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文本更深处漫溯

2014-11-22黄晓莉

新课程·小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解读对话深度

摘 要:教师在备课环节应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文本解读上,老老实实地解读教材,踏踏实实地依据自己班级的学情来设计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应给足时间让学生去阅读,并和学生一道走入文本、深入思考、反复品味、细细揣摩,这样的解读才能走向文本深处。

关键词:文本;解读;深度;对话

【背景分析】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六组第二篇精读课文,作者用准确生动的语句,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形象地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瑰丽风光和丰富物产,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在带领学生充分感知了课文在写作上的特点,初步掌握了作者的观察方法,领悟了作者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上的妙处后,针对课题《富饶的西沙群岛》的“富饶”一词,我鼓勵学生质疑,叩问题目,领着学生走向文本深处。

【案例】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全文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可你们读读课题,你发现什么问题没有?

生:既然课文写的是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可为什么课题是《富饶的西沙群岛》,而不是《美丽的西沙群岛》或者《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呢?

师:看来大家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但是考虑到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咱们不急着解答。首先我想请同学们再次回到课文中去,想想你从文中的哪些内容读出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又从哪些内容读出了西沙群岛的富饶呢?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中对五光十色的海水的描写读出了西沙群岛的美丽,从第三至第六自然段中对海底、海滩和海岛的描写读出了西沙群岛的富饶。

师:你的表达非常清晰。但是真是这样吗?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真的可以完全割裂开来吗?

生:我觉得第三至第六自然段中写到的“美丽的珊瑚、蠕动的海参、威武的龙虾、奇怪的贝壳、笨重的海龟”,其实也能体现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再说了这些物产也离不开美丽的海水呀!要是没有海水的孕育,哪来这些丰富的物产呢?

师:的确如此,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是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如果要把它们截然分开的话,那么美丽的西沙群岛将会失去她一半的风采。

生:既然她的“美丽”与“富饶”是不可分割的,那为什么课题不用《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呢?

师:是呀!我也觉得纳闷呀!咱们还是到课文中去寻求答案吧!看看西沙群岛的美丽是一种怎样的美丽。

生1:这是一种对人们有好处的美丽。

生2:如果说西沙群岛是一个人的话,我觉得她既有美丽的外表,又有美丽的心灵。

生3:我觉得西沙群岛有了这些丰富的物产,就显得她更加美丽了。

师:是呀!美丽的不一定富饶,而富饶的就一定是美丽的。初看上去,只有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写西沙群岛的美丽,只有细细品读,你才会发现,西沙群岛的美丽无处不在。现在让我们饱含深情地朗读课文的结尾一句,再次体会她的“美丽”与“富饶”吧。

【反思】

当前的不少课堂,初看不失为一节好课,教师情感充沛热烈,学生情绪空前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然而细细想来,这样的活跃却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学生的体验流于肤浅,感悟缺乏个性,对话流于形式。其中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教师在解读教材时浅尝辄止,不费心力,导致学生所接收的语文信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于永正老师说:“这法儿那法儿,没有读懂教材就没法儿。”因此教师在备课环节应当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文本解读上,老老实实地解读教材,踏踏实实地依据自己班级的学情来设计教学。二是教师在课堂上没有给足时间让学生去细读文本。往往是在学生匆匆读了一遍课文之后,就开始了热闹的合作讨论。阅读教学是一次学生与文本、教师、同学、自我的深层次对话,教师在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静静地读书,独立地思考,让他们自由地徜徉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自己的看法。同时,教师要在适当的时机去启发、唤醒学生,和学生一道走入文本、深入思考、反复品味、细细揣摩,这样的体验才会富有深度,这样的对话才能提升质量,这样的解读才能走向文本深处。

参考文献:

[1]干国祥.生命中最好的语文课[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05.

[2]王先华.简析初中语文课堂的感性与个性教学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2.

作者简介:黄晓莉,女,1976年9月出生,本科,就职于江西省上饶市第十五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解读对话深度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解读日本摄影家植田正治的摆拍写实现象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