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师资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2014-11-22罗燕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国的全面推进,高中历史教材也发生了变动,对高中历史教师在思想、知识面以及灵活变通力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学生因材施教。结合多年教学心得和体会,通过分析和反思高中历史教师当下的教学现状,探讨如何培养并提升他们的师资素质。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师资素质
新课改要求教师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拓宽相关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并运用教材知识,灵活变通处理历史图文关系,教学方法和内容尽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以及教材的安排因材施教。所以要想用好这套新教材,教师应努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并创新教学方法,从整体上规划知识结构,这样教师才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教好高中历史这门课程。
一、高中历史教师师资素质发展面临的挑战
新课标在历史课程基本理念方面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以学生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过去只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改变过去只重视学习的结果,不重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的传授;改变过去大纲中笼统和模糊的思想教育目标,提出具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要求。这对高中教师传统的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发起了挑战。另外,新课标在课程设计上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标中的必修课包括三本历史课本,以25个专题的形式展现学习内容,打破了原有历史学科的系统性教学模式。这种呈现方式体现了高中课程的针对性和教育性,但是对高中历史教师原有的专业知识、教学方式以及课程观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促进高中历史教师师资素质发展的对策
1.培养专业素质发展意识
教师要想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首先得有发展意识,同时还要具备主动学习的精神。高中历史教师在发展专业素质时,要认识到发展的意识是进步的内在动力,不仅可以促使自我专业素质的提高,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自身在专业发展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2.提高专业知识
提高教师专业知识首先要重温大学专业课程,包括经济学、民族史、文化史、军事史等内容,以达到深化专业基础知识的目的。其次,要利用闲暇时间丰富自己的社会文化知识储备,例如法学、文学、外国史等,以便在课堂上将历史教学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除此之外,高中历史教师还要尽量多地去了解与历史教材相关的一些自然科学常识,比如天文、地理、数学、化学和物理等各方面的知识。
3.提高教学技能素质
教学技能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特别是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教师教学技能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素质,首先要形成良好的备课习惯,因为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重要保障,也是教师责任感和事业心的具体表现。其次,在课堂中高中历史教师还要熟练掌握依据不同教学内容施以不同教授方法,具体包括:启示性的讲授法、交流性的探讨法以及寓教于乐的情感教学法等,以便从总体上来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最后,教师在课堂中应尽量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史实视频、教学辅助工具等,让课堂更加生动,学生更易理解。
4.升华专业精神
(1)教师应通过自我调节的方式消除职业倦怠感,坚定自己的最初理想,拓宽专业知识面并提升专业化水平。(2)在现代化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历史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塑造学生人格和发展学生个性,以学生和自身的终身教育为教学目标。
5.重视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是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教学能力以及教研能力非常有效的一种学习手段,其主要包括专业知识的稳固和更新、高等教育中所学专业知识与高中教学实际需要掌握的衔接、丰富的教学理论和具体实践中的技能技巧等。国家及其相关部门应注重对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可通过定期组织他们专业更新知识的学习和教学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自身水平和教学技能;或者组织课程教学比赛激发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和学习的动力。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应以历史学科为切入点,从个人、社会和国家等层面来探求促进师资素质发展的策略,通过培养自身专业发展意识、提高专业知识和相关的教学技能等方式,来改善当前新课改与师资力量之间的矛盾,促进高中历史教师在师资素质方面的提升。只有在充足的教学实践和不断的自我学习中逐步提高,高中历史教师才能适应新课改标准下的历史教育需要,成为有科学的教育思想、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者。
参考文献:
[1]朱煜.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3,9(11):48.
[2]孙大家,邓瑾.浅谈高中新课程改革下历史教师的应对策略[J].新课程,2012,5(12):58.
作者简介:罗燕,女,江苏省宜兴市人,1981年出生,本科学历,就职于江苏省宜兴市阳羡高级中学,研究方向:高中历史教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