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4-11-22王志辉

新课程·上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投篮应用题冠军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试着从自身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内容选择——让数学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案例1:百分数的意义导入

师:同学们,昨天体育课我们班举行了投篮比赛,从赛场得到部分信息是(其中投篮次数等到学生讨论后呈现):

师:三位选手中,谁是冠军呢?

生1:三号选手是冠军,因为他投中的最多。

生2:我觉得没有办法选择,因为我们不知道他们投了多少次?必须知道投的次数。

教师(呈现投篮次数):你有办法知道谁是冠军呢?

学生讨论后汇报如下。

师:现在,能看出谁是冠军吗?

生:比较难。

师:谁来想个办法?

生:通分,把它们变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师:现在看,哪位选手投得最准?因此我们应该选几号选手当冠军?

生齐声:我们应该选择二号选手当冠军。

师:像这样90/100的分数,还可以写成“90%”(板书),读作百分之九十,像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百分数,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百分数的意义。(板书:百分数的意义)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材中呈现的例题虽然也源于生活,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还有一定的距离,在引入时改为“投篮问题”,由于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活动,感到特别亲切。同时,故意设下“陷阱”——谁是冠军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只有学生自己的生活才是学生体验过的,也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背景及意义。

二、内容重组——让数学贴近学生的认知结构

案例2: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旧知识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皮亚杰语)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重视原有认知结构中的固着点是否基础坚实,另一方面要注意学习过程尽可能有利于学生高效地实现固着。也就是说,让学生在坚实的智能基础上,尽可能缩短固着点与新知识之间的距离,这种问题空隙越小,学生的学习就越容易成功。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运用商不变性质,使学生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原本的难点变得简单而又容易理解。

三、习题开发——赋予常规习题以新的活力

教材中的习题大多是封闭题,条件和问题框定,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是标准化的。因此,我对课本习题进行开发,赋予常规习题以新的活力。

(一)变单一为综合

1.联系生活实际。

案例3:学习利息的计算后,提供以下材料,让学生解决:

这是银行几种存款的年利率表,王老师有10 000元钱要存入银行,怎么存最合理呢?这样的问题,又有哪个学生不愿去动脑思考呢?

解读: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看待、分析、解决问题,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2.联系各科知识。

案例4:学了百分数的意义后,请学生用百分数表示下列成语:

十有八九 百里挑一 百发百中 一箭双雕 事倍功半 事半功倍

解读:“数学课就是做题目,一点意思都没有。”这是一个学生的心里话。确实,我们的数学教学曾经是纯粹的题海战术。在注重个性发展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今天,习题设计与各科知识联系,既有趣,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何乐而不为呢?

3.联系前后知识。

案例5:在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练习中,提供以下材料:

六(1)班有男生35人,女生24人。( )?

你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计算后再改为已知男生,求女生的应用题;或者已知女生,求男生的应用题。你有什么发现和收获?

解读:将分数(百分数)乘除三类应用题串成一线,连成一片,沟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一节课40分钟完成三课的内容,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实现了教学的高效性。

(二)变封闭为开放

开放题例

1.画一个半径为2cm的圆,并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改为:给你一个圆,并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单向变为多向)

2.李师傅每小时生产零件12个,比张师傅每小时多生产。张师傅每小时生产多少个?改为:李师傅每小时生产零件12个,( )。张师傅每小时生产多少个?(条件、问题由指定变灵活)

3.某公园只售两种门票,个人票每张10元;10人一张的团体票每张80元,购买10张以上团体票者可优惠30%。西门小学六年级353人逛公园,按以上规定买票,最少应付多少钱?(富有挑战性)

解读:开放性习题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打破思维定式,寻找非常规的解题途径,又由于其灵活、开放、富有挑战性的特点,更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

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当让学生每节课有实实在在的收获,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感性到理性,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

作者简介:王志辉,男,本科,就职于浙江省龙游县西门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转化思想策略研究。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试着从自身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内容选择——让数学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案例1:百分数的意义导入

师:同学们,昨天体育课我们班举行了投篮比赛,从赛场得到部分信息是(其中投篮次数等到学生讨论后呈现):

师:三位选手中,谁是冠军呢?

