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晚清第一批官派留学

2014-11-24毕研婷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4期
关键词:留学晚清教育

毕研婷

[摘 要]1872年晚清第一批官派留学对中国近代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清政府对西方文化主动吸取地尝试。本文从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论述了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必然性以及从一些主客观条件阐述了其可行性。

[关键词]晚清;官派;留学;教育

中国的官派留学历史,从1872年起拉开了清政府主动向西方学习的大幕。

1.历史背景

1.1经济的迟缓发展

“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能够料想到有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里呢?”[1]256差距就在这短短二百年间拉大了。两次鸦片战争对外赔款和因教案、商业纠纷而带来的地方性赔款给清政府的财政带来极大影响,使整个国家陷入经济窘境。

恰逢其时,19世纪60年代出现了一批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口号的洋务派。“其主要作用之一就是掀动了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的绿灯的电钮”[2]11。洋务活动从一开始运作,就出现技术、管理、外交人才的荒。由此,洋务教育应运而生。

1.2文化观念的改变与政治危机的加剧

“文明实际上是个无远弗届的帝国,而中国就是文明社会的本身”[3]605。在“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物以通有无”[4]767这种封闭狂妄的心态下,中国于宋之后就处于埋头酣睡之状。而西方诸国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打破中世纪的宗教束缚,逐渐将中国远远甩在身后。“其大炮之精纯,字药之细巧,器械之鲜明,队伍之雄整,实非中国所能及”[5]46。派遣留学——学习西方文化最直接有效的的途径被提上了日程。

1.3容闳等人的努力

“无容闳,虽不能一定说无留学生,即有也不曾如斯之早,而且派遣的方式也许是另外一种样子。”[6]2容闳自传中说“盖即受教育,则予心中之理想既高,更念中国国民,身受无限痛苦,无限压制。此痛苦与压抑,在彼未受教育之人,亦转毫无感觉,初不知其为痛苦与压制也。故予尝谓知识益高者,痛苦亦多,而快乐益少。”[7]27

他在大学毕业之前就立志“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8]28归国后,要做的就是将计划实施。1868年,容闳曾草拟四条计划,其中“此陈条之第一、二、四。特以为陪衬;眼光所注而望其必成者,自在第二条”[9]117第二条的内容是“政府宜选派颖秀青年,送之出洋留学以为国家储蓄人材。派遣之法,初次可先定120名学额以试行之。此百二十人中,又分为四批,按年递派,每年派送30人。此项留学经费,可于上海关税项下,提拔数成以充之。”[10]117

1.4中国出访使团的促成

1867年清政府派遣蒲安臣使团。出访中认识到必须“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然后可以渐图自强。”[11]1531868年签定了《中美续增条约》,其中第七条为:“嗣后中国人欲入美国大小官学学习各等文艺,亦照相等最优国之人民一体优待”[12]25。

1.5洋务派的推动

1871年,曾、李拟就《奏选派幼童赴美肄业酌议章程折》、《奏遴派委员携带幼童出洋肄业兼陈应办事宜折》,得到了慈禧的准许。

与保守派进行论战。倭仁的话最具代表性:“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数年之后,不尽中国之众咸归于夷不止。”[13]30-31奕等就此进行了驳斥。“夫天下之耻,莫耻于不若人。查西洋各国,数十年来,讲求轮船之利,互相师法,……独中国归于因循旧习,不思振作,耻孰甚焉?今不以不如人为耻,而独以学其人为耻,遂可雪其耻乎?”[14]25最终1872年向西方派出了中国第一批留学生。

2.晚清第一批官派留学的基本过程

1872年8月,第一批30名幼童从上海赴美留学。随后第二、三、四批各30人于1873年、1874年、1875年相继赴美。

“此学校至少能容学生30人…时有久居曾督幕府之刘开成者,奉派为该校校长……对于予之教育计划,尤报热心。此后四批学生,预备期满,陆续派送,皆由刘君一手料量,始终其事焉。”[15]124

幼童的家庭大多是受西方思想影响较深的。在曾国藩上奏的奏折中有这么一条:“挑选幼童不分满汉子弟”。但在这120名幼童中却没有一名是朝廷显贵子弟。容闳在其自传中作了这样的表述:“须身家清白,有殷实保证,体质经医士检验,方为合格。”[16]123

