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代监察御史人数考

2014-11-24马凯

黑龙江史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金代

马凯

[摘 要]金代监察御史自金熙宗“天眷新制”(1138年)后出现至金朝灭亡(1234年),活跃在金朝的政治舞台中,对金代政治、经济、文化产生很大的作用。在97年中,史料可查的监察御史共105位,见载于《金史》的为87位,《金史》之外的为18位。

[关键词]金代;监察御史;天眷新制;《金史》;人数

金代监察御史作为御史系统中的主要载体之一,在金代监察制度中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但是,目前对于金代监察御史群体的研究,尚处于薄弱的环节。本文拟从金代监察御史出现的时间、监察御史人数两方面进行研究,期望可以得出对这一群体的有益认识。由于才疏学浅,难免出现错误,敬请方家指正。

一、金代监察御史的出现

关于金代监察御史职官的设置时间,现存史料中没有明确的记载。据考证,史料中最早出现的金代监察御史为熙宗时的移剌道:

移剌道,本名按。宗室移剌古为山东东路兵马都总管,辟掌军府簿书,往来元帅府计议边事,右副元帅宗弼爱其才,召为元帅府令史。补尚书省令史,特除监察御史,再迁大理丞,兼工部员外郎(1)。

材料中提到的“元帅府”为汴京的都元帅府。据程妮娜先生的研究,“都元帅府在国家发展的各个时期,相应的发生变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三阶段,熙宗天会十五年末至海陵天德二年十二月。设立于汴京,皇统末年迁回中央。”(2)因此,此元帅府存在的时间当为天会末年至皇统末年。

然后,据《金史》载天会十五年(1137年)“十月乙卯,宗弼为右副元帅,封沈王。”(3)天眷二年(1139年)“七月丙戌,以右副元帅宗弼为都元帅,进封越国王。”(4)宗弻做右副元帅的时间为天会十五年(1137年)十月至天眷二年(1139)七月。

最后,金朝令史出职的时间,《金史·选举志二》载:“若牌印、护卫、令史之出职,则皇统时所定者也。凡官资以三十月为考,职事官每任以三十月为满。”(5)那么,移剌道由元帅府令史出职,正常情况下需要二年半。

综上可知,移剌道补任尚书省令史的时间在皇统二年前,其做监察御史的时间应该为皇统初年。据此,金代监察御史职官可能在金熙宗“天眷新制”中就出现了,但直到皇统初年才有官员任职。

二、金代监察御史人数

金代监察御史人数为多少?学界仅徐松魏先生的论文中略有提及,“据我们所见到的材料粗略统计,在金145名各类御史中,包括侍御史39人,治书侍御史7人,殿中侍御史3人,监察御史96人”(6)。但文中没有说明统计数字的史料来源,也没有列出具体人物。笔者以《金史》为根据,参以其他史料文献,如《归潜志》、《遗山集》、《青崖集》、《畿辅通志》及《终南山仙真祖庭内传》等,整理出监察御史105位。据史料来源可分为两部分(7):

(一)《金史》中记载的监察御史

载于《金史》中的监察御史为87人。根据在《金史》中的位置,可分为四类:

其一,具有独立传记的监察御史有55位,分布于《金史》卷82至卷128中的23卷中,其记载比较明确。具体为:卷82纥石烈胡剌;卷83纳合椿年;卷90移剌道、贾益;卷95刘玮、董师中;卷96梁襄;卷97裴满亨、斡勒忠、张岩叟、贺扬庭、焦旭、李完、移剌益;卷98完颜纲;卷99贾铉、李革;卷100宗端脩、路铎、完颜伯嘉;卷101李英、孛术鲁德裕;卷104纳坦谋嘉、高霖、乌林答与、温迪罕达、王扩;卷105萧贡、张翰、任天宠;卷107张行信;卷109完颜素兰、陈规、许古;卷110冯壁、雷渊、程震;卷111康锡;卷115聂天骥、赤盏尉忻;卷119张天纲;卷121夹谷守中;卷122蒲察娄室;卷124商衡、乌古孙奴申;卷126周昂、刘从益、孙国纲;卷128刘焕、孙德渊、蒲察郑留、石抹元、张瑴、纥石烈德、张特立。

