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5+1”教学模式效果研究

2014-11-21聂勋科

教育界·下旬 2014年10期
关键词:就业质量毕业生中职

聂勋科

【摘 要】面对学生生源素质“双差”的中职教育,各种教育模式层出不穷,衡量教育模式效果的无疑毕业生最后走向社会后社会的评价。重庆市工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全面实施“5+1”教育教学模式,通过实施前后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对比研究发现,“5+1”教育教学模式对加强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职 毕业生 就业质量 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国家设立重庆市为直辖市以来,重庆市的经济发展都在以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两江新区的设立更是为重庆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强心剂,使得重庆经济发展速度已步入健康快速轨道。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很多制约发展的因素,其中人力资源的短缺已经被政府多次提到议事日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向企业输送更多更好的职业技术人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之一,但是面对中职学校培养的毕业学生存在着专业技能力差、敬业精神差、遵章守纪差、适应能力差、跳槽频繁、用人单位不满意等突出问题。如何贯彻执行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目标,建立以就业为导向,强化以德为先,德能并举的教育教学改革,是改变中职学校毕业生职业素养现状,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重庆市工业学校以此为目标,从2011年开始大力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环节中全面推行和实施“5+1”职业素养教育模式,所谓“5+1”职业素养教育模式,就是对职业学校的所有课程(包括实习实训课),以2节课为单位,在每次上课开始后和结束前,分别进行5分钟和1分钟的职业素养教育,使职业素养教育“天天讲”“节节讲”,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教育教学的内容可以结合专业、课程、班级及企业等的具体情况,分别进行礼仪、励志、心理健康、行为习惯、团队精神、诚实守信、职业规范、职场安全等方面的职业素养教育,不断启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时时刻刻纠正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为日后进入企业和社会夯实基础。教育教学形式可以采用观看视频、漫画、幻灯片、讲故事、听音乐、做游戏、讨论发言、总结归纳、整队集合、集体高呼口号等方式。实施“5+1”职业素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在职业学校实现德育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有效融合,从而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和责任,提高德育教育与专业教学的实效性;通过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反复不断进行职业素养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实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与素质的明显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满足社会、行业和企业对学生的要求。笔者通过对学校近五年万余名毕业生中就业比较集中的企业中的15家单位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发现,“5+1” 职业素养教育模式实施前后毕业生到企业后企业反馈的情况有明显改观,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有明显提高,是一种值得全面推广的教育模式。

二、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分析

(一)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较高水平基础上逐年上升

从企业反馈的情况看,学校的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处于一个较高水平,但是随着重庆市经济发展情况,毕业学生的就业去向和学生的就业企业性质在发生改变,一是毕业学生就业去向从2009年有563人约占26.49%的毕业学生到重庆市以外单位就业到2013年只有37人约占1.90%在重庆市以外的地方就业,二是学生就业企业性质中“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比例从2009年54%上升到2013年83%。这充分说明了重庆市近几年经济发展水平在西部领先,经济总量较快增长,经济质量和效益较快提高,从而带动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大幅需求。同时学校学生的初次就业率也从2009年的89.89%上升到2013年的99.79%.学校学生保持高就业率,也说明近几年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加强职业指导的结果,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措施:一是认真贯彻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各方面改革,充分结合重庆市地方经济发展特色,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突出学校办学特色。二是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截至2013年底,学校先后与160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各种形式的合作协议,学校在重庆市经信委支持下,成立了重庆市现代信息产业校企融合促进中心和重庆市校企融合协会,坚持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学校互派工作人员,加强合作,全面实现企业与学校的深度融合,不断改革教育教学内容,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全面提升。三是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顶岗实习服务工作。学校从2011年开始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全面植入“5+1”职业素养教育模式,提升了毕业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表2-1 2009~2013年毕业生就业率情况统计表

年份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毕业生总人数(人) 2364 2540 2119 1874 1950

