地区寻找金矿床的思考[J].广东地质,1999,14(2):1-7

[9] 朱敏.广东区域构造及与银矿的关系[J].矿产与地质,1993,7(1):29-34

摘要:广东茶洞银金多金属矿区域上位于云开地区加里东褶皱隆起带之中,地处NE向吴川—四会大断裂北端与EW向贵子—挞石弧形断裂带的交汇部位。NE向吴川—四会大断裂带及断裂带内的次级断裂控制着区内的矿床分布,是区域上非常有利的构造成矿部位,成矿条件优越。笔者结合矿区勘查成果,简述了茶洞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对矿床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进一步进行浅析,认为区域NE向吴川—四会大断裂、矿区内NE向和近SN向次级断裂构造是控制本区矿体形态、产状和规模的主要因素,为本区含矿溶液的活动和充填创造了良好的空间场所。

关键词:矿体地质;矿床成因;茶洞银多金属矿;广东省

茶洞银多金属矿区位于广东省云安县茶洞乡境内,矿区北部距云安县约25公里。目前矿区共发现8条银多金属矿脉,矿脉均产于NE向或近SN向断裂破碎带之中,为石英—金属硫化物脉状矿床。近年来通过勘查投入,矿区共探获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类别)银金属量83.49t,矿床勘查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有关矿床成因的研究较少,笔者通过总结矿床地质特征,分析成矿规律,进一步浅析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为进一步扩大矿床规模提出可靠依据。

1、区域地质背景

茶洞矿区地处粤西加里东褶皱隆起带东北部,与粤中海西拗陷毗邻,介于罗定盆地和高阳断裂带之间。受加里东期强烈的隆起、褶皱作用及海西、印支期后的断裂作用共同影响,使本区构造形迹十分复杂,总体构造主要表现为褶皱和断裂。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中国南方有色金属、稀有、稀土、放射性矿产的重要成矿区,著名的云浮钨、锡、硫、砷矿床位于本区[1]。

2、矿区地质特征

2.1地层

矿区出露的地层较单一,由老到新主要有震旦系、石炭系和第四系。震旦系大绀山组(Z1d)为矿区的主要地层,主要岩性有: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变质粉砂岩、绢云母石英千枚岩、绢云母千枚岩、石英云母片岩、中薄层状石英岩(硅质岩)及石煤。石炭系连县组(C1l)零星分布于矿区西北部,形成较为典型的岩溶地貌,岩性为灰~灰黑色块层状、中厚层状细晶白云岩、细晶灰质白云岩夹少量的灰白色块层状泥质条带细晶白云岩。

2.2构造

矿区位于茶洞向斜南东翼,大云雾山背斜北西翼,茶洞—大云雾山隆断区北西边缘地带[5]。受区域构造应力作用影响,区内构造较发育。主要表现为褶皱、断裂、节理和裂隙。北东向构造组成了本区主要构造格架。区内次级断裂相当发育,按其走向可分近南北向、北东向、北北西向和北东东向四组。其中近南北向断裂在区内较发育,且与区内成矿关系密切,往往是区内主要的控矿及容矿构造,目前所发现的所有矿(化)脉均受其控制或此类断裂破碎带本身就是含矿地质体。断裂破碎带近于平行分布,一般长250~2000m,宽0.4~15.5m,倾角较陡。由于动力作用的影响,在破碎带内形成了一系列构造岩、含矿石英脉(体)、金属硫化物、大小不一具棱角或次棱角状的围岩角砾等,不规则石英细脉、网脉和脉岩往往穿插其中。断裂中断面呈舒缓波状,较光滑,常出现镜面现象。两侧岩石较破碎、扭曲现象明显。根据断裂中各构造岩特征及断面特征,认为该组断裂力学性质属先剪后张断裂[1]。

