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条条大路通“罗马”:势不可挡的中欧向心力

2014-11-21张旭东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罗马中欧李克强

张旭东

精耕细作:中国对欧外交的深度耕耘

从象征“团结而多元”的德国首都柏林,到拥有2000余座桥梁的“世界桥城”汉堡;从象征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与战后国际秩序的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到西方世界的“文明摇篮”罗马,再到即将举行2015年世界博览会的“时尚之都”米兰,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金秋时节对欧洲三国展开了一次“精耕细作”的外交耕耘。以“务实与创新”为特征的这次访问,也收获了累累硕果。

细致观察李克强总理此次访问行程中的三个国家,无论是德国、俄罗斯还是意大利,均与中国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这凸显了中国外交布局中对“战略伙伴”这一定位的娴熟运用,同时也开始将亚欧大陆做通盘考虑。其中,中德于2014年3月建立了“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正需要紧锣密鼓的高层互访来推动两国关系在新的台阶上进一步巩固与深化;中俄相互视为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使双边关系达到了历史上最高水平;中意于2004年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站在这一关系定位10周年的节点上,两国正努力规划未来10年的合作发展方向。目前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意大利对提升中欧全面关系水平,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和第十届亚欧会议主席国的意大利,在同中国携手完善国际治理、助力脱贫减困与消除饥饿、增进亚欧安定与繁荣等方面,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纵观李克强总理的访问行程,很容易留下这样的印象:一来,中外领导人见面频繁;二来,中国领导人出访行程紧、活动密、演讲与记者会信息量大;三来,政府间和企业间协议丰富、涉及数额动辄上百亿美元,联合公报或政府声明一份接着一份。

实际上,这正是以“务实”见长的中国外交组合拳彰显的威力。如今的中国外交,既注重向国际社会传播和介绍中国的理念和立场,又侧重在高层互访中同国外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更重要的是将合作共识与意向通过政府声明、行动规划等文件形式加以确认,以政府或企业协议的方式细化并加以推进,再以机制化会晤和工作组、委员会等形式监督执行。例如,此次李克强总理访问德国,双方签署了以《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即是对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德国时双方达成“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这一共识的落实,也成为未来5年至10年间两国中长期合作的战略指导。在此基础上中德双方签署了20余份政府间合作协议以及有份量的商业合同,涉及总金额达到181亿美元。已经举行三轮的中德政府磋商,作为两国之间层次最高、议题最广的政府间对话机制将成为两国务实合作的助推器。再比如,中俄元首年内多次实现会晤,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迄今已经举办了19轮,这都充分說明了中俄关系在高度政治互信与机制化运作的保证下,战略性、稳定性与长期性名至实归。特别是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下设人文合作委员会、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投资合作委员会与能源合作委员会四大分支机制,在两国关系的重要合作领域分头把关,稳步将双边关系推向更高水平。此番中俄双方签署了涉及经贸、投资、能源、交通、金融、地方、人文等领域的约50项政府间和企业间合作协议。中意两国此次也在落实今年6月签署的《中意关于加强经济合作的三年行动规划》的基础上,签署了两国政府合作声明,达成了100亿元的合作协议,由两国外交部牵头的中意政府委员会也将为两国合作保驾护航。

浸染“务实之风”的中国外交并不满足于此,而是积极寻求“创新”。中国追求的创新,力求内外兼修。从内部来看,如李克强总理所言,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创新活动。中国不仅要建设创新型政府,构建激励创新的机制,营造保护创新的环境,更要打造创新驱动型经济。从外部来看,中国正在努力加强同各国间的创新型合作。例如,此次李克强总理同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主持的中德政府磋商便是以“中德创新伙伴关系”为主题,两国试图找到在高水平上继续发展双边关系的新思路、新点子、新模式、新机制和新举措,将工业、科技、农业等作为重点领域。例如中德将推动“工业4.0”合作,并深化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合作。在俄罗斯访问期间,李克强总理同梅德韦杰夫总理共同出席了中俄联合举办的“开放式创新”国际论坛开幕式并发表演讲,旨在将“开放式创新”作为中俄未来关系提升的新动力。

脚踏实地:齐头并进的外交三驾马车

对于近年来中欧关系的热络,国际上总有一种臆测,认为中欧之间是一种纯粹基于贸易利益的联系,彼此追求的仅限于“商贾之利”。对此,李克强总理做出了掷地有声的回应:“中德关系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高水平的合作共赢关系,有着广阔前景。”中德关系如此,从全局看中欧关系亦如此。

如今的中国外交,非常注重多领域齐头并进,不拘泥于某一个层面,当某领域的关系发展受阻或趋于停滞时,另一个领域的进展可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且多管齐下的策略更有利于整体关系的巩固。在这方面,中俄关系堪称中国对外交往的范例。俄罗斯同中国目前在政治上相互坚定支持,经济上相互提供发展机遇,互相视为优先的合作伙伴。具体来说,在政治与安全领域,中国与俄罗斯在涉及彼此主权、领土完整、安全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在经贸与金融领域,双方逐步推进务实合作,特别是在航空航天、能源、高铁、金融、创新、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战略性大项目合作稳步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中俄贸易额2013年已达到近90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中国连续4年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俄罗斯也已上升为中国第九大贸易伙伴。中国累计对俄投资达到320亿美元,成为俄罗斯第四大投资来源地。两国2014年1至8月的贸易额增速为5.7%,正向2015年1000亿美元的目标快速前进。在人文交流领域,两国民众每年往来人数已达到300多万人次。双方将共同举办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活动,并筹备2015年共同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活动。此外,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两国还不断加强沟通协调,在各种国际和地区多边机制协调立场与相互支持。