其二,见于他人传记的监察御18人,具体为:(1)完颜觌古速,卷88《唐括安礼传》“大定十七年(1167年),诏遣监察御史完颜觌古速行边。”(2)夹谷阿里补,卷92《曹望之传》“大定三年(1163年),诏遣户部侍郎魏子平、大兴少尹同知中都转运事李涤、监察御史夹谷阿里补及望之分道劝农,廉间职官臧否。”(3)高德裔,卷95《蒲察通传》“初,(蒲察)通在政府,举太子率府完颜守贞、监察御史裔俱可大用,其后皆为名臣,世多其知人云。”(4)韩天和,卷97《焦旭传》“(焦旭)代韩天和为监察御史。”(5)王宇、刘国枢,卷99《孙铎传》“泰和八年(1208年)春正月,蒲阴县令大中与左司郎中刘昂、通州刺史史肃、前监察御史王宇、吏部主事曹元、户部员外郎李著、监察御史刘国枢、顺州刺史唐括直思白坐私议朝政,下狱。”(5)武简、孙椿年、范铎,卷100《宗端脩传》“承安元年,监察御史孙椿年、武简职事不修举,诏以端脩及范铎代之。”(6)纥石烈铁、完颜习显,卷109《许古传》“兴定三年,诏(许)古与监察御史纥石烈铁论鞫之(百家奴)。”《陈规传》“正大四年(1227年)四月,上召群臣喻以陕西事,监察御史完颜习显从而和之。”(7)本温,卷110《冯壁传》“监察御史本温被命汰宗室从坦军于孟州。”(8)乌古论四和,卷111《陈规传》“正大四年(1227年)四月丙申,召尚书温迪罕寿孙、中丞乌古孙卜吉、监察乌古论四和完颜习显、同判睦亲府事撒合辇同议西事。”(9)徒单德胜,卷120《唐括贡传》“章宗立,(唐括贡)为御史大夫。会贡生日,右丞相襄、参知政事刘玮、吏部郎中膏、中都兵马都指挥使和喜为贡寿,遂犯夜禁,和喜遣军人送襄至第。监察御史徒单德胜劾其事,下刑部逮膏等问状。”(10)郭著按,卷121《夹谷守中传》“兴定元年(1217年),监察御史郭著按行秦中。”(11)纳坦胡失打,卷124《温敦昌传》“蔡城破,前御史监察纳坦胡失打闻之,恸哭,投水而死。”(12)石玠,卷127《薛继先传》“监察御史石玠行部过曼卿,曼卿不之见。”(13)武郁具,卷128《武都传》“武都字文伯,东胜州人。大定二十二年进士,察廉迁南京路转运度支判官,累迁中都路都转运副使,以亲老,与弟监察御史(武)郁俱乞侍。”

其三,载于本纪部分的监察御史9人。按照不同朝代具体为:(1)世宗时期的冯仲尹、完颜鹘沙、田忠孺、石抹元礼、郑达卿,《金史·世宗本纪》记载:“大定二年(1162年)八月乙酉,诏左谏议大夫石琚、监察御史冯仲尹廉察河北东路。”“大定九年(1169年)四月癸巳,遣翰林修撰蒲察兀虎、监察御史完颜鹘沙分诣河北西路大名、河南、山东等路劝猛安谋克农。”“大定十七年(1177年)十月丁亥,上命宰臣曰:‘监察御史田忠孺尝上书言事,今当升擢,以励其余。”“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三月丁未朔,以监察御史石抹元礼、郑达卿不纠举,各笞四十,前所遣官皆论罪。”(2)章宗时期的田仲礼,《金史·章宗本纪》云:“明昌六年(1195年)三月甲午,以翰林直学士孛术鲁子元兼右司谏,监察御史田仲礼为左拾遗。”(3)宣宗时期的田迥秀、粘割梭失,《金史·宣宗本纪》载:“贞祐四年(1216年)四年春正月癸亥,监察御史田迥秀条陈五事。”“兴定二年(1218年)六月,丙辰,遣监察御使粘割梭失往河中、绛、解等郡,同守土官商度可保城池。”(4)哀宗时期的乌古论不鲁剌,《金史·哀宗本纪》云:“正大五年(1228年)三月乙酉,监察御史乌古论不鲁剌劾近侍张文寿、张仁寿、李麟之受馈遗,曲赦其罪而出之。”