留学章程中有这条规定:“曾经读中国书数年,……资性聪慧,并通晓中国文理者,”[17]156“当1871年之夏。予因所招学生未满第一批定额,乃亲赴香港,于英政府所设学校之中,遴选少年聪颖而于中西文略有根底者数人,以充其数。”[18]124

2.1幼童的美国生活

“每一个美国老师家庭负责两个或四个幼童。英文合格的幼童,直接进入美国学校,不合格的在老师家接受个别补习,做入学准备。”[19]114这些留美的孩子们在督学“不及格者先给予极严厉的训斥,若再无长进,即遣送回国”[20]81的严格的标准下个个学习用功。

2.2留美幼童的撤回

1876年,清廷派吴子登出任留美幼童监督。。“吴似为中国‘守旧派派来,拟对‘肄业局有所行动的。”[21]35-47他一到任就对幼童严加训斥.容闳根据国内急需军事人才的要求:“予意欲送其入陆海军校肆业,乃致书美国国务院,求其允许。美国国务院复书,则以极轻貌之词,简单拒绝予请。”[22]141这成为守旧派撤回留学生的重要借口。“吴监督子登闻之,遂又兴风作浪,思设法以破坏此留学事务所。……遂乘机上封以奏,此百二十之学生,遂皆于1881年凄然返国。”[23]142吴子登借美国反华浪潮的迭起,乘机向清廷上奏,请将留学生撤回。

美国为什么会掀起排华风潮呢?美国在1868年同中国签定了《中美续增条约》除了有关派遣留学生的规定外,鼓励华工来美:“民人前往各国,或愿常住入籍,或随时来往,总听其自便,不得禁阻。”[24]342这一不设禁阻的条约使得到美华工激增。后美国资本家又感到中国工人过多,开始煽动起种族主义的排华运动。

3.结语

纵观晚清官派留美幼童的始末,我们可以看到它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不成熟的产物,但这种探索对今天的教育仍有一定的启示。它没有明确而具体的派遣目标,并且深受封建思想因素制约影响严重。它的准备和实施都没有整体观念和全局规划。无论是派遣留学生的机构设置还是选拔留学生的要求都并没有明文规定的那样,带有上层统治人员的个人色彩。

最后,晚清在封建社会末期盲目向西方仅仅学习技能,只能解决最表面的问题,无力根本摆脱困境。所以,我们不仅仅要重视科学技术的创新与生产力的发展,还要注重思想文化层面的取长补短,向西方汲取开放先进的思想。

注释:

[1]马克思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版256页。

[2]夏远东:《晚清洋务运动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版11页80页。

[3]章开沅:《比较中的审视: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版605页。

[4]萧一山:《清代通史》中册767页。

[5]李鸿章:《上曾相书》46页。

[6]舒心城:《近代中国留学史》,中华书局1928版2页。

[7]容闳:《我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东方出版社2006版27页。

[8]同上28页。[9]同上117页。[10]同上117页。

[11]中国史学会:《洋务运动》(二),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版153页。

[12]志刚:《初使泰西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版25页。

[13]《同治六年二月十五日大学士倭仁折》,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版30—31

[14]《同治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总理各国事务奕等折》,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版25页。

[15]容闳:《我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东方出版社2006年版124页。

[16]同上123页。

[17]中国史学会:《洋务运动》(二),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版56页。

[18]容闳:《我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东方出版社2006年版124页。

[19陈学恂、田正平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留学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114页。

[20]高宗鲁译:《中国留美幼童书信集》,华欣文化事业中心1982版81页。

[21]高宗鲁译:《中国幼童留美史——=现代化的初探》35—47页。

[22]容闳:《我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东方出版社2006版141页。

[23]同上142页。

[24]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美国史论文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年342页。

猜你喜欢

留学晚清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浅析留学博士的成长发展
论晚清民间戏曲中的“皇权隐退”
英国脱欧对我国赴英留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有情总被无情恼
浅析日本留学对日语专业大学生日语能力的影响
高中生留学预科类国际教育课程的互联网及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