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发展的几点想法
2014-11-24董扬
董扬
日前,出席天津达沃斯论坛,参加了题为《实现车辆自动驾驶的路径选择》的小型研讨会。参加研讨的专家来自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英国、韩国、奥地利、瑞典和中国,涉及的行业有汽车制造、IT技术、法律、保险和管理咨询等,感觉到眼界大开,颇有收获。
第一,好处巨大。据专家预测,如果普及车辆自动驾驶,可以使车祸事故减少90%,节约大量人力、提高效率,能源经济性提高40%,避免大部分拥堵,车道容量提高80%。另外,还有保险费用下降、创造新的工作岗位以及改善路面景观等优越性。
第二,技术上有可能。专家认为,就车辆自动驾驶涉及的感知技术、交通地图测绘、计算机逻辑计算与判断以及车辆自动操控,都不存在特别大的困难。
第三,进入实际应用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做。例如:地图的更新问题,在有人驾驶的情况下,地图可以每周更新,而车辆自动驾驶可能需要每天更新甚至随时更新;在极端恶劣天气条件下,如何保证车辆对路况的准确感知等等。
第四,最大的问题是社会问题。比如:
出现车祸事故时的法律责任问题与保险赔付问题。汽车制造者、电子系统提供者与地图提供者,到底谁负主要责任?有人驾驶时好办,无人驾驶该怎么办?
人们对车辆自动驾驶的认知与接受问题。如果路面上的车辆不能实现全部或大部分自动驾驶,就会出现非但不能实现预期的减少车祸、节约燃油和提高通行效率的效果,反而使交通事故难于判定责任的情况。
司机职业消失带来的社会问题。虽然说车辆自动驾驶还可能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但减下来的司机做不了新增加的IT工作,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是难以迴避的。据说当初北欧某国曾讨论过火迴自动驾驶问题,最终因火车司机的强烈反对而作罢。我想,相比于汽车的自动驾驶,行驶在铁轨上的火车技术难度小得多,司机人数也少得多。火车自动驾驶实现难度都如此之大,更何况汽车。顺便说一句,当下真正实现无人驾驶的,居然是飞机!
自已开车的驾驶乐趣问题。与会专家大多数很享受驾驶乐趣,也设想下一代人对此会有改变。但多少人愿意放弃自已开车,接受自动驾驶,只有天知道。如果我们的下一代、下二代人有三分之一不肯放弃享受驾驶乐趣,全面的车辆自动驾驶可能难以实现,其优越性就会大打折扣。
第五,我在会上发表的两条意见:
一是对于现在还说不清楚的社会问题,不必过多纠缠,可以在特定领域、局部地区先用起来,比如在建设工地,在运输车队,在某大学校园内。阻碍全社会普及的问题完全可以将来再研究。
二是会议主持者问我,在中国可不可能率先实施?理由是,中国燃油紧缺、空气污染、通路拥堵情况严重,中国又处在汽车普及的初期,便于实施新的交通模式。我的回答是NO。我的理由是,中国技术基础相对较弱,管理水平相对较低,人们的现代交通意识较差,实现难度更大。虽然毛主席说过,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但并不是每一张白纸,都能变成最新最美的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