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美育中情感因子的发掘

2014-11-22李瑞芳

新课程·上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发掘幼儿教育美育

摘 要:使幼儿萌芽审美情趣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基本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以外,教师在具体的实施操作中,要重视幼儿的情感因素,使幼儿在美术教育中受到熏陶和启迪。

关键词:幼儿教育;发掘;美育;情感因子

学习和掌握简单的美术活动知识、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表现力,使幼儿萌芽审美情趣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基本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幼儿顺利地把自己的想法、情感借助于美术这一载体有效地表达出来。促使幼儿的认知情感、能力、个性诸方面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善于发现闪光点,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

这点很重要,在日常的美术活动中,常常会出现幼儿对活动不感兴趣,情绪不高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得太难了,感到茫然,不知从何下手,没了热情;另一方面是学得太简单了,太容易完成了,激发不了创作欲望。面对这样的幼儿,教师必须有针对性的提出新目标、新要求,想办法提起幼儿的兴趣和热情。

一次绘画课上,我正在辅导小朋友画小花伞,晨晨跑过来向我告状:“李老师,苗苗在纸上乱画。”我跑去一看,可不,满纸画的都是小点点。苗苗紧张地看着我,我蹲下身子问她:“为什么不画小花伞?”苗苗说:“我不会画小花伞,我就画了这些小雨点,因为下雨了才会用小花伞呀。”听了这些话,我庆幸没有乱发脾气,苗苗想得多好呀。我马上将苗苗的画介绍给了小朋友,苗苗特高兴。这时,我又启发道:“下小雨怎么画?”苗苗想了说:“小点点画少一些”“那下大雨呢?”“小点点画多一些,大一些。”苗苗越说越兴奋,创作的欲望蠢蠢欲动。“请你教给小朋友画小雨点吧!”我提出了最后一个要求,苗苗开心的去做了。更为可喜的是,接下来苗苗在与小朋友互动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小花伞的画法。最终苗苗完成了一幅优美的雨景图。

从这一事例中可以看出,只要对任何事激发出了热情,幼儿就会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每个幼儿都有闪光点,教师恰当的肯定和适当的引导,会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切记教师主观片面地对幼儿的行为下结论,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二、用心观察、用情观察,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

生活经验的积累不足,影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主动积极性的发展,影响美术教育活动的质量。引导幼儿学会观察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基础。这种观察必须是一种用心用情的观察,才能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

记得那次游戏活动结束后,幼儿没有去玩玩具,全都围在了动物饲养角,是什么在吸引他们呢?原来孩子们在争先恐后地给小兔子喂吃的呢。只见兔子的三瓣嘴在不停地动,太多的食物令它们吃不过来了。看到孩子们这么喜欢小动物,我没有制止他们的行为,也蹲在了孩子们中间。我的参与令孩子们更兴奋了,纷纷诉说着小白兔的故事。也许是我们的声音太大了,小兔子受了惊,吓得躲进了房子里。孩子们急了,一声声呼唤着:“小兔兔,快出来。”“小兔兔,我给你喂好吃的。”可是无论怎么叫,小兔子就是不肯出来。有些孩子急得快哭了:“李老师,小兔子不理我们了。”“李老师,小兔子不爱我们了。”我告诉他们,是因为我们的声音又大又乱,吓坏了小兔子,请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有的说:“我给它唱歌,它一听高兴了,就出来了。”“我轻轻地叫,它会不会出来?”我没有评价主意的好坏,而是将主动权交给了孩子们,他们用很轻的声音呼唤着小兔,用好听的歌声呼唤着小兔。“小兔子乖乖,快点出来,我们爱你!”“小兔子,你看,我们给你拿了这么多好吃的,你快点来吧。”过了一会,小兔子试探着露出了头、露出了身体、露出了尾巴,看看没有危险又一蹦一跳的来到孩子们的面前,放心地吃起了食物,这下孩子们高兴了。趁着这个机会,我给幼儿布置了观察小兔的任务。大家边看边说边讨论,很快都掌握了小兔的基本外形特征,了解了小兔的生活习性。事后,我组织了一次绘画活动,孩子们画出的小兔都不再像以前那样单调了。有的小兔在吃草,有的小兔在睡觉,还有的小兔在玩游戏。画面生动了,充满了生活情趣。

幼儿是通过观察认识世界的,也是通过观察表现万物的。单调、刻板的观察只是走马观花的做样子,而能激发幼儿获得情感共鸣的观察,才能深深地将万物印在幼儿的脑海里,才能丰富幼儿的想象,才能通过稚嫩小手展现出异彩纷呈的世界。

三、加大欣赏的力度、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在美育体系中,欣赏是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欣赏过程中,幼儿用脑去想象、理解,用语言、动作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体验审美的乐趣,获得“亲近艺术”的独特感受。不同年级的幼儿有不同的审美态度,他们一般按自己的喜好接纳美术作品。教师就应当多选择可以令幼儿“一见钟情”的作品让他们欣赏。

听过故事《小马过河》的幼儿,对马有了兴趣。我便将国画大师徐悲鸿的《骏马图》介绍给了他们,孩子们一下子被形态各异的马吸引住了。他们用稚嫩的眼光审视着名画,不去探究画法技艺,而是充满同情的在猜测:“它们累不累?”“它们在干什么?”“它们要到哪里去?”……有些幼儿已是迫不及待地学起了马跑。幼儿在他们的世界里认识了马,了解了马。

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最常见的就是幼儿之间互相欣赏和自赏了,幼儿更容易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同时在这种欣赏过程中,还伴随着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和情感的流露。

四、真诚合理的进行美术评价

评价幼儿的美术活动不到位,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幼儿参加美术活动的积极性。教师不能笼统地、敷衍地进行,像“很好”“不错”“一般”“不好”“糟糕死了”这些词不能出现在评价幼儿的美术活动当中。幼儿不理解就会把教师的评价不当回事,严重地会伤害到幼儿的自信心,从此对美术活动不再有兴趣。当幼儿完成一幅作品时,教师应有耐心地倾听幼儿的想法。给予幼儿的是一些更好的建议,以商量的、尊重的口吻与幼儿一起品评作品。

儿童的美术心理有涂鸦期、象征期及图式期三个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儿童进行美术表现的形式和内容有所不同。感知美、表现美、创造美是赋予美术教育的重任,教师应在具体实施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充分尊重幼儿的情感世界和表现方式,使幼儿主动愉快地接受美的熏陶,创造出更美的世界。

参考文献:

宁冬梅.让儿童文学课动起来[J].教书育人,2002(15).

作者简介:李瑞芳,女,本科,就职于甘肃省天水市第一幼儿园,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猜你喜欢

发掘幼儿教育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