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信用与银行信贷间替代关系的实证分析
2014-11-21杜伟万里洋李爽
杜伟+万里洋+李爽
内容摘要:新的经济周期下,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融资渠道,商业信用成为企业融资渠道的另一种主要来源。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商业信用与银行信贷之间存在一定比例的替代关系,同时发现企业资产负债情况等因素对企业的商业信用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改革中国金融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商业信用 银行信贷 替代关系
引言
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正规的融资平台,随着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其他非正规的融资渠道也变的不可或缺,商业信用便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在各国已经得到广泛运用。例如Atanasova和 Wilson(2004)的研究表明80%的英国公司向客户提供商业信用,Fisman和 Roberta(2002) 研究的面板数据研究显示,金融体系发展薄弱的国家,行业中使用更多商业信用的企业具有较高增长率。同时商业信用作为一种企业间的延期支付方式,在市场不断开放的背景下,这种短期融资方式与银行的资金信贷模式是否会形成冲突,还是会作为一种缓解企业间资金链短缺与银行资源配置效率不足的互补方式,两者之间关系如何不得而知。关于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二者之间的关系,大部分学者基于供需双方的角度,认为商业信用在银行信用受阻时,商业信用更容易发生作用,二者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主要分为替代性融资理论、融资比较优势理论和信贷配给理论。其中替代性融资理论认为,商业信用的大量存在,主要原因是信贷过程中,信贷接受者尤其是在货币紧缩时期,由于较高的贷款利息限制,企业难以获得充足的银行贷款,这些企业就会求助于供应商,需求导向促使商业信用成为银行贷款的替代者。现有文献资料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在转型期的中国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二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丰富资料与参考。在新形势新经济周期的背景下,本文试图结合最新的知识背景与数据,进一步拓展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
实证分析
(一)变量设计
本文实证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商业信用与银行借款之间的关系,本文以商业信用为因变量,银行借款为自变量,将问题转化成考察银行借款系数的符号及其显著性。除了银行借款,影响商业信用的主要因素还包括企业内部融资能力、盈利能力、企业营运能力、企业成长能力、总体负债情况。因此,本文也将上述因素作为控制变量,此外,还加入了一个反映中国背景的变量—国有股比例。
1.商业信用。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公司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之间的关系,公司作为银行贷款的接受方,同时在商业信用融资渠道中,企业从上游企业获得资金支持,在财务报表中应主要体现为应付账款。因此,参考陆正飞等(2009)的研究, 兼顾企业规模的影响,本文以应付账款比例(PR) 作为企业通过商业信用进行短期外部融资水平的替代变量。
2.银行借款。银行信贷是指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本文选取企业每年的贷款利息支出在总资产中所占比率即应付利息比率IR作为解释变量。因为国内企业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利息支出能很好地反映银行的借款情况。同时,由于我国利率相对稳定,在一定时间跨度内浮动很小,而企业从其他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利息支出相对较少,兼顾数据来源的便利,本文直接选取利息支出占总资产的比例作为银行信贷的代理变量。
3.控制变量。影响商业信用的因素除解释变量之外,考虑到实证研究的真实有效性,根据Loof(2004)的研究,设计以下外生控制变量:企业规模(SIZE,衡量企业规模的大小)、现金充裕度(CFO,反映企业内部现金充裕情况域融资能力)、盈利能力(PROFIT,表示企业一定时期内盈利能力)、企业营运能力(VOLA,反映一定时期内企业财务运行情况)、企业成长能力(GROWH,衡量企业未来时期的发展空间)、总体负债情况(DEBT,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此外,还考虑了企业产权性质(STATE,考虑中国背景下的企业性质)见表1。
(二)样本处理
为了反映最新经济周期内,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本文选取了2009-2013年作为研究时间段,研究样本均为沪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均来自于锐思(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数据筛选遵循以下原则:首先考虑到研究领域的特性,去除了融资方式与资产负债等具有特殊性的金融行业公司;其次是本文剔除了主营业务收入非正、应付账款或应收账款为负以及数据有异常的公司;最后剔除了数据缺失或失真的公司。通过筛选,得到面板数据模型所需的样本168个。