生1:三号选手是冠军,因为他投中的最多。

生2:我觉得没有办法选择,因为我们不知道他们投了多少次?必须知道投的次数。

教师(呈现投篮次数):你有办法知道谁是冠军呢?

学生讨论后汇报如下。

师:现在,能看出谁是冠军吗?

生:比较难。

师:谁来想个办法?

生:通分,把它们变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师:现在看,哪位选手投得最准?因此我们应该选几号选手当冠军?

生齐声:我们应该选择二号选手当冠军。

师:像这样90/100的分数,还可以写成“90%”(板书),读作百分之九十,像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百分数,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百分数的意义。(板书:百分数的意义)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材中呈现的例题虽然也源于生活,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还有一定的距离,在引入时改为“投篮问题”,由于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活动,感到特别亲切。同时,故意设下“陷阱”——谁是冠军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只有学生自己的生活才是学生体验过的,也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背景及意义。

二、内容重组——让数学贴近学生的认知结构

案例2: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旧知识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皮亚杰语)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重视原有认知结构中的固着点是否基础坚实,另一方面要注意学习过程尽可能有利于学生高效地实现固着。也就是说,让学生在坚实的智能基础上,尽可能缩短固着点与新知识之间的距离,这种问题空隙越小,学生的学习就越容易成功。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运用商不变性质,使学生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原本的难点变得简单而又容易理解。

三、习题开发——赋予常规习题以新的活力

教材中的习题大多是封闭题,条件和问题框定,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是标准化的。因此,我对课本习题进行开发,赋予常规习题以新的活力。

(一)变单一为综合

1.联系生活实际。

案例3:学习利息的计算后,提供以下材料,让学生解决:

这是银行几种存款的年利率表,王老师有10 000元钱要存入银行,怎么存最合理呢?这样的问题,又有哪个学生不愿去动脑思考呢?

解读: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看待、分析、解决问题,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2.联系各科知识。

案例4:学了百分数的意义后,请学生用百分数表示下列成语:

十有八九 百里挑一 百发百中 一箭双雕 事倍功半 事半功倍

解读:“数学课就是做题目,一点意思都没有。”这是一个学生的心里话。确实,我们的数学教学曾经是纯粹的题海战术。在注重个性发展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今天,习题设计与各科知识联系,既有趣,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何乐而不为呢?

3.联系前后知识。

案例5:在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练习中,提供以下材料:

六(1)班有男生35人,女生24人。( )?

你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计算后再改为已知男生,求女生的应用题;或者已知女生,求男生的应用题。你有什么发现和收获?

解读:将分数(百分数)乘除三类应用题串成一线,连成一片,沟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一节课40分钟完成三课的内容,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实现了教学的高效性。

(二)变封闭为开放

开放题例

1.画一个半径为2cm的圆,并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改为:给你一个圆,并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单向变为多向)

2.李师傅每小时生产零件12个,比张师傅每小时多生产。张师傅每小时生产多少个?改为:李师傅每小时生产零件12个,( )。张师傅每小时生产多少个?(条件、问题由指定变灵活)

3.某公园只售两种门票,个人票每张10元;10人一张的团体票每张80元,购买10张以上团体票者可优惠30%。西门小学六年级353人逛公园,按以上规定买票,最少应付多少钱?(富有挑战性)

解读:开放性习题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打破思维定式,寻找非常规的解题途径,又由于其灵活、开放、富有挑战性的特点,更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

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当让学生每节课有实实在在的收获,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感性到理性,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

作者简介:王志辉,男,本科,就职于浙江省龙游县西门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转化思想策略研究。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试着从自身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内容选择——让数学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案例1:百分数的意义导入

师:同学们,昨天体育课我们班举行了投篮比赛,从赛场得到部分信息是(其中投篮次数等到学生讨论后呈现):

师:三位选手中,谁是冠军呢?

