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盘点习近平阐述中国传统文化

2014-11-21晓初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主席传统文化

晓初

从在孔子故乡曲阜参观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到探望国学泰斗汤一介;从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纵论传统文化与国家软实力,到在北师大考察时明确反对“去中国化”;从外事活动中阐释中华文明与海外文明的交流互鉴,到万米高空的专机上倡导学古诗文经典无论是在国内讲学习的重要性,还是在出国访问的重要讲话或是与外国记者的问答中,习近平总能根据当时讲话的主题,恰当地引用中华文化中的经典来表述他的思想。

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谈到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时,援引苏轼《范增论》中的“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来论证腐败问题若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主席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引明末清初顾炎武的思想提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引李白《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说明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2012年12月5日,习近平主席同外国专家代表座谈时,引《尚书·大禹谟》中的“满招损,谦受益”,表明中国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

2013年3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共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引用了大量的经典来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学习。例如,他引《孟子·尽心下》“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批评干部学风不浓、玩风太盛会贻误大事;引《论语·雍也》第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学习的最好教师是兴趣;引《论语·为政》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明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引《礼记·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来说明如何学习;引《荀子·大略》中的“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强调领导干部学习的重要性。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引《诗经·召南·采蘩》中的“夙夜在公”表达他担任国家主席职务后为民服务、为国尽力的决心。

2013年3月19日,习近平主席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引《荀子·儒效》中的“积土为山,积水为海”来说明要坚持不懈推进中非合作;引《论语·颜渊》中的“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明中国政府说话是算数的;引《诗经·小雅·小旻》中的“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表达履新职后深感责任重于泰山的心情;引李涉《题鹤林寺壁》中的“偷得浮生半日闲”表示自己最大的爱好是读书。

2013年3月25日,习近平主席访问坦桑尼亚时引王安石《明妃曲》(其二)中的“人生乐在相知心”,表达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2013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南非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时,引东晋葛洪《抱朴子外篇·博喻卷第三十八》中的“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肯定金砖五国为实现共同发展的宏伟目标走到一起。

2013年4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引汉代桓宽《盐铁论》中的“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说明要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引晋代袁宏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强调应坚持开放包容,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

2013年5月2日,习近平主席给北大学生回信中引用欧阳修“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指出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主席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引宋代刘斧《青琐高议》中的“长江后浪推前浪”,说明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的历史规律和“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引《尚书·周书》“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勉励青年一代树立远大理想;引袁枚《续诗品·尚识》中的“学如弓弩,才如箭镞”,鼓励青年人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引《大学》(第三章)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鼓励青年勇于创新;引左丘明《国语·周语下》中的“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勉励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

2013年5月31日至6月6日,在应邀对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墨西哥进行国事访问时,习近平主席走一路,引一路,用他所熟知的中国经典表达对拉美各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如在墨西哥访问时,引《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坏晋馆垣》中的“宾至如归”,表达对墨西哥人民的友好情谊;引孔子《论语·卫灵公》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国与国之间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的原则;引庄子《逍遥游》中的“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表示要让中墨两国人民友情汇聚成浩瀚的大海;引元代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中的“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比喻中墨两国人民友谊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主席到山东曲阜孔府考察,并来到孔子研究院。他饶有兴趣地翻看研究成果,并说要仔细看看《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这两本书。在与专家学者座谈时,他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主持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2014年2月24日,在一次集体学习中,关于传统文化,习近平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价值。

2014年“两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和代表、委员们一起共商国是。他说,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他指出,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

五四青年节,习近平主席在北大与87岁的国学泰斗汤一介促膝交谈,了解《儒藏》编纂情况,赞扬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创新作出了很大贡献。在与师生座谈时,习近平主席说,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主席到北师大看望教师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2014年9月11日,在出访途中万米高空的专机上,习近平与记者交谈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主席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跟着”习主席去大阪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主席致辞
我最想对习主席说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