其四,载于志书部分的监察御史5人。按照卷数的先后顺序为(1)卷23《五行志》陈元升,“明昌四年(1193年)三月,师中曰:‘前监察御史陈元升得之于一司天长行。”(2)卷54《选举志四》李宝,“大定十一年(1121年),上谓宰臣曰:‘朕以此人(指李宝)干事,尝除监察御史,及为大理司直,未尝言情见一事。”(3)卷45《刑志》史肃、陶钧,“泰和二年(1202年),御史台奏:‘监察御史史肃言,《大定条理》:自二十年十一月四日以前······,是涉违枉。敕付所司正之。”“大定二十六年(1126年)监察御史陶钧以携妓游北苑,歌饮池岛间,迫近殿庭,提控官石玠闻而发之。”(4)卷48《食货志二》李炳,“旧尝以夫匠逾天山北界外采铜,明昌三年(1192年),监察御史李炳言:‘顷闻有司奏,······,止可于界内采炼。上是其言,遂不许出界。”

(二)《金史》之外材料记载的监察御史

载于《金史》之外史料的监察御史18人。主要载于金元人的文集中,如元好问的《遗山先生文集》7人,刘祁《归潜志》6人,王鹗《汝南遗事》1人,魏初《青崖集》1人。另外还有载于《畿辅通志》1人,碑刻资料《杨瀛神道碑》与《终南山仙真祖庭内传》各1人。具体为:

载于金元文集中的监察御史共15人,可分为两类:其一,载于《遗山集》与《归潜志》中的监察御史,都有自己独立的传记。如郭歧,《遗山集》卷28《费县令郭明府墓碑》;路忱,《遗山集》卷8《路转运忱》;杨慥,《归潜志》卷4《杨户部慥》;杨居仁,《归潜志》卷5《杨左司居仁》等。因此,这部分仅列举所在卷数。《归潜志》卷4杨慥、时戬、申万全、刘从益;卷5杨居仁、齐椿。《遗山集》卷8路忱;卷17张公著;卷20蒲察元衡、赵安世;卷21张汝明;卷22孙德秀;卷28郭歧。其二,《汝南遗事》中的乌古论胡屯,“监察御史乌古库里护敦珠(乌古论胡屯),字国保,兴定二年策论进士。”(8)《青崖集》乐夔,“蔡国武康张公自满城移治于保,时河朔未平,群雄蜂起。蔡喜收养士,类癸巳河南平如前狀元王鹗、监察御史乐夔、进士敬铉皆在其门下。”(9)

最后为载于志书和考古碑刻资料中的监察御史,共3位。《畿辅通志》李国棟“南乐人。明昌年第。御史。”(10)还有《杨瀛神道碑》(11)中的杨瀛,《终南山仙真祖庭内传》(12)里的吴士杰。

三、结语

金朝监察御史在皇统初年出现,伴随着金朝灭亡退出历史舞台。其人数徐松魏先生认为有96人,本文综合考察各类史料,搜出金代监察御史共105位。主要为汉人,其次为女真人、契丹人。人数集中于世宗、章宗和宣宗,以章宗朝的人数为最,占了总数的近三分之一。详细列表如下:

金代监察御史人数统计表

注释:

(1)脱脱等.金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1994.

(2)程妮娜.金前期军政合一的统治机构都元帅府初探[J].吉林大学社会学学报,1999(3)29-30.

(3)脱脱等.金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72.

(4)脱脱等.金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74.

(5)脱脱等.金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1158.

(6)徐松魏.金代监察御史官员的任选、奖罚及其作用——金代监察制度研究之四[J].北方文物,1900(2):67.

