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男孩与“蝴蝶效应”
2014-11-22杨柳岸
杨柳岸
刘爱玲发表在《延河》2014年第三期的小说《意外角色》,如果用新闻报道的语言来写,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个名叫辛晓毅,来自农村的19岁在校大学生,在一家医院里准备持刀行凶,被及时赶到的防暴警察现场抓获。
但正如小说所写,男主人公辛晓毅绝非是一个暴徒。尽管在他短短十九年的人生经历中,有过太多的“角色”,但最终“暴徒”这个“角色”却怎么也和他联系不起来。当然,世间之事总会有个因果, “暴徒”这个“意外角色”也不会是空穴来风。那么,在这个男孩身上发生过怎样的“蝴蝶效应”?不妨让我们一一考量,辛晓毅曾有过的诸多“角色”。
少年的他,应该和绝大多数孩子一样有过快乐的童年。他是父母的独生子,是父母爱情的结晶。在他上初二的时候,父亲离家去打工却再也没有回来,于是他成了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这算是他第一个“意外角色”罢?他和母亲相依为命,他学习刻苦认真,考上了县城重点中学。母亲在县城边打工做生意边陪读,终于有一次母亲因劳累而病倒,“命倒是保住了,就是落下了后遗症,行动不方便,说话也口齿不清。”他无法继续上学了,和母亲回到农村老家,小小的他似乎也要成为一名农民,但他还没有放弃上学的希望,边照顾母亲边自学,并把他想参加高考的愿望告诉老师。在老师的建议下,他带上稍有好转的母亲,在学校附近租房,既能照顾母亲生活,又能准备参加高考。曾经参加过高考的人都知道学习的辛苦,再加上生活的艰难,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是多么不容易。
好在天助自强者,辛晓毅考上了大学。这篇小说的叙述就是从他得知考上大学这个消息开始的。像他这样生长在孤儿寡母之家的农村孩子,竟然考上了大学,这成了村上的一个事件。辛晓毅成了村上这几年难得一见的大学生,这算是村里的“意外角色”了。可是,高兴过后,还是老问题,他们家的经济现状,母子二人的日常生活都困难,哪来的钱上大学呢?即使他辛晓毅能去上大学,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谁来照顾呢?好在乡亲们集资了一笔钱,学校又给他们母子单独提供了一间宿舍,供他母子二人生活与学习。学校能为他们母子搞“特殊化”,也算是人性化管理的一个案例了,想必辛晓毅一定心存感激。事实上他也用行动证明他的感激之心,他又要上课学习,又要照顾母亲的日常生活,还要在学校食堂打工,并顺便兼任捡垃圾的“角色”。当然,在大学里捡垃圾这个“角色” ,有点不太好,所以他不想让人知道。可以说,他忙碌并快乐着,生活促使他充当各种另类的“角色”。如果没有后来发生的事,那么他此前的种种事迹,足够使他成为代表正能量的“角色”了。
但是,发生了意外。他偶尔得知在校外给学生当家教可以挣更多的钱,于是他也想一试。去家教的路很远,他只得买了一辆旧自行车。在一次家教的路上,他骑自行车撞了一位老人。从小说描写的情形来看,很有可能的情况是,那位老人是故意在辛晓毅经过的那一瞬间倒在路上让他撞,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碰瓷”。而辛晓毅当时也顾不上许多,抱老人去医院抢救,但他身上所有的钱也不够缴医疗费,而那老人的儿子又粗暴不讲理,以他父亲的生命为赌注强迫辛晓毅交五千元。从这一点就可看出这对父子有问题。失去理智的辛晓毅见医院见死不救,便抢过手术刀劫持女护士,想让其先救人,于是出现了“暴徒持刀行凶”的一幕。这是辛晓毅在紧张状态下获得的“意外角色”。
年仅十九岁的辛晓毅,扮演过太多的“角色”:懂事的儿子,刻苦的好学生,失去父亲的孩子,失学的农村孩子,孝子,村上的秀才大学生,大学校园里的特殊学生,偷偷地捡垃圾的大学生,当家教的大学生,而他最后一个 “意外角色”便是“准备持刀行凶的大学生” 。其实,他还可以有一些“角色”,比如“见义勇为” 。那个倒地的老人,他不知道是他撞了还是老人先前就倒在地上的,他不容多想就送去医院。可是,阴差阳错,他反倒成了“持刀行凶的暴徒” ,这突如其来的“角色” ,真让人意外。
小说结尾一句话是:“辛晓毅发现自己彻底失语了。”一个刻苦懂事、质朴善良、有孝心的孩子,竟然成了“持刀行凶的暴徒” 。读完小说,我也一时失语了。也许,在中国,还有着很多的辛晓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