(三)面板估计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IR与被解释变量PR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商业信用与银行信贷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替代率约为17.31%,其经济含义为银行每降低100元信贷,企业就会通过商业信用融资17.31元,信贷市场中,商业信贷会对银行信贷形成部分的抵消作用。
同时,DEBT和PROFIT的P值分别为0.002,0,这表明资产负债率与主营业务利润率对商业信用也具有显著影响,并且影响系数分别为0.022725,-0.07352。资产负债率与商业信用是正相关关系,对此的解释是:资产负债率是反应企业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当资产负债率高时,企业往往是通过商业信用等举债方式来融得更多的资金。此外,资产负债率也反映了企业的举债能力,此指标值较高的企业违约性都较低,因此这些企业往往受到上游企业的青睐,从而可以获得的商业信用也多。而主营业务利润率与商业信用是负相关的关系。
此外,根据估计结果发现,企业规模、企业成长性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并不显著,对此的主要解释是:由于现在国内金融体系的不健全,规模小的企业会受到一定的银行信贷约束,为扩大发展,会努力通过其他方式融资,例如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素质以求获得较多的商业信用。与此对应的是,大规模的企业不仅在银行信贷方面有优势,又具有良好的信誉等级,在商业信用方面也能具有很好的市场竞争力。所以由于金融市场制度的不健全,规模因素对商业信用影响不显著;而企业的成长性是企业自身素质的体现,作为提供商业信用的上游企业,它的选择会考虑到企业的自身素质,因此企业素质会进一步影响自身商业信用的获得情况,而体现企业素质的相关信息在一定时间内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较难获得,因此商业信用的提供方在现实中很难对其他企业的成长性、资产管理能力等做出准确判断(尤其是中小企业),进而影响其提供商业信用多少的决策。endprint
结论与建议
商业信用作为一种重要的债务融资模式,在新的经济周期背景下,伴随着信用体系的不断发展,其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呢?本文利用我国沪市A股上市公司2009-2013年数据,以企业内部因素为控制变量,对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从全体样本上来看,当前经济形势下,商业信用和银行信贷之间呈现显著替代关系,即获得较少银行贷款的企业会将目光转向寻求商业信用融资,二者的替代比率为17.31%。一方面说明了随着经济发展,上市企业在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说明商业信用在我国是一种相对廉价的融资方式,与银行信贷相比, 商业信用具有一定的融资比较优势。
第二,由实证结论可以看出,控制变量中的负债、企业内部融资能力以及国有股比例等对商业银行融资具有决定性作用,主要是因为这些指标多是衡量企业自身素质的影响因素,这些微观指标更能体现出企业潜力,较好的企业形象与管理能力较容易获得上游企业的青睐;而企业规模、成长性等因素随着市场制度的不断健全,这些制约商业信用发展的因素作用日益消减。
根据以上研究和相关结论,本文认为,为促进金融融资市场的进一步繁荣,缓解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企业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行动努力:
首先,商业信用作为银行融资体系的重要替代方,在企业受到银行信贷束缚时,应该考虑将商业信用这种主要的替代性融资渠道作为参考,扩展资金链来源,以便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其次,企业在发展商业信用时,不仅会受到金融体系的制约,也会受到来自企业自身制约因素的影响。所以企业在不断拓宽其商业信用的规模时,更多的应该是考虑企业自身素质,只有不断提高企业内部微观指标,展现良好的企业素质和发展潜力,才能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最后,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上市企业,相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无论是融资渠道还是融资规模都相对有限,所以中小企业更应注重发展商业信用,借助不断成熟的市场,规避信息不对称等不利因素,通过商业信用等其他融资渠道补充自己的发展。
参考文献
1.Fisman,I. L. .Trade credit,financial intermediary development,and industry growth [J].Journal of Finance,2003(58)
2.Atanasova,C.N. Wilson. Disequilibrium in the UK Corporate Loan Market[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04(28)
3.陆正飞,杨德明.商业信用:替代性融资还是买方市场[J].管理世界,2011(4)
4.Loof,H. Optimal Capital Structure and Technical Change[J].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2004(15)endprint
结论与建议
商业信用作为一种重要的债务融资模式,在新的经济周期背景下,伴随着信用体系的不断发展,其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呢?本文利用我国沪市A股上市公司2009-2013年数据,以企业内部因素为控制变量,对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从全体样本上来看,当前经济形势下,商业信用和银行信贷之间呈现显著替代关系,即获得较少银行贷款的企业会将目光转向寻求商业信用融资,二者的替代比率为17.31%。一方面说明了随着经济发展,上市企业在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说明商业信用在我国是一种相对廉价的融资方式,与银行信贷相比, 商业信用具有一定的融资比较优势。