(7)注:《金史》与其它史料中有同一人时,以《金史》记载为主。以下列举出自《金史》中的监察御史,均为中华书局1975年点校本,恕不一一再注。

(8)[元]王鹗.汝南遗事[M].北京:中华书局,1985.

(9)[元]魏初.青崖集[M].台北:艺文印书馆,1959.

(10)栾保群校.畿辅通志[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

(11)北京市文物局.北京辽金史迹图志(下)[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

(12)上海书店.道藏(第十九册)[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8.

其三,载于本纪部分的监察御史9人。按照不同朝代具体为:(1)世宗时期的冯仲尹、完颜鹘沙、田忠孺、石抹元礼、郑达卿,《金史·世宗本纪》记载:“大定二年(1162年)八月乙酉,诏左谏议大夫石琚、监察御史冯仲尹廉察河北东路。”“大定九年(1169年)四月癸巳,遣翰林修撰蒲察兀虎、监察御史完颜鹘沙分诣河北西路大名、河南、山东等路劝猛安谋克农。”“大定十七年(1177年)十月丁亥,上命宰臣曰:‘监察御史田忠孺尝上书言事,今当升擢,以励其余。”“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三月丁未朔,以监察御史石抹元礼、郑达卿不纠举,各笞四十,前所遣官皆论罪。”(2)章宗时期的田仲礼,《金史·章宗本纪》云:“明昌六年(1195年)三月甲午,以翰林直学士孛术鲁子元兼右司谏,监察御史田仲礼为左拾遗。”(3)宣宗时期的田迥秀、粘割梭失,《金史·宣宗本纪》载:“贞祐四年(1216年)四年春正月癸亥,监察御史田迥秀条陈五事。”“兴定二年(1218年)六月,丙辰,遣监察御使粘割梭失往河中、绛、解等郡,同守土官商度可保城池。”(4)哀宗时期的乌古论不鲁剌,《金史·哀宗本纪》云:“正大五年(1228年)三月乙酉,监察御史乌古论不鲁剌劾近侍张文寿、张仁寿、李麟之受馈遗,曲赦其罪而出之。”

其四,载于志书部分的监察御史5人。按照卷数的先后顺序为(1)卷23《五行志》陈元升,“明昌四年(1193年)三月,师中曰:‘前监察御史陈元升得之于一司天长行。”(2)卷54《选举志四》李宝,“大定十一年(1121年),上谓宰臣曰:‘朕以此人(指李宝)干事,尝除监察御史,及为大理司直,未尝言情见一事。”(3)卷45《刑志》史肃、陶钧,“泰和二年(1202年),御史台奏:‘监察御史史肃言,《大定条理》:自二十年十一月四日以前······,是涉违枉。敕付所司正之。”“大定二十六年(1126年)监察御史陶钧以携妓游北苑,歌饮池岛间,迫近殿庭,提控官石玠闻而发之。”(4)卷48《食货志二》李炳,“旧尝以夫匠逾天山北界外采铜,明昌三年(1192年),监察御史李炳言:‘顷闻有司奏,······,止可于界内采炼。上是其言,遂不许出界。”

(二)《金史》之外材料记载的监察御史

载于《金史》之外史料的监察御史18人。主要载于金元人的文集中,如元好问的《遗山先生文集》7人,刘祁《归潜志》6人,王鹗《汝南遗事》1人,魏初《青崖集》1人。另外还有载于《畿辅通志》1人,碑刻资料《杨瀛神道碑》与《终南山仙真祖庭内传》各1人。具体为:

载于金元文集中的监察御史共15人,可分为两类:其一,载于《遗山集》与《归潜志》中的监察御史,都有自己独立的传记。如郭歧,《遗山集》卷28《费县令郭明府墓碑》;路忱,《遗山集》卷8《路转运忱》;杨慥,《归潜志》卷4《杨户部慥》;杨居仁,《归潜志》卷5《杨左司居仁》等。因此,这部分仅列举所在卷数。《归潜志》卷4杨慥、时戬、申万全、刘从益;卷5杨居仁、齐椿。《遗山集》卷8路忱;卷17张公著;卷20蒲察元衡、赵安世;卷21张汝明;卷22孙德秀;卷28郭歧。其二,《汝南遗事》中的乌古论胡屯,“监察御史乌古库里护敦珠(乌古论胡屯),字国保,兴定二年策论进士。”(8)《青崖集》乐夔,“蔡国武康张公自满城移治于保,时河朔未平,群雄蜂起。蔡喜收养士,类癸巳河南平如前狀元王鹗、监察御史乐夔、进士敬铉皆在其门下。”(9)