初次就业人数(人) 2125 2435 2098 1865 1946

初次就业率(%) 89.89 95.87 99.01 99.52 99.79

就业

地区 市内 1562 2021 1900 1800 1909

市外 563 414 198 65 37

企业

类型 城镇非私营

单位(%) 54 58 68 78 83

城镇私营

单位(%) 46 42 32 22 17

(二)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关联度较大,对口率逐年上升

调查显示,15家企业就业的毕业生中只有12%学生的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非常对口,26%学生的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对口,但不完全一样,24%学生的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有部分关联。也就是说,62%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有关联,但真正对口的只有38%;还有38%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完全不对口,这一方面说明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中等职业学校转变办学理念的任务还很艰巨。endprint

(三)毕业生稳定率逐年提升

随着学校坚持“德能并举、以德为先”的“5+1” 职业素养教育模式不断推进,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不断提高。近五年的调查数据表明:毕业生就业稳定期在半年以上的比例从2009年的63%上升到2013年74.8%,一年以上的比例从2009年50%上升到2013年的68.6%,学生稳定直接带来企业用人工作的稳定,使企业对使用我校毕业生的信任程度大幅上升,实现了就业工作的良性循环。

(四)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的职业素养要求逐年提高,企业对毕业生、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企业对学校的培养模式等的满意率逐年上升,大大提高了学校的社会效应。

从调查数据分析发现从2009年企业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满意度整体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诚实守信”“满意”项从2009年63%上升到2013年83%,增加了20个百分点;“工作责任心”“满意”项从2009年63%上升到2013年83%,增加了18个百分点;“遵章守纪”“满意”项从2009年61%上升到2013年82%,增加了21个百分点;“工作能力”“满意”项从2009年65%上升到2013年75%,增加了10个百分点;“团队协作”“满意”项从2009年61%上升到2013年81%,增加了20个百分点;“服从意识”“满意”项从2009年60%上升到2013年80%,增加了20个百分点;“吃苦耐劳”“满意”项从2009年58%上升到2013年74%,增加了16个百分点。

同时从调查数据中也可以看出:我校毕业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学生的“工作能力”都还需要大力提高,以满足企业不断变化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真正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目的。

(五)企业对学校、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调查发现:近五年特别是学校实施“5+1”职业素养教育模式后毕业生对学校工作“满意”比例有了较大幅提升,从2009年46%上升到2013年70%,上升了24个百分点;学校推荐学生的能力也大幅提升,通过学校推荐安排学生的比例从2009年65%上升到2013年的92%,提升了27个百分点;企业对学校的评价也大为好转,“满意”的比例从2009年的65%上升到2013年的89%。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调查数据发现:我校在实施“5+1”职业素养教育模式前后的毕业生,从企业反馈的信息看出毕业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有明显差异,实施“5+1”职业素养教育模式真正实现了德育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有效融合,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和责任,提高德育教育与专业教学的实效性;通过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反复不断进行职业素养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实现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与素质的明显提高,从而满足了社会、行业和企业对学生的要求,在当今职业学校双差生比例较大的背景下,“5+1”职业素养教育模式是一种值得全面推广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待就业率统计方法.

[2]吴耘.贵州省建设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探索》.endprint

(三)毕业生稳定率逐年提升

随着学校坚持“德能并举、以德为先”的“5+1” 职业素养教育模式不断推进,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不断提高。近五年的调查数据表明:毕业生就业稳定期在半年以上的比例从2009年的63%上升到2013年74.8%,一年以上的比例从2009年50%上升到2013年的68.6%,学生稳定直接带来企业用人工作的稳定,使企业对使用我校毕业生的信任程度大幅上升,实现了就业工作的良性循环。

(四)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的职业素养要求逐年提高,企业对毕业生、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企业对学校的培养模式等的满意率逐年上升,大大提高了学校的社会效应。

从调查数据分析发现从2009年企业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满意度整体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诚实守信”“满意”项从2009年63%上升到2013年83%,增加了20个百分点;“工作责任心”“满意”项从2009年63%上升到2013年83%,增加了18个百分点;“遵章守纪”“满意”项从2009年61%上升到2013年82%,增加了21个百分点;“工作能力”“满意”项从2009年65%上升到2013年75%,增加了10个百分点;“团队协作”“满意”项从2009年61%上升到2013年81%,增加了20个百分点;“服从意识”“满意”项从2009年60%上升到2013年80%,增加了20个百分点;“吃苦耐劳”“满意”项从2009年58%上升到2013年74%,增加了16个百分点。