生1:三号选手是冠军,因为他投中的最多。

生2:我觉得没有办法选择,因为我们不知道他们投了多少次?必须知道投的次数。

教师(呈现投篮次数):你有办法知道谁是冠军呢?

学生讨论后汇报如下。

师:现在,能看出谁是冠军吗?

生:比较难。

师:谁来想个办法?

生:通分,把它们变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师:现在看,哪位选手投得最准?因此我们应该选几号选手当冠军?

生齐声:我们应该选择二号选手当冠军。

师:像这样90/100的分数,还可以写成“90%”(板书),读作百分之九十,像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百分数,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百分数的意义。(板书:百分数的意义)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材中呈现的例题虽然也源于生活,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还有一定的距离,在引入时改为“投篮问题”,由于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活动,感到特别亲切。同时,故意设下“陷阱”——谁是冠军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只有学生自己的生活才是学生体验过的,也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背景及意义。

二、内容重组——让数学贴近学生的认知结构

案例2: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旧知识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皮亚杰语)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重视原有认知结构中的固着点是否基础坚实,另一方面要注意学习过程尽可能有利于学生高效地实现固着。也就是说,让学生在坚实的智能基础上,尽可能缩短固着点与新知识之间的距离,这种问题空隙越小,学生的学习就越容易成功。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运用商不变性质,使学生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原本的难点变得简单而又容易理解。

三、习题开发——赋予常规习题以新的活力

教材中的习题大多是封闭题,条件和问题框定,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是标准化的。因此,我对课本习题进行开发,赋予常规习题以新的活力。

(一)变单一为综合

1.联系生活实际。

案例3:学习利息的计算后,提供以下材料,让学生解决:

这是银行几种存款的年利率表,王老师有10 000元钱要存入银行,怎么存最合理呢?这样的问题,又有哪个学生不愿去动脑思考呢?

解读: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看待、分析、解决问题,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2.联系各科知识。

案例4:学了百分数的意义后,请学生用百分数表示下列成语:

十有八九 百里挑一 百发百中 一箭双雕 事倍功半 事半功倍

解读:“数学课就是做题目,一点意思都没有。”这是一个学生的心里话。确实,我们的数学教学曾经是纯粹的题海战术。在注重个性发展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今天,习题设计与各科知识联系,既有趣,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何乐而不为呢?

3.联系前后知识。

案例5:在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练习中,提供以下材料:

六(1)班有男生35人,女生24人。( )?

你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计算后再改为已知男生,求女生的应用题;或者已知女生,求男生的应用题。你有什么发现和收获?

解读:将分数(百分数)乘除三类应用题串成一线,连成一片,沟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一节课40分钟完成三课的内容,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实现了教学的高效性。

(二)变封闭为开放

开放题例

1.画一个半径为2cm的圆,并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改为:给你一个圆,并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单向变为多向)

2.李师傅每小时生产零件12个,比张师傅每小时多生产。张师傅每小时生产多少个?改为:李师傅每小时生产零件12个,( )。张师傅每小时生产多少个?(条件、问题由指定变灵活)

3.某公园只售两种门票,个人票每张10元;10人一张的团体票每张80元,购买10张以上团体票者可优惠30%。西门小学六年级353人逛公园,按以上规定买票,最少应付多少钱?(富有挑战性)

解读:开放性习题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打破思维定式,寻找非常规的解题途径,又由于其灵活、开放、富有挑战性的特点,更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

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当让学生每节课有实实在在的收获,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感性到理性,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

作者简介:王志辉,男,本科,就职于浙江省龙游县西门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转化思想策略研究。

猜你喜欢

投篮应用题冠军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比投篮
没有冠军的赛跑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