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语文经典,享受教学精品
2014-11-22鲁小玲
摘 要:生活中,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教学也是如此。评课是校本教研、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最有效的模式。通过评课,同事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评课还对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交流经验、了解动态都有着积极的作用。结合同事廖老师的一堂课引发了一点思考,她的教学设计巧妙、目標明确、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受益无穷,值得在以后的教学道路中借鉴学习。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在我校“三人行”教研活动中,我细细聆听了廖春燕老师给我们带来的一堂阅读教学课《最后一头战象》。廖老师她那清新自然的教态、温婉动人的语言、合理巧妙的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颇受启发。
一、扶放结合,长文短教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情感深沉、内涵丰富、篇幅较长的动物小说,全文接近2000字。廖老师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课文浓缩成四个小标题。于是,执教第二课时伊始,就带领学生通过抓小标题的形式回顾课文内容,既理清了文章脉络,又为后面的教学腾出了时间,可谓一举两得。然后引导学生重点学习“重披战甲”部分,引领学生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关键词语进行有感情的品读,从而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如,嘎羧如此激动,是因为什么呢?“斑斑血迹”记载着什么?……在一遍遍有感情的朗读之后,交流体会出了嘎羧丰富的情感。
二、放飞想象,填补空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说过:“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成为知识的创造者。”这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思考、选择、质疑、积累、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得到张扬。
文章中的嘎羧有灵性、重感情,俨然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通过阅读不难发现,其实这篇文章还有很多的空白点需要学生去思考。廖老师牢牢地抓住这一点,时时不忘训练、发展学生能力。在本堂课上,这样的地方很多,如:(1)“嘎羧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这块“亲了又亲”的礁石也许是什么?学生通过想象,交流道:“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鲜血的伤心之地。”(2)在嘎羧“久久凝望”中,它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通过交流,猜想嘎羧是在重温二十六年前那场激烈的战斗,怀念在这里牺牲的那些战友们,回想自己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英勇豪迈……就是这样,通过一次次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实现学生的自我建构,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加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三、指导学法,展现过程
在重点段落的阅读中,我们更是惊喜地看到廖老师努力体现着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用课文这个例子让学生得意、得言、得法。在教学中,我们没有看到以往教学中大量存在的逐词、逐句的内容分析,廖老师巧妙地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融入对文本的“读”中。在读书中,引导学生运用抓重点词语、展开想象、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感受嘎羧情感;在读书中,引导学生逐步发现动物小说的写作特点。这节课,读得充分,读得有过程、有方法,读得深入。
另外,廖老师教态自然、基本功扎实过硬、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课前准备充分……可圈可点之处不胜枚举,是一堂成功的阅读教学课,值得我学习!
参考文献:
吴英.品味语文,享受课堂[J].成功:教育,2012(03).
作者简介:鲁小玲,女,1984年12月出生,本科,就职于重庆市巫溪县珠海实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