同时从调查数据中也可以看出:我校毕业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学生的“工作能力”都还需要大力提高,以满足企业不断变化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真正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目的。

(五)企业对学校、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调查发现:近五年特别是学校实施“5+1”职业素养教育模式后毕业生对学校工作“满意”比例有了较大幅提升,从2009年46%上升到2013年70%,上升了24个百分点;学校推荐学生的能力也大幅提升,通过学校推荐安排学生的比例从2009年65%上升到2013年的92%,提升了27个百分点;企业对学校的评价也大为好转,“满意”的比例从2009年的65%上升到2013年的89%。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调查数据发现:我校在实施“5+1”职业素养教育模式前后的毕业生,从企业反馈的信息看出毕业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有明显差异,实施“5+1”职业素养教育模式真正实现了德育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有效融合,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和责任,提高德育教育与专业教学的实效性;通过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反复不断进行职业素养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实现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与素质的明显提高,从而满足了社会、行业和企业对学生的要求,在当今职业学校双差生比例较大的背景下,“5+1”职业素养教育模式是一种值得全面推广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待就业率统计方法.

[2]吴耘.贵州省建设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探索》.endprint

(三)毕业生稳定率逐年提升

随着学校坚持“德能并举、以德为先”的“5+1” 职业素养教育模式不断推进,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不断提高。近五年的调查数据表明:毕业生就业稳定期在半年以上的比例从2009年的63%上升到2013年74.8%,一年以上的比例从2009年50%上升到2013年的68.6%,学生稳定直接带来企业用人工作的稳定,使企业对使用我校毕业生的信任程度大幅上升,实现了就业工作的良性循环。

(四)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的职业素养要求逐年提高,企业对毕业生、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企业对学校的培养模式等的满意率逐年上升,大大提高了学校的社会效应。

从调查数据分析发现从2009年企业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满意度整体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诚实守信”“满意”项从2009年63%上升到2013年83%,增加了20个百分点;“工作责任心”“满意”项从2009年63%上升到2013年83%,增加了18个百分点;“遵章守纪”“满意”项从2009年61%上升到2013年82%,增加了21个百分点;“工作能力”“满意”项从2009年65%上升到2013年75%,增加了10个百分点;“团队协作”“满意”项从2009年61%上升到2013年81%,增加了20个百分点;“服从意识”“满意”项从2009年60%上升到2013年80%,增加了20个百分点;“吃苦耐劳”“满意”项从2009年58%上升到2013年74%,增加了16个百分点。

同时从调查数据中也可以看出:我校毕业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学生的“工作能力”都还需要大力提高,以满足企业不断变化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真正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目的。

(五)企业对学校、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调查发现:近五年特别是学校实施“5+1”职业素养教育模式后毕业生对学校工作“满意”比例有了较大幅提升,从2009年46%上升到2013年70%,上升了24个百分点;学校推荐学生的能力也大幅提升,通过学校推荐安排学生的比例从2009年65%上升到2013年的92%,提升了27个百分点;企业对学校的评价也大为好转,“满意”的比例从2009年的65%上升到2013年的89%。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调查数据发现:我校在实施“5+1”职业素养教育模式前后的毕业生,从企业反馈的信息看出毕业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有明显差异,实施“5+1”职业素养教育模式真正实现了德育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有效融合,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和责任,提高德育教育与专业教学的实效性;通过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反复不断进行职业素养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实现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与素质的明显提高,从而满足了社会、行业和企业对学生的要求,在当今职业学校双差生比例较大的背景下,“5+1”职业素养教育模式是一种值得全面推广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待就业率统计方法.

[2]吴耘.贵州省建设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探索》.endprint

猜你喜欢

就业质量毕业生中职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最“叛逆”的毕业生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