最后为载于志书和考古碑刻资料中的监察御史,共3位。《畿辅通志》李国棟“南乐人。明昌年第。御史。”(10)还有《杨瀛神道碑》(11)中的杨瀛,《终南山仙真祖庭内传》(12)里的吴士杰。

三、结语

金朝监察御史在皇统初年出现,伴随着金朝灭亡退出历史舞台。其人数徐松魏先生认为有96人,本文综合考察各类史料,搜出金代监察御史共105位。主要为汉人,其次为女真人、契丹人。人数集中于世宗、章宗和宣宗,以章宗朝的人数为最,占了总数的近三分之一。详细列表如下:

金代监察御史人数统计表

注释:

(1)脱脱等.金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1994.

(2)程妮娜.金前期军政合一的统治机构都元帅府初探[J].吉林大学社会学学报,1999(3)29-30.

(3)脱脱等.金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72.

(4)脱脱等.金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74.

(5)脱脱等.金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1158.

(6)徐松魏.金代监察御史官员的任选、奖罚及其作用——金代监察制度研究之四[J].北方文物,1900(2):67.

(7)注:《金史》与其它史料中有同一人时,以《金史》记载为主。以下列举出自《金史》中的监察御史,均为中华书局1975年点校本,恕不一一再注。

(8)[元]王鹗.汝南遗事[M].北京:中华书局,1985.

(9)[元]魏初.青崖集[M].台北:艺文印书馆,1959.

(10)栾保群校.畿辅通志[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

(11)北京市文物局.北京辽金史迹图志(下)[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

(12)上海书店.道藏(第十九册)[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8.

其三,载于本纪部分的监察御史9人。按照不同朝代具体为:(1)世宗时期的冯仲尹、完颜鹘沙、田忠孺、石抹元礼、郑达卿,《金史·世宗本纪》记载:“大定二年(1162年)八月乙酉,诏左谏议大夫石琚、监察御史冯仲尹廉察河北东路。”“大定九年(1169年)四月癸巳,遣翰林修撰蒲察兀虎、监察御史完颜鹘沙分诣河北西路大名、河南、山东等路劝猛安谋克农。”“大定十七年(1177年)十月丁亥,上命宰臣曰:‘监察御史田忠孺尝上书言事,今当升擢,以励其余。”“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三月丁未朔,以监察御史石抹元礼、郑达卿不纠举,各笞四十,前所遣官皆论罪。”(2)章宗时期的田仲礼,《金史·章宗本纪》云:“明昌六年(1195年)三月甲午,以翰林直学士孛术鲁子元兼右司谏,监察御史田仲礼为左拾遗。”(3)宣宗时期的田迥秀、粘割梭失,《金史·宣宗本纪》载:“贞祐四年(1216年)四年春正月癸亥,监察御史田迥秀条陈五事。”“兴定二年(1218年)六月,丙辰,遣监察御使粘割梭失往河中、绛、解等郡,同守土官商度可保城池。”(4)哀宗时期的乌古论不鲁剌,《金史·哀宗本纪》云:“正大五年(1228年)三月乙酉,监察御史乌古论不鲁剌劾近侍张文寿、张仁寿、李麟之受馈遗,曲赦其罪而出之。”

