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爆门”折射学校教育缺乏活力
2014-11-24王家成
王家成
目前,学校刚开学,教育部门严禁学校、教师办班补课,学生“减负”已成社会共识,而各地的少年宫却出现家长给孩子报名“挤爆门”,火爆场面堪比春运。难道说,家长不想给自己孩子“减负”吗?非也。
少年宫开设的科目,主要集中在艺术、科技和体育兴趣小组,舞蹈团、管乐团等团队活动方面。从表象看,“挤爆门”有其强烈社会功利性需求。家长期待孩子学成一技之长,拼力给孩子创造良好成长机遇,而少年宫品牌好,与一些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相比,收费又低,可谓“物美价廉”,自然就挤破头。同时也说明校外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实质上,“挤爆门”暴露出社会普遍的发展孩子兴趣、特长的焦虑,反映了家长对培养学生兴趣、特长的一种旺盛心理需求,折射出当前学校教育缺少活力、缺乏魅力等问题,此为根源所在,应该引起教育界特别是中小学校长、教师反思。
当前而言,教育部门已禁止中小学举办兴趣班的做法,应该更改为针对学校兴趣班“变异”根源寻求对策,而非一刀切取消之;必须通过改革升学考试制度,把学生兴趣、特长纳入多元评价体系,非单一关注分数,让学生自主发展兴趣、特长,不是在加分驱动下被动接受培训;要为学校开展校外活动解除顾虑,不为学生安全问题因噎废食,协调、整合、建设丰富的校外教育资源,给学校教育提供“施展拳脚”空间。
一个充满活力的学校,需要丰富多彩的校外教育资源的融合。多年的应试教育作祟,导致学校不重视校外教育资源对学生成长的作用,学校教育在其内部循环,自导、自编、自演、自看,其活力只会大大降低。校长、教师应开阔视野,既要认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又要自觉通盘考虑,用好校内外教育资源,尽力使学生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学习,以丰富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校教育变得富有吸引力。学校应与社区加强合作,适时地面向青少年群体推出一些兴趣活动,吸引学生参加,打造社区学生交流、培养能力、发展兴趣的平台。
改革开放这些年来,家长的思想日益活跃、多元,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多样。校长、教师应该放低姿态,去倾听、理解家长的需求,从社会、家长的角度重新理解教育,在此基础上取得共识,达成一致。
若是,“挤爆门”的场面还会重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