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高校党课教育有效性的一点思考

2014-11-22李淑红

新课程·上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党课有效性

摘 要:高校党校是加强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和党性修养的阵地和熔炉。学生作为高校党员的主要构成部分,其先进性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党课教育。近年来,经调研和长期的工作思考,因党课设置、师资和受教育主体等原因,党课效果有些不理想。为新形势培育更多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党员,从党课有效性切入做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高校党校;党课;有效性

有效性指特定实践活动及其结果在满足相应主体需要方面表现出的积极性,即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党课的有效性是党课及其结果在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提升方面表现出的积极性,即党课目标的实现程度。有效性分三层:党课目标的有效性,体现在教育目标的制定、修改、执行及实现完善的整个过程中;课堂的有效性,是一种现实有效性,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中。党课授课过程的有效性更是一种动态运作,在运作过程中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积极配合,需要一个“抬头率”“兴趣点”,同目标的有效性一样,只有遵循这个动态运行原则,党课授课过程的有效性才能得以体现;后期辐射的有效性,是一种潜移默化、长远的有效性的考察,要对受教育者产生深远影响。

一、现状及不足

1.笔者对某高校党校培训主体(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支部书记委员等)进行抽样调查得出:党课教育缺乏对学员责任意识的培养。通过对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一份调查发现,13%的被调查者认为入党是一种荣誉,22%被调查者认为入党是更多的发展机会,9%的被调查者认为入党是一种精神支柱,18.5%的被调查者认为入党是一种政治资本,近37.5%的被调查者认为入党是一种责任和义务。从党课教育的内容来看,近50%的被调查者认为党课教育应该加强责任意识的培养。综上所述,1/5的学生党员认为入党可以获得较多的发展机会,把入党作为找到好工作的投资。

2.缺乏对党课设置多样性的安排。党校学员参与培训的内容、时间、地点均为党校统一安排,这有利于加强对学员的管理,节省成本、便于操作等诸多优点。但在党校培训的实践中不同的学员是有着不同的个性化需求,统一安排会出现党校教学上的时间安排与常规的教学、实践冲突,因其内容整齐划一亦即缺乏针对性和现实性,而不能满足学员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得党课设置的灵活性以及多样性欠缺问题浮现出来,部分学员的兴趣爱好得不到满足,教学的有效性也因此受到影响。责任意识的培养,不能简单地通过课堂授课、听报告、看视频等方式获得,而要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和培养。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有65%的学生认为党课教育重理论轻实践,两者缺乏有效的结合,以至于理论都变成了“空中楼阁”。党课教育不走出教室、报告厅,不深入社会现实,党课教育就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党课实践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可以深化大学生对党的基本知识的理解,更能推动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体验与认识。

3.兼职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素质水平影响党课教育的质量,制约着党课教育功能的实现。兼职教师主要由五部分构成:党政领导、党政部门工作人员、党建辅导员、党支部负责人(高年级的学生党员负责,接受辅导员指导),除此之外,还有少部分专业教师。调查发现有42.5%的被调查者认为党课工作者对党务工作一知半解没有起到表率作用,57.5%的被调查者认为党课工作者缺乏党建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辅导员和相关的任课老师在党课教育工作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有些高校辅导员人数不足,在兼职辅导员的选任上条件有所放松,这就存在一些辅导员本身就不是党员,思想政治上并不成熟,却负责学生党建工作的现象。而更严重的一种现象是,有的任课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正确的评价我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的专业课教师只负责知识的传授,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推到了辅导员和“两课”教师的身上,没有认清自身的言传身教的作用。

二、发展方向和空间时间的延展

1.党校党课的发展方向。党课要结合实际,“缺啥补啥”。教育内容上,从知识传授型党课向思想提升型党课的转变。党课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员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党性修养,知识的传授不可或缺,但不是最终目标,应该更加重视思想认知的升华而非仅仅停留在知识学习上。为了便于考核,很多培训设置了量化的考核指标。设置考核指标,是增强培训效果的有效手段。但在指标设置上,可以调整为更多地考察思想认识上。模式上,从传统的课堂型党课向实践课堂的转变。传统课堂无外乎课堂授课、听报告、看视频等。而实践课堂也就是第二课堂,即社会实践。党建社会实践跟普通意义上社会实践有些区别,要通过实践达到提升学员党性修养、理想信念教育的目的,所以学院和学校要为学生搭建一些教育意义强又有实际内容的实践基地、实践活动。

2.党校党课空间时间的延展。当代大学生对自己的发展道路都有一些明确的预期,对政治进步有明确的要求。但在思想中存在着浮躁轻率、入党动机功利化以及政治辨别力较低等问题,因此塑造学生的良好人格显得尤为必要。由于学生在政治理论学习方面的自觉性相对薄弱,传统的培训项目不能放弃。除此之外,应开拓新的领域。创新办学理念,开设网上党校,加强对学员日常学习、生活的渗透,实现党校教育空间的延展。将党校规章制度、培训资料、资源信息、最新理论动态等输入网络平台,有利于学员课余时间的查阅与学习;开通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丰富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效果;开通党校师生互动交流平台,便于党校教师实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并进行引导;开辟专栏展示社会主义发展的成果及党员的先进性事迹,让学员从事实中真实感受党员的先进性。设立党校跟踪考察制,充分利用各方合力加强对学员的持续性考察,实现时间上的延展。在考察中,充分听取任课教师及学生的意见,对于大众反映差的学员,提出具体改正意见甚至重返党校回炉学习。

三、有效性措施

1.创新培训模式,将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在了解学员需求,坚持按需办学的前提下,设置党校培训的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将党的历史、党的基本路线与方针、学生入党具体的程序及思想上的要求等入党必备知识设置为必修课;将思想理论教育学、政治理论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课程设置为选修课,由学员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进行灵活选择,更多体现在教学中的人文关怀。通过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结合,来实现党课设置的灵活性、人本化以及多样性,并最终促进党校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有些高校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工作中将党校教育与学生文化素质课教育相结合,给学生专门开设党的知识选修课,课程考核合格的学生既发党校学习证书,又记文化素质课学分,很受学生欢迎,这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2.课程内容上实现传统课堂教学内容的转变,增加时代需求内容,就是增加时事热点、党政大事方面的专题讲座,让学生紧跟党的最新理论政策和国际形势,关注时政;实现传统课堂到实践课堂的转变,组织学员在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中增强对党的认识。目前,高校学生工作系统已开始深入社区,设立科学商店,帮助居民普及科学知识这一做法,经证明是富有成效且深受欢迎的,学生从服务他人当中促使自身素质的提高。充分利用学校附近的社区资源,与社区党校优势结合,针对性开展实践。

3.党校兼职教师队伍要做到择优录取,严把大门,让真正具备专业素质、政治素养,有一定教学水平和党性修养的教师走向讲台,提高传统党课的质量;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不仅仅局限在党课课堂上,要发挥高校全员育人的教育模式,让更多的专业课教师也担当起“党课”教育的工作,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自我修养和政治水平。

参考文献:

[1][美]R.E.安得森.社会环境中的人类行为.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1988.

[2]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党务通:基层党务工作手册.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3]孙亚玲.现代课程与教学研究新视野文库: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李淑红,1981年出生,女,现工作于华东政法大学党校;上海师范大学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党史与党建。

猜你喜欢

党课有效性
《党课开讲啦》节目为讲党课“打了样”
七一智库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乡村党课可以这样上
七一智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乡音党课”可以多一些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库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有效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