第二,由实证结论可以看出,控制变量中的负债、企业内部融资能力以及国有股比例等对商业银行融资具有决定性作用,主要是因为这些指标多是衡量企业自身素质的影响因素,这些微观指标更能体现出企业潜力,较好的企业形象与管理能力较容易获得上游企业的青睐;而企业规模、成长性等因素随着市场制度的不断健全,这些制约商业信用发展的因素作用日益消减。
根据以上研究和相关结论,本文认为,为促进金融融资市场的进一步繁荣,缓解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企业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行动努力:
首先,商业信用作为银行融资体系的重要替代方,在企业受到银行信贷束缚时,应该考虑将商业信用这种主要的替代性融资渠道作为参考,扩展资金链来源,以便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其次,企业在发展商业信用时,不仅会受到金融体系的制约,也会受到来自企业自身制约因素的影响。所以企业在不断拓宽其商业信用的规模时,更多的应该是考虑企业自身素质,只有不断提高企业内部微观指标,展现良好的企业素质和发展潜力,才能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最后,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上市企业,相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无论是融资渠道还是融资规模都相对有限,所以中小企业更应注重发展商业信用,借助不断成熟的市场,规避信息不对称等不利因素,通过商业信用等其他融资渠道补充自己的发展。
参考文献
1.Fisman,I. L. .Trade credit,financial intermediary development,and industry growth [J].Journal of Finance,2003(58)
2.Atanasova,C.N. Wilson. Disequilibrium in the UK Corporate Loan Market[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04(28)
3.陆正飞,杨德明.商业信用:替代性融资还是买方市场[J].管理世界,2011(4)
4.Loof,H. Optimal Capital Structure and Technical Change[J].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2004(15)endprint
结论与建议
商业信用作为一种重要的债务融资模式,在新的经济周期背景下,伴随着信用体系的不断发展,其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呢?本文利用我国沪市A股上市公司2009-2013年数据,以企业内部因素为控制变量,对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从全体样本上来看,当前经济形势下,商业信用和银行信贷之间呈现显著替代关系,即获得较少银行贷款的企业会将目光转向寻求商业信用融资,二者的替代比率为17.31%。一方面说明了随着经济发展,上市企业在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说明商业信用在我国是一种相对廉价的融资方式,与银行信贷相比, 商业信用具有一定的融资比较优势。
第二,由实证结论可以看出,控制变量中的负债、企业内部融资能力以及国有股比例等对商业银行融资具有决定性作用,主要是因为这些指标多是衡量企业自身素质的影响因素,这些微观指标更能体现出企业潜力,较好的企业形象与管理能力较容易获得上游企业的青睐;而企业规模、成长性等因素随着市场制度的不断健全,这些制约商业信用发展的因素作用日益消减。
根据以上研究和相关结论,本文认为,为促进金融融资市场的进一步繁荣,缓解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企业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行动努力:
首先,商业信用作为银行融资体系的重要替代方,在企业受到银行信贷束缚时,应该考虑将商业信用这种主要的替代性融资渠道作为参考,扩展资金链来源,以便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其次,企业在发展商业信用时,不仅会受到金融体系的制约,也会受到来自企业自身制约因素的影响。所以企业在不断拓宽其商业信用的规模时,更多的应该是考虑企业自身素质,只有不断提高企业内部微观指标,展现良好的企业素质和发展潜力,才能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最后,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上市企业,相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无论是融资渠道还是融资规模都相对有限,所以中小企业更应注重发展商业信用,借助不断成熟的市场,规避信息不对称等不利因素,通过商业信用等其他融资渠道补充自己的发展。
参考文献
1.Fisman,I. L. .Trade credit,financial intermediary development,and industry growth [J].Journal of Finance,2003(58)
2.Atanasova,C.N. Wilson. Disequilibrium in the UK Corporate Loan Market[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04(28)
3.陆正飞,杨德明.商业信用:替代性融资还是买方市场[J].管理世界,2011(4)
4.Loof,H. Optimal Capital Structure and Technical Change[J].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2004(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