这种政治安全領域、经贸金融领域、人文交流领域齐头并进的外交三驾马车,同样体现在中德关系的发展上。在政治方面,中德两国宣布2015年上半年启动外交安全对话,并保持两国防务战略磋商和国防部工作对话。双方将开展联合国维和问题的对话合作,并深化在反恐和网络安全方面的沟通与协调。在经济方面,德国是欧盟的核心大国,长期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投资和技术伙伴。中德贸易2013年达到1600亿美元水平,占中欧贸易总额的1/3左右。德国支持中欧投资协定的谈判,中方也希望德国支持启动中欧自贸区可行性的研究。在人文交流方面,2016年被确立为中德青少年交流年。如今,各类形式的青少年交流年、文化年、语言年已经成为拉近中国同他国关系的一张名片。

从中欧全局角度看,如李克强总理强调的:“中国和欧洲是两大战略力量,肩负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维护世界和平的崇高使命,双方正在形成不断放大的战略交集。”目前中欧正在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的四大伙伴关系。无论是政治互信、经贸合作还是人文交流,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欧建交以来,双方贸易增长了230多倍,现在平均每天就有15亿美元的贸易往来。中欧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1/3,双方贸易总量占全球贸易的比重只有1.5%,表明双边经贸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中欧每年有500多万人员往来,到对方国家留学的学生总数近30万人。进一步加强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领域交流,鼓励文化产业和产品服务领域的合作,扩大人员特别是青年人往来,将使中欧关系扎根深处、更加稳固。

大道无垠:循序渐进的互联互通世界

若提起当前中国外交有哪些令国际社会耳熟能详的名词,“一带一路”必然位列其中。在中国领导人的出访过程中,针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合作谈判往往是优先议程之一。在李克强总理访欧期间,“一带一路”的建设又取得了很多实打实的进展。例如,中德双方表示将加强基础建设合作,深度挖掘中欧国际货运班列的潜力,拓宽陆上贸易走廊。中俄协商建设北京至莫斯科的欧亚高速运输走廊,优先实施莫斯科至喀山的高铁项目。中俄之间如油气管道、“渝新欧”铁路、中国西部-欧洲西部公路、中方参与俄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开发等合作项目,都可以进一步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2014年10月10日在柏林举办的第七届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在题为《在开放中再续合作黄金季》的演讲中着重阐述道:“中国的对外开放是更加积极主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在区域上由东部沿海向内陆、沿边拓展,在产业上不仅高水平开放制造业,而且加快开放服务业,在途径上注重引进来与走出去并行。”由此可以看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已经成为连接欧亚大陆,加强互通互联建设,为后续中欧自贸区建设添砖加瓦,促进沿线相关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从更深次的角度讲,“一带一路”这一重大倡议,是中国对外开放战略革新的必然结果,日益成为一个开放包容的机制,充分依托中国与有关国家,特别是周边邻国现有的双、多边机制和区域合作平台,实现务实合作的进一步升级。“一带一路”是中国日益凸显的“西向开放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

德国政治学家海尔曼(Sebasitian Heilmann)不久前在《南德意志报》撰文称,中国正为获得全球影响力以及建立自己的国际体系而努力。他分析道:“中国外交政策正在悄然且有序地朝着重新构架国际秩序的方向前进。北京正在现有的国际体系外建立一个平行的结构。通过建立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组织和机制网络,它正在有目标地打入已存在的国与国间结构的空隙。”在海尔曼看来,“一带一路”等重大倡议便是中国尝试建立的国际秩序的核心要素,这些跨国基础设施建设将帮助中国显著提升影响力。

海尔曼的论断在本届亚欧首脑会议上得到了某种验证。第十届亚欧首脑会议日前在意大利米兰举行,会议主题是“构建负责任伙伴关系,促进可持续增长与安全”。其中第一项议程便是“研究加强互联互通,促进亚欧经济金融合作”。作为创始会员,并不间断由政府总理出席这一峰会的中国,长期以来为峰会贡献了诸多倡议。在本轮峰会上,中国则希望会议巩固战略互信,促进亚欧成员间相互信任,凝聚更多共识,深化务实合作,以及规划会议发展方向。尤其是希望各方在经贸投资、互联互通合作方面取得更多进展,密切亚欧间利益联系,为亚欧各国发展提供更多动力。

“中欧关系正处于提质增效的重要阶段。”李克强总理精准地把握住了中欧关系发展的脉络。事实证明,中欧关系正在全方位的加强,在和平和安全领域中欧存在相互支持、互利互助的共识,在互联互通与贸易投资领域存在分享机遇、推进国际治理的良机,在人文交流和社会发展领域具有厚积薄发、创新变革的愿望。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中欧合作之路正越走越宽!

猜你喜欢

罗马中欧李克强
2020中欧数学奥林匹克
李克强在甘肃考察
千万别当罗马士兵
李克强:对排污违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
永恒之城:罗马(二)
永恒之城:罗马(一)
小罗马
李克强在江西考察
第11届中欧数学奥林匹克(2017)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