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律动,让智慧充盈课堂
2014-11-22刘思
刘思
[摘 要] “律动”是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儿童学习律动,不仅可以锻炼优美的体态,提高审美,更能开发智力,训练协调能力,使他们变得更聪明、更自信、更智慧、更健康活泼。总之,音乐教学中坚持律动教学能使学生寓教于乐,让音乐课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也为音乐课堂打开了一扇智慧之门。
[关键词] 音乐 律动 智慧 课堂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音乐教育强调的是以孩子为教学中心,他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音乐教育要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魅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美感,感觉美,欣赏美。
现在的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模仿、接受能力也较强,但同时也存在着缺乏自控能力、注意力分散的弱点。因此,在一堂音乐课里,一味要求孩子们在掌握基础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的静态教学中进行,这无异于捆绑了学生的手足,束缚了学生的头脑。而音乐教育中的律动教学形式,不仅能调动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兴趣,更适合小学生爱动的特点,是唱、动、表演等多门艺术的综合教学形式。在音乐教学中凡参与律动的孩子,对律动无不怀有浓厚的兴趣。然而这种兴趣又夹杂着孩子生性好动、好玩、好奇的特点。律动教学,从歌表演到音乐游戏、集体舞,既有自娱性的趣味,又有游戏性的组合,还有交流性的舞段,这为孩子们兴趣的满足提供了物质和精神上的丰富内容。我认为在音乐课堂引导学生情动、意动、乐动、善动、会动、行动,他们才会在动静结合的课堂中愉快地学习、主动地学习。如何引导学生将身体中个器官都充分调动起来,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真正投入到音乐的美好境界中呢?下面我就律动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及教学实践做以下简要论述。
一、情动,培养审美能力,打开智慧之门
音乐教学中的律动,是综合能力的培养。训练时常常需要有音乐伴奏配合造型。通过悦耳的音乐和优美的造型,孩子们不但欣赏美还能通过动作体现美。音乐游戏《保护小羊》通过表现凶恶的狼、可爱的小羊、小刺猬,教育了学生团结就是力量。《小青蛙找家》中活泼的小青蛙,教育了要学生爱动物。歌表演《洗手绢》,让学生能够体验劳动的快乐。以上这些活动使学生不仅学会了用动作表现音乐的含义,而且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陶冶了情操。音乐教室安排学生围教室而坐,这样能使学生之间互相观摩,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音乐课堂的智慧之门自然的被打开了。
二、意动,拓展音乐想象,点燃智慧火花
律动与音乐本身就是一对有机的结合体,是动作美与音乐美的交融。对歌曲熟悉了,对音乐理解了,一听到音乐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所以律动便是对音乐的感情的升华。在音乐中,创编一些动作进行律动,定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的内心体验与理解,拓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如《快乐的小熊猫》以活泼明快的旋律进入了第二部分,我就贴出第二幅画,启发学生想象:“我们仿佛看到了两只活泼可爱的小熊猫来到池塘边打水,摇摇晃晃地抬着水桶,穿过森林,走过小桥,仿佛还与小鸟致意问好。”接着随音乐的节奏与旋律,让学生戴好小熊猫头饰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律动。在整个欣赏过程中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还创造性地把音乐所表现的形象用动作表现出来。这样采用音画并用,声形结合,变无形的音乐为有声的图画,以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把欣赏和活动,感受和表现密切结合起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情感体验,又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也点燃了学生的智慧火花。
三、乐动,激发学习兴趣,走进智慧乐园
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有着定向和动力作用。杨贤江曾说:“学习成功的第一要素是学习的功课一定要适合自己的兴趣”。低段儿童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好幻想。这就要求教师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的“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激起儿童们的求知欲和求学的欲望”,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边唱边表演,随着音乐做各种律动,对音乐产生极大的兴趣。兴趣是律动的基础和源泉,成功中的喜悦和乐趣,会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低段学生音乐课律动兴趣的培养是学生徜徉音乐海洋的先决条件。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咎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乐于律动”正是把对孩子全面素质的培养提高这个“艰苦任务”变为孩子自己乐意接受的“宝贵礼物”的一种最佳形式,让他们愉快地走进智慧的乐园。如在学唱歌曲《小小的船》前,教师可以这样开场:“小朋友,今天我们要摇着小船去游玩。来,让我们摇着小船!”好奇心使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随着音乐旋律,孩子们摇着小船,渐渐驶入优美的境界中,哼起了旋律……又如欣赏管弦乐曲《快乐的小熊猫》时,让学生两人配合,手搭肩作抬水状,伴着乐曲和小熊猫一起欢快地抬水去,随着旋律的渐渐熟悉,活泼可爱,憨态可掬的小熊猫们汇聚一堂……
四、善动,发展创新思维,挖掘智慧灵感
迪斯尼乐园的创始人沃尔特?迪斯尼曾说:“如果你能想到,你就能做好。”平凡的话语中蕴含了重要的道理——创新思维的发挥极其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把学生在座位上解放出来。让他们不仅使用听觉、而且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加上视觉、触觉的活动,去把握、创造一些所联想到的形象表达。如让学生听第二册音乐游戏中想想做做的三段音乐。其中第二条旋律是一段低沉、缓慢的乐曲。先让孩子听一遍,接着,让孩子们插上思维翅膀想象着听一遍。他们听后,会认为是笨重的大象,慢吞吞的乌龟或者胖乎乎的小猪。然后,让学生按自己想象到的形象进行律动,孩子们在音乐声中手舞足蹈,表现各自想象的动物……森林音乐会开始了。这样,帮助学习进行多种感官综合运用的利用,发展学生再造想象和创造性想象的能力,深度挖掘学生的智慧灵感。
五、会动,突破教学难点,探寻智慧奥秘
3/4拍节奏,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与他们熟悉的2/4拍节奏有明显不同,学生觉得既不能拍手唱,也不好表演唱。所以在欣赏《布娃娃弹琴》时,好多同学都说歌曲不好听,这使我意识到学生对3/4拍歌曲的学习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于是在平时的律动练习中,我有意识的进行了3/4拍的听奏练习,用优美的律动来表现3/4拍节奏。在进行《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歌唱教学时,我做了充分的铺垫,当然也是用我们都熟悉的律动引入,之后利用多媒体和网上资源介绍黄河长江,再把歌词加入到我们优美的律动中去,学生做起来兴趣浓厚,在听赏了两遍范唱之后,学生竟能准确的跟唱了,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超出了我的想象,而且学生对律动的喜爱和有趣的律动创意让我感到很惊奇,让我感到了在他们的思想中有了更新的东西在悄悄的萌发……。
六、行动,激发创作热情,闪耀智慧光芒
音乐创作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音乐创作历来被认为是神秘莫测的。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发明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一直倡导创作、表演、欣赏三位一体的教学,通过歌、舞、乐综合教学给学生创造获得全面、丰富、综合的音乐审美体验的机会,从而打破了这种神秘的面纱。在小学音乐创作中配以音乐律动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例如在三年级的一次节奏创编教学中,我将创作和律动相结合,让学生写一写,并以各种形式的带声响的律动来表现,结果有的同学拍手,有的跺脚,有的学生对拍,有的敲击椅子,课堂气氛热烈而生动,学生思维的火花,创作的灵感在这律动中不断流露出来,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音乐是流动的艺术,而律动则是智慧的行为,是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坐着不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通过律动激发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体验,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艺术火苗在每个学生心中燃起。相信动起来,你的音乐课堂一定更精彩!让我们携起手来,为音乐课堂开启智慧之门,让智慧充盈课堂,让师生因为智慧而美丽,音乐因为智慧而流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