其四,载于志书部分的监察御史5人。按照卷数的先后顺序为(1)卷23《五行志》陈元升,“明昌四年(1193年)三月,师中曰:‘前监察御史陈元升得之于一司天长行。”(2)卷54《选举志四》李宝,“大定十一年(1121年),上谓宰臣曰:‘朕以此人(指李宝)干事,尝除监察御史,及为大理司直,未尝言情见一事。”(3)卷45《刑志》史肃、陶钧,“泰和二年(1202年),御史台奏:‘监察御史史肃言,《大定条理》:自二十年十一月四日以前······,是涉违枉。敕付所司正之。”“大定二十六年(1126年)监察御史陶钧以携妓游北苑,歌饮池岛间,迫近殿庭,提控官石玠闻而发之。”(4)卷48《食货志二》李炳,“旧尝以夫匠逾天山北界外采铜,明昌三年(1192年),监察御史李炳言:‘顷闻有司奏,······,止可于界内采炼。上是其言,遂不许出界。”

(二)《金史》之外材料记载的监察御史

载于《金史》之外史料的监察御史18人。主要载于金元人的文集中,如元好问的《遗山先生文集》7人,刘祁《归潜志》6人,王鹗《汝南遗事》1人,魏初《青崖集》1人。另外还有载于《畿辅通志》1人,碑刻资料《杨瀛神道碑》与《终南山仙真祖庭内传》各1人。具体为:

载于金元文集中的监察御史共15人,可分为两类:其一,载于《遗山集》与《归潜志》中的监察御史,都有自己独立的传记。如郭歧,《遗山集》卷28《费县令郭明府墓碑》;路忱,《遗山集》卷8《路转运忱》;杨慥,《归潜志》卷4《杨户部慥》;杨居仁,《归潜志》卷5《杨左司居仁》等。因此,这部分仅列举所在卷数。《归潜志》卷4杨慥、时戬、申万全、刘从益;卷5杨居仁、齐椿。《遗山集》卷8路忱;卷17张公著;卷20蒲察元衡、赵安世;卷21张汝明;卷22孙德秀;卷28郭歧。其二,《汝南遗事》中的乌古论胡屯,“监察御史乌古库里护敦珠(乌古论胡屯),字国保,兴定二年策论进士。”(8)《青崖集》乐夔,“蔡国武康张公自满城移治于保,时河朔未平,群雄蜂起。蔡喜收养士,类癸巳河南平如前狀元王鹗、监察御史乐夔、进士敬铉皆在其门下。”(9)

最后为载于志书和考古碑刻资料中的监察御史,共3位。《畿辅通志》李国棟“南乐人。明昌年第。御史。”(10)还有《杨瀛神道碑》(11)中的杨瀛,《终南山仙真祖庭内传》(12)里的吴士杰。

三、结语

金朝监察御史在皇统初年出现,伴随着金朝灭亡退出历史舞台。其人数徐松魏先生认为有96人,本文综合考察各类史料,搜出金代监察御史共105位。主要为汉人,其次为女真人、契丹人。人数集中于世宗、章宗和宣宗,以章宗朝的人数为最,占了总数的近三分之一。详细列表如下:

金代监察御史人数统计表

注释:

(1)脱脱等.金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1994.

(2)程妮娜.金前期军政合一的统治机构都元帅府初探[J].吉林大学社会学学报,1999(3)29-30.

(3)脱脱等.金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72.

(4)脱脱等.金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74.

(5)脱脱等.金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1158.

(6)徐松魏.金代监察御史官员的任选、奖罚及其作用——金代监察制度研究之四[J].北方文物,1900(2):67.

(7)注:《金史》与其它史料中有同一人时,以《金史》记载为主。以下列举出自《金史》中的监察御史,均为中华书局1975年点校本,恕不一一再注。

(8)[元]王鹗.汝南遗事[M].北京:中华书局,1985.

(9)[元]魏初.青崖集[M].台北:艺文印书馆,1959.

(10)栾保群校.畿辅通志[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

(11)北京市文物局.北京辽金史迹图志(下)[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

(12)上海书店.道藏(第十九册)[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金代
浅谈金代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辞》的伤痕与道义
激活乾安历史遗迹为吉林省全域旅游增添文化吸引
金代社会阶层间个体晋升的途径
浅议金代货币流通
从猛安、谋克官印看金代的尺度
海丰镇的兴盛与衰落
昌黎县康念坨村发现金代窖藏钱币
浅析金代佛教在上京地区的传播及发展
浅析金代红绿彩瓷器
承德县闫杖子村出土的金代窖藏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