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4-11-24张晓星
张晓星
笔者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对于如何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果有过思考,也有过实践。经过研究,笔者认为实行创新性教学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有很大帮助。要实现创新性教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必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学工作者有目共睹的,因此,平时的课堂教学必须形成较强的语文课程实践性态势。但在诸多的教学实践中,初中学生仍然还没有放开自己的学习,他们总是那样的畏首畏尾。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总感到自己对文学作品的感悟永远不可能彻底到位,再加之考试试题又是那样近乎神秘莫测,自己认真而又积极的思维总是不能把话说到点子上,总之一句话,就是自己缺少创新阅读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总是对自己怀有失望之心,在这种情绪下,要实现创新教学是不可能的,因为语文教学的创新离不开学生创新阅读的课堂实践。因此,要实现创新教学,就首先必须为学生建立起一种“我能行”的创新阅读信心。在平时的语文教学活动中,笔者注意把创新阅读的实践交给每个学生。
例如,教学《两小儿辩日》,虽然这是一篇文言文,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并不难理解,在学生扫除了文字方面的障碍以后,笔者将探究学习的重点放在了人物形象特征上。在让学生进行探究时,创造出“我努力、我成功”的氛围,这样,学生能较容易地进入角色。而在互动交流时,由于没有在表达上对学生进行一致性要求,学生更容易获得创新性表达带来的成就感。
二、必须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是创新阅读的主体,这应当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永恒话题。学生创新阅读主体地位的建立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或多或少地都在犯错,没有能够根据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语文学习的特点进行教学,在诸多探究学习活动中泯灭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要知道一个泯灭了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学生又何从去谈自主性的创新阅读呢?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极力爱护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时,学生就对这样的问题产生好奇心:文中的两小儿是否就是在讽刺嘲笑孔子?孔子作为一个古代伟大教育家为什么连这个简单的问题也不懂呢?对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努力地鼓励学生去自由表达,充分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
再如,教学《木兰诗》,这是一篇描写古代女民族英雄花木兰形象的诗歌,这首诗之所以能够千古流传,并成为我们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是因为作品的音乐性和生动性。在探究时,笔者并没有花过多的时间去让学生进行前置性的学习,因为那样极有可能会束缚住学生,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受阻。实际上,笔者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去自己发现问题,让学生抓住文中句子去发现花木兰,如读“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等你们所发现的是什么?读其他一些语句你们又发现了教法研究教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