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动力
2014-11-22贺素梅
贺素梅
[摘 要]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设置的意义重大,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讨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等,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创设问题情境要有针对性、新颖性、层次性、开放性、互动性。
[关键词] 问题情境 创设 探究
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积累和更新日益加快的信息化时代,以“知识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学校教育应该向以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教育模式转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创设问题情境正是满足了学生的这一需要。问题情境教学就是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认知能力和学生的生活感知为前提,创设情境,以具体问题组织学生共同分析、研究探讨、得出正确结论的教学方式。
古人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问题,创设多方面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促使他们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进行质疑、推理、想象,极大调动学生的情感注意力,对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
1.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来自于好奇或心理上的某种满足。当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或活动表现出兴趣时,他的心理活动处于最活跃水平,这时的学习达到最佳的效果。学生都有着探究知识奥秘、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倾向和动机,问题情境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这些倾向和动机转化为实际行动,把学生的潜能较好地发挥出来。
2.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讨问题的能力
探讨,即对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在学习过程中,探讨表现为一种态度和能力,是对未知知识研究的欲望,或对某些结论勇于提出新的假设,并进行论证。考试题目设置的情境往往是课本中未曾出现过的,要求回答的问题可能是从未遇到过的,在这种情形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探讨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反映考生综合的学习能力,而且能够从侧面反映出考生追求真理,遇到困难不放弃、勇于挑战、勇于创新的意志品质等。因此,教师平时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逐步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围绕某类主题搜索、加工、处理应用相关信息,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就被培养出来了。
3.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我们的教学中应该努力创设合作式学习的情境,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能力搭建舞台。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为学生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合作,要求参与到活动中,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参与的乐趣,进而学会了沟通、学会了互助、学会了分享、学会了欣赏他人。
问题情境教学的关键就是设计富有意义的情境。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地认为问题情境教学,就是在课堂上运用提问的形式来完成的教学过程。一般的提问教学是针对某一知识来设计,主要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问题本身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而问题情境教学,“问题”已不只是其所涉及的知识,而是成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即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要让学生了解怎样去提出问题、怎样去解决问题,初步了解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认知策略。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动力?
二、创设问题情景的策略
1.情境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
首先,要针对情境材料设问。情境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平台。有效的情境问题犹如一根线,将教材的各个知识点有机地贯穿起来。有些教师在备课时花费了大量精力收集资料、制作课件,但设计的“问题”却往往与材料无关,直接过渡到教材内容“是什么”、“为什么”或“怎么样”等问题,因而这些情境材料有的仅仅只是起到导课引题的作用,或纯粹是一种摆设。其次,要针对学生实际设问。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情。作为个体的学生在认知、能力、觉悟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设计情境问题时就要联系学生,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能力,考虑个性差异,从学生的不同需要出发,设计出不同水平的问题,以体现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和学生的学习个体的差异性,让绝大多数学生从“陪读”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参与教学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和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情景问题设计要有新颖性
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将外部刺激内化为主体感受的心理体验过程。一般的说,设疑角度越新颖越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探究心理。因此,问题设计要善于变换角度,要有新鲜感,以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启发学生的思维,以此来激发其学习动机和意志情感,促进其思维、创造能力的发挥。例如:图片展示:北京2008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火炬(祥云瑞霭)、奖牌(金玉良缘)、中国代表团的领奖服、礼仪小姐的颁奖礼服、寓意“天圆地方”的“鸟巢”与“水立方”建筑等。播放视频:“中国风”扮靓奥运村片段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片段。(1)找一找:北京奥运村有哪些“中国元素”?(2)说一说:在图片和北京开幕式中有哪些“中国元素”?(3)议一议:在我们的家乡,还有哪些独特的“中国元素”?
精美的图片,精彩的视频,熟悉的情景,新颖的设问,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畅所欲言。使学生在领略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的同时,真正感受到文化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3.情境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
教师要创设“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架设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使学生能够以现有的知识去吸纳、同化新知识,发展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体现在情景问题的设计上要把握好难易度、分层设疑;问题的呈现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情景问题的设计必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思维难度上呈梯度状态。对于难度过大的问题要细化,分解成几个具有铺垫性、层次性的小问题,才能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使课堂教学渐入佳境。
4.情境问题设计要有开放性
问题越开放,越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强化他们的探究欲望。开放性的情景问题能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和自由发挥的机会,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更好地促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如结合民主监督的知识,谈一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渠道监督本地政府的工作;作为中学生,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参与民主决策。在“文化塑造人生”中,设计“谈谈在你们读过的书或看过的影视作品中,对你影响最大的是什么?为什么?”
政治教师要努力设计一些具有悬念、后果不同、答案不一的问题,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思维模式的构建,彻底打破单向思维、定式思维的束缚;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社会现实问题,留给他们广阔的思维空间,以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5.情境问题设计要有互动性
良好的问题设计是沟通教师、教材和学生的“桥梁”,是催醒学生求知欲的春风,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通过有效的问题设计,在教与学、学与学的情境互动中,形成一个多维的情境互动交流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变为学生知识意义主动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则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三、创设问题情境中的注意事项
1.摆正位置,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问题情境中情境的设置、讨论的组织、悬念的设计都离不开教师,教师的作用既是传授者、又是指挥者、组织者。不容置疑,教学的目的是传授知识,问题情境教学其特点就是不仅注重知识传授,而且重视传授科学的探究方法。在课堂上教师要不断地设置情境,制造矛盾,引起争论,激发学生的思维;要各组巡视,从中恰当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发言;要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即使学生有不正确的看法也要分析,找出其中利于深入解决问题的端倪,揭示给学生进一步探讨。
2.加强对学生性格和情感背景的了解
在了解学生性格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调控学生表达情感的习惯,对于内向型的学生可以让其多参加活动,提问时“强迫”他们多表达内心的体验,让他们不得不表达情感。因为外向型学生特别善于表现,教师也乐于这些学生的配合,往往忽视了内向型学生,长此以往,即使想表达的学生也往往缺少机会而更加沉默,这对其正确的情绪表达是不利的。对外向型学生,他们的情绪容易激动,教师要通过强调纪律,控制这部分学生的情绪。
3.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充满感染力的语言
创设问题情境是否有效达到目的离不开教师快速融入情境的能力,教师要身体力行,才能带动学生一起体验。教师在课堂中的情感应随着教学情境的要求而产生。同时,不断增强自己的语言感染力。
创设问题情境是影响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因素,创设问题式情境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合作能力的一项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思想政治教师通过深入地分析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来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 濮存德 时敦友.运用问题教学培养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6(3)
[2] 洪艳梅:基于问题情境的动态教学模式初探[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