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灵感,彰显个性

2014-11-22周龙祥

新课程·上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个性创新情感

摘 要:“学校教育应该促进人有个性地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真正价值。”在儿童美术创作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激发灵性,培养儿童积极的情感;开拓思路,引导儿童关注生活;张扬个性,发挥儿童的创造精神;鼓励儿童大胆表现。

关键词:情感;生活;创新;个性

在儿童美术创作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激发孩子的灵感,倡导个性的大胆表现。近几年教学中,笔者做了一些开放式美术创作教学探究,引导儿童在有限的教学环境中尽可能地自由发展,表现个性。

一、培养情感,突显灵性

只有让孩子的眼光和思想“流动”起来,才会激发他们的智慧和灵性。教师既要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状态有所了解,同时又要有意识地将自身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情感体验通过语言、表情、手势等呈现给学生,形成一种有情感的教与有情感的学的良性循环机制。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各种办法创设情境,努力调动学生积极的思想情感,如,看一段录像片、回忆生活的一个片段、讲一个故事、听一段音乐、描述活动的一个场景等等。如,在指导“游泳”命题创作时,我先进行启发引导:你游过泳吗?或者你看到别人游过泳吗?你能说说是怎么游的吗?能不能试着做做游泳的姿势呢?就这样,在回忆、描述和体验中,学生唤起了以往的经验,激起了兴趣,也就出现了一幅幅鲜活的作品。

二、关注生活,再现灵感

生活是艺术表现的源泉,在儿童的生活中,有着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教学中,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发现,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美术学习、创作内容,将会使孩子们在创作中拥有丰富的题材,不会再为不知道画什么而抓耳挠腮了。

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从儿童经验和生活出发,往往可以激发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兴趣。秋风习习,各种颜色、不同形状的叶子像蝴蝶般飞舞,发动学生采集各种树叶召开一个色彩斑斓的赏叶会,那是多么开心的事啊!教师引导学生将采集来的树叶进行归类,然后探讨:可以用这些美丽的叶子做些什么。让大家在群体合作的氛围中画画自己喜欢的树叶,用树叶贴画、拓印,还可以和同伴一起自制叶片标本……对此,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展示自己成果时的一张张自豪、喜悦的笑脸,真令人感动。在这样生活化的美术学习、创作活动中培养了儿童的合作、探究意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激发创新,彰显个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必须在教学的各个方面倡导个性化,让学生有更丰富的表现领域,在工具、材料、技巧、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尝试新的工具材料和不同的表现手法,能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充分尊重了学生个性表现的自由权利,满足儿童的好奇心。硬笔和软笔如水彩笔、蜡笔、钢笔、记号笔、荧光笔等,干性和湿性颜料如水粉、水彩、国画等,各种表现技巧如拓印、刮刻、滴墨、点染等……每一次尝试都会带来不同的画法和效果,每一次尝试都会带给学生新奇与喜悦,增强了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美术课堂上,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大大限制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教学中,采用自由组合的小组合作教学形式,为他们创设敢于表现、乐于表现的空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春天的花”创作活动时,以大组的形式进行描绘春天百花盛开的比赛,让全班学生分成四大组,分别在教室周围的四条长卷上合作一幅百花图。学生有的蹲,有的爬,有的是自由的喜悦,有的是大胆的表现。在教学“面具创作”这一课时,孩子们戴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面具手舞足蹈、兴高采烈的样子感染了我们每个人。

新理念指导下的儿童美术创作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术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多读一些书,多了解一些人文精神的有关资料,注意艺术资料的积累,更深刻地理解美术教育的文化性质。另外,教师还要深入学生,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创作出有个性、充满童心和灵性的美术作品。

参考文献:

李珊珊.试论美术教学中情景教学的优化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08(01).

作者简介:周龙祥,男,出生于1975年11月,本科,就职于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平川中心学校,研究方向:美术教学。

猜你喜欢

个性创新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