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木散文诗选(三组)
2014-11-23王一木
王一木
王一木散文诗选(三组)
王一木
生活在别处
1.炊烟
目光的背后,总是炊烟。
无论季节如何变换,城市如何变化,每逢佳节,我总是那炊烟里不变的风俗。
在城市的风光中,生活了许多年,人们看到的,总是格式化了的名声和谦卑化了的习惯。岁月如洗,城市同化了所有的语言,同化了所有的房子、所有的单元,甚至连青菜萝卜都没有了方言的味道。
相同并不意味相识。对门就是陌生人的都市,没有诗意。我生活在谁都不知道的我之外,我的平实,我的厚道,我的傻气,我对荷塘的痴迷,对稻田的亲近,这些风俗,只在乡愁身边流传。
炊烟,是袅袅的炊烟。稻田,是金黄金黄的稻田。村庄和田野,是我生生不息的童年。
小河潺潺流水,荷塘阵阵蛙声。这是诗的生活,一种天与地的默契,物与我的和合。
生活在别处。我成了一种蛙声叫不回来的,流浪。
2.藩篱
常常,让心去适应陌生。
陌生是一堵藩篱,给人距离的时候,也能使人安宁。
年轻的时候,总是希望闯荡陌生,把自己放到格局之外;人到一定阶段,总是希望被陌生框定,守住一份尊严。
我总是生活在陌生之外,惯用的热情,屡屡口若悬河。那种伤害不管多么善意,多么意趣无穷,结果总是感觉心空落落的。
很纯真的心态,可以用来写诗,却无法养活你的现实。所以,我喜欢萍水相逢,这样感觉不到世态炎凉。偶遇善意,还会心生感激,触及某种光芒。我无法长时间刻意保持一种真实的伪装,伪装也许可以得到一些利益,却没有生命的芳香。
我的名字,常常被人填写成歌词,在我曾经常常去的地方唱响。甚至,有人把我编入故事,让我优裕地生活,上帝般思考。其实,那些都是我很陌生的季节:草长莺飞,一川烟雨。
生活在别处。我能适应的,是风雨;不能适应的,是童贞。
3.秋叶
站在秋的深处,婆娑的树叶,没了等待。有谁谙知,落叶的深刻在哪里?深秋的山间,静极。坐在林中听落叶的微响,我幡然悟道,原来叶落是归根的温情!
时光太匆匆,来不及品尝的细节太多。参悟,是一栋精致的别墅。我们常常在它的草坪上,嬉戏徜徉,流连忘返,却不曾登堂入室,释放生命。
落叶其实并没有离开。离开的,是季节,是感情。
我选择了一个雪夜,选择了雪后那片无遮拦的天空,在一片树林中等待。我等待的不是树叶,而是枝头破译季节的感觉。我的确怀念那片天空,那春意盎然的阳光和版画,以及充满生机的欲望,在那个雪夜之后,泊上了我心灵深处的春泥,渐生白色的翅羽。
新芽,是一首不朽的歌。源于冬天,源于雪,源于纯洁。
站在秋风中,看一眼树丫,我就禁不住热泪盈眶。
随手拾起一枚树叶,我阅读到的,不是秋,正是期待,无穷无尽。
生活在别处。生命总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崇尚简单
1.悠然见南山
常有人说,不要头脑那么简单,总是被人利用。
其实,我也渴望有几分城府,在下意识里默默地抹去那份简单。
可是,世道沧桑之后,又使我觉得,还是活得简单点好。
简单不是幼稚,简单是“君子之交淡如水”,这有什么不好?
简单可以心无旁骛,简单可以悠然自得。
活着,何必那么累?
像陶渊明一样生活,也许清苦,也许没有尊严,甚至有许多人鄙视你、欺侮你。
可像陶渊明一样活着,是一种境界。
陶翁的简单,是“带月荷锄归”的简单,也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简单。
沧海桑田。世外桃源,人们追寻了千年,可是人们一直不得其门而入。
最风光的人,心灵深处也有自己的桃源。实际上,桃源是什么?抑或就是:简单!
2.平平淡淡
复杂的社会,使我爱上了简单。
喜欢散文诗,是因为简单。
喜欢独处,是因为简单。
喜欢平平淡淡,也是因为简单。
衣服可以褪掉颜色,头发可以剪去岁月,月亮可以出来也可以隐去。
飞扬只是人生的一瞬,简单才是生活的本真。
简单可以务实,务实的生命才能厚重,才能永恒。
简单的人生才是真正享受的人生。睡到自然醒,随风见明月,简单、超然。
简单并不是不明理义,不晓世事,而是洞达、睿智。
邻家丈夫丢了摩托车,愁容满面,不思茶饭,妻子轻轻咕哝:“破财消灾,丢了就算了。”
瞧,普普通通—句话,简单得要命,却常能令人瞅见高山背后坦荡荡一片人生的平原。简单使人忘却许多忧愁烦恼,而多了许多轻松欢乐。
简单是一片阳光草地,可以放牧生命的真谛。
3.清风明月
崇尚简单,多源于对生命强烈的爱。
生命是什么?从哪里来,去哪儿了?清风明月,大地无语。
虽然生命是一个谜,生命的道理却非常简单——男人与女人共同组成人类,生与死共同组成生命的过程。
生的喜悦,死的悲伤,也是清风明月,简简单单,了然于心。
世界上最珍贵的玩石,如玉如珠,往往是最单纯的排列组合;世界上最透彻的生命哲理,也往往藏在最质朴无华的人生世界里。
“清风拂明月,明月拂清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最简单的诗句,往往透着最深的禅意。
一杯水,可解旅人之渴。
一盅酒,可尽宾主之意。
一纸书信,一条永远流不完的河流,淌着不尽的真诚与热情。
简单是生命的至境,是爱的终极。
4.一切随风
往事越千年。
有一天,我无意间翻开影集,猛然间发现自己曾经那么清瘦,那么弱不禁风,好像我是从时间的夹缝中挤出来的,一个穿越。
打开影集,往事历历。不知道这些往事这些记忆,千年之后又会在哪儿呢?
