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非溶栓常规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
2014-11-21洪美林江苏省职工康复医院南京211131
洪美林(江苏省职工康复医院,南京 21113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临床表现大多为胸痛、心律失常、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和心功能衰竭等。该病在欧美较为常见,中国在世界上属低发区,但近年来也有上升的趋势。2012年ESC 急性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治疗指南中指出早期冠脉再通的抢救,有条件最好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无条件者采取早期溶栓[1]。近年来,关于AMI溶不溶栓的问题尚存在争议及临床疗效是否存在差异,但相关研究报道较少[2]。本文选取38例AMI患者,探讨行非溶栓常规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AMI患者38例,其中男26例,女12例,平均年龄60.8岁(36~85岁)。所有患者均经心电图及血清生物标志物作出明确诊断。其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15例,前间壁8例,广泛前壁9例,下壁6例。将38例AMI患者根据心电图ST 段抬高与否分为ST 段抬高心肌梗死19例(STEMI组)和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19例(NSTEMI组)。STEMI组未溶栓原因:5例为高龄老年患者(年龄大于75岁);4例因曾做过内脏手术;3例怀疑有主动脉夹层;3例合并高血压或溶栓前血压仍大于或等于180/110mm Hg;4例就诊延迟超过溶栓时间窗。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采取绝对卧床休息并镇痛吸氧,持续心电监护,均采取药物治疗:(1)氯吡格雷75 mg/d,阿司匹林0.1g/d,低分子肝素5000U,每12小时1次;(2)美托洛尔每次6.25mg,每天2次;(3)异硝酸山梨醇酯每次20mg,每天2次;(4)瑞舒伐他汀10mg/d,卡托普利每次6.25mg,每天2次。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两组患者在治疗2周后观察近期疗效,心功能采用Killip分级法[3]。(1)显效:心功能评价为Ⅰ级,心电图ST 段恢复,心肌酶谱正常;(2)有效:心功能评价为Ⅱ级~Ⅲ级,心电图ST 段好转,症状消失,心肌酶谱逐渐下降;(3)无效:心功能无改善或死亡。有效率=(显效+有效)/每组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作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组38例AMI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2.6d,治愈或好转出院34例(NSTEMI组18例,STEMI组16例),死亡4例(NSTEMI组1例,STEMI组3例)。对两组就存活病例进行近期疗效评价,NSTEMI组优于STE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AMI患者近期疗效比较[n(%)]
3 讨论
AMI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因某些诱因引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栓。血管完全阻塞形成STEMI,血管未完全阻塞形成NSTEMI。病理学形态研究证实,STEMI冠状动脉内含大量纤维蛋白的红色血栓,而NSTEMI为富含血小板的白色血栓或灰色血栓。正是因为两者病理学形态不同,才导致了两者治疗方法的不同,STEMI采取溶栓治疗可使阻塞血管再通恢复心肌供血,而NSTEMI溶栓难以发挥作用,甚至会溶解纤维蛋白,重新暴露创面引起循环激发。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介入治疗已成为AMI治疗的最佳疗法,在有PCI条件的医院,PCI可迅速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可作为PCI治疗的首选,但是在无PCI条件的医院,对于NSTEMI可进行非溶栓药物治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会在AMI诊疗指南中明确指出,STEMI应作早期溶栓治疗,尤其是在无PCI条件的医院[4]。同样以往的众多文献报道,在STEMI作早期溶栓均给予了肯定的评价[5-6]。本研究中,STEMI组采取非溶栓常规药物治疗就近期疗效与NSTEMI组比较结果有效率较低,病死率高,并且STEMI组未进行早期溶栓治疗主要原因为溶栓禁忌证或害怕风险。结果提示非溶栓常规药物治疗对STEMI疗效较差,因此建议对无PCI条件的医院,遇有溶栓适应证的STEMI患者宜尽早采取溶栓治疗,是抢救AMI的重要手段。此外,提示医院还需从急诊管理抓起,改变重点病种的就诊流程,抓住黄金时间窗,减少系统延误,尽早对有指征的患者实施溶栓治疗。
[1]宋莉,颜红兵.2012年ESC急性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2,33(6):688-690.
[2]Nicolas Danchin,Edoardo De Benedetti,Philip Urban,等.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4,4(6):425-434.
[3]赵水平,胡大一.心血管病诊疗指南解读[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0-263.
[4]高润霖.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725.
[5]梁玉芝.急性心肌梗死溶栓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5):93-94.
[6]黄毅.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4):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