2.3岩浆岩

矿区内岩浆岩出露不多。总体上可划分为加里东期和燕山期两个岩浆活动旋回。加里东期岩浆岩主要有混合花岗岩,出露于矿区北东部;燕山期岩浆岩主要有花岗斑岩、闪长岩脉和团块状石英脉等,仅见于矿区南部,呈34~220m2的小岩株状产出(图2)。在个别民硐和探槽中见有少量细晶岩脉侵入,在钻孔岩心中亦可见到少量细晶岩脉。

3、矿体地质特征

3.1矿脉特征

区内共发现8条银多金属矿脉,其中4、5、31、32、36号脉延伸较长、矿化较连续,为区内主要矿脉。矿脉均产于断裂破碎带之中,除36号脉受近北东向断裂控制外,其余矿脉均受近南北向断裂所控制。矿脉形态较为单一,呈脉状产出,产状与断裂产状一致。36号脉走向53~58°,倾角55~88°,其余矿脉走向多在348~23°之间,矿脉倾向东或西,倾角55~88°;矿脉长320~1200m不等,厚多在0.46~2.33m之间,最厚4.06m。其中31号脉规模较大,与32号脉呈左行雁列式近于平行产出,产于近南北向断裂破碎带之中,并严格受断裂控制[1]。

3.2矿体特征

区内共圈定矿体10个,其中4号脉圈定3个矿体,5号脉圈定1个矿体,31号脉圈定2个矿体,32矿脉圈定3个矿体,36号脉圈定1个矿体。现以31号矿体为例,简述其特征如下:

(3)茶洞矿区探矿工程控制标高位于67~460m之间,从矿化富集情况来看,银、金、铅和砷矿化主要富集在250~450m标高之间[1]。

5、 结论

综上所述,茶洞矿区银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是加里东—海西—印支期吴川—四会深断裂不断活动、燕山期近南北向次级构造不断活动并形成以及燕山期各类岩浆(花岗斑岩、闪长玢岩、安山玄武岩等)作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加里东—海西—印支期北东向吴川—四会深断裂带的多期次活动为本区成矿物质来源提供了第一次能量和物质基础。燕山期近南北向次级构造的不断活动,为含矿热液进一步提供了容矿空间,燕山期各类岩浆热液的不断活动,为成矿物质不断从围岩中析出提供了温度和“成矿流体”基础,使含矿热液沿近南北向断裂破碎带不断运移并不断从围岩(震旦系片岩)中析出各种有用组分,使之浓度不断增大,当含矿热液进入断裂破碎带有利部位后,随着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从而使有用组分沉淀析出并富集成矿。矿床类型为中—低温热液矿床,其工业类型为蚀变破碎带型银金多金属硫化物矿床。

参考文献:

[1] 陈凯,潘家荣.广东省云浮市茶洞银多金属矿普查报告[R].海口:武警黄金第九支队,2013

[2] 广东省地质局.广东云浮茶洞毒砂矿地质详查报告书[R]. 广东省地质局,1962

[3] 黄灿辉.广东省云浮市茶洞银金砷多金属矿区普查地质报告[R].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广东地质勘查局,1993

[4] 秦军,宋宝德.广东省云安县茶洞矿区58~109线砷矿(毒砂)资源量核实报告[R].广东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九三三队,2010.03

[5] 广东省地质调查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罗定幅)[R].广东地质勘查院,1964

[6] 广东省地质调查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镇安幅)[R].广东地质勘查院,2000.12

[7] 广东省地质矿产局.广东省区域地质志[R].广东省地质矿产局,1988

[8] 覃慕陶,凌井生.粤西地区寻找金矿床的思考[J].广东地质,1999,14(2):1-7

[9] 朱敏.广东区域构造及与银矿的关系[J].矿产与地质,1993,7(1):29-34

猜你喜欢

矿床成因广东省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广东省制冷学会团体会员
广东省粮食局 加强地方粮食安全保障立法
广东省揭东县新寮岽矿区铜多金属矿床控矿条件及成矿规律浅析
湖南衡阳柏坊铜矿控矿因素与找矿方向分析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安徽省潜山县水吼岭碎云母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利比里亚大巴萨州扎恩砂金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抛刀岭大型斑岩型金矿特征及找矿前景
广东省10年将投1187亿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