记忆总有百年的局限,生命也只有百年的孤独。
好在我发现,每一张照片都有一种令人眼神一亮的清纯,一种孑然一身的气象,一种截然不同的格局。
回头看,我觉得,我没有白活。保持一种简单,不易。百年又如何?
简单的气质,是鲜明千年的基因。虽陶翁之境界,却可有不可污染之信仰。得此性情,夫复何求?
简单像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时间不断解释的总是复杂,日月不断驱散的总是阴暗。岁月烂掉的,总是复杂和阴暗,但总是不烂的,是简单。
当然,总是不烂的,还有风过的痕迹。
让一切随风。
5.于无声处
常听人说,存在太复杂,世风日下,要学会保护自己,学会在复杂中生存。
弦外之音,是要学会深沉,学会心计,磨去棱角,圆滑溜须,泯灭童真。
人人若都能活得简单些,心地善良,正直达观,热情互信,抑或人间就是一个乐融融的世界。
我是不是太理想化,太单纯了?不错,时代在升级换代,生活的节奏还在加快,人们的观念也不断在变。但南风吹过,北风吹过,人类向善驱恶,渴望真诚互信,渴望正直正气的品操,岂能变?
生活本来可以简单些,那些仍为绝大多数人信奉着、遵从着、执行着的东西,如爱心,如友谊,如善良,如诚实……是那么高贵、大器,而又那么简单和纯粹。
我以为,高尚的品质,似乎没有一例来自复杂与阴暗,也没有一例需要躲避阳光。于无声处,简单总是一马平川,满城风絮。
我常常暗自问自己,人活着到底为什么?人生其实就是在寻找一个明确的答案。
不是天地,不是岁月,更不是金钱,我们不妨就把这个答案叫作:简单?
水月无声
1.山僧的脚步
水月可观。水月是物,水月非物。
人在尘世,没有的情绪,没有的欲望,常常会拾阶而上。那布满青苔的谶语,隐隐约约,多是谜一样的前世今生。
凭栏静听,依松远眺,山中钟声悠扬如梦。植物的语言,动物的性灵,经层层钟声的修炼,更加静谧,充满善念。
香火袅袅,人影绰绰。凝水凝月,避开烟火和喧腾。选择高度,选择清静,这是佛的性格。
岁月,是山僧的脚步,无声无息。
往事,则是香客遗留在寺庙的虔诚,无处不在。
山因水月而名显,水月因山而神圣。佛在深山,方寸之地,却是别样洞天。
佛是善的传说。庙宇是佛精致的手段,根深蒂固的姿式。于山水之间,涵养世俗之上的信仰。
水月是一种隐喻,水的文化,山的哲学。只有清净的山、清净的水和清净的心灵,才能接近空,触及相。
2.生命的莲花
经声琅琅,朵朵都是生命的莲花。
莲叶田田,滴滴雨露却在上座的眼里。一个个反反复复的日子,难道就是一个个需要参悟的水月:春去秋来,生命里有多少感伤是真?冬去春归,生命里又有多少欣喜是幻?
其实,生命是水月最大的禅机。真与幻,则是尘世和佛都祈愿的答案。
走近庙宇,心总有几分空灵。青灯冉冉,禅如雪。
命运是佛的偶然,并非前世的约定。对水对月,生命的真谛唯禅能够诠释。
禅说,迷蒙的阳光,稳住了佛的树枝;山中鸟鸣,穿透了岩石的深幽。是阳光,还是佛性?是鸟鸣,还是经声?是片段,还是结果?不可言说。
生命是禅,生命非禅。富极可禅,穷极也可禅。“明月松间照”是禅,“独钓寒江雪”也是禅。
禅是佛的暗示,水的语言,月的清辉,生命的境界。
3.无身空性
水是缘。
月是缘。
走出佛殿,心是空的,性是空的,缘也是空的。空,是佛化痛苦于无形的智慧,却于无声处,解构了我所有的品相,无身空性。
凝望郁郁葱葱的山和树、鸟和岩,迫不及待地回望来时的尘与土,我知道,一烟之隔的尘缘,才是我守望一生的诺言。
有人说,人生如梦,不如归隐山林。其实,水月最妙,也是一种缥缈,了无痕迹,空空,冥冥。有多少铅华真的可以超脱?孤灯明月,木鱼声声,菩提树前,岁月绿了黄,黄了又绿。少了尘世喧嚣,多了孤独轮回。
生命,可以生活在别处。现在和过去,前世和今生,只是佛预设的境域,在境域之外,抑或还有更高的天空,更蔚蓝的理念。
我的手指,触摸到了佛的高远。水一程,月一程。
在虔诚的梵音里,我缠绵的是禅机理趣,一缕缕,一丝丝,蔚然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