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主要表现、成因及对策
2014-11-21唐学华副教授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合肥230601
■唐学华 副教授(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合肥 230601)
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主要表现
(一)内部控制环境失范
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综合反映了企业所有者和管理当局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态度和认识。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如若失范必然导致内部控制失效,因为内部控制环境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目前,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失范主要表现:一是 “一股独大”的现象较为普遍,“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导致股东大会流于形式、董事会职能弱化、监事会形同虚设,内部权力制衡机制难以发挥作用。二是对经营者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经营者不敬业、不专业,管理懒散,甚至出现舞弊行为。三是企业内部信息沟通渠道不畅,政策指令难以有效实施等。
(二)内部控制程序失灵
企业内部控制程序是保障企业经营活动高效运作的重要手段。有效的内部控制程序能大大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企业内部控制程序失灵主要表现:一是企业内控制度连贯性差,功能不健全。二是企业内部控制程序适应性差,难以满足企业发展对内部控制的新需求。三是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差,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无法落到实处。
(三)内部会计控制失实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完整的中心环节。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失实主要表现:一是“内部牵制”原则落空,不相容职务未分设或兼任等现象普遍。二是账务处理不真实,人为作假现象严重。三是缺少科学有效的约束监督机制,在资产、收入和费用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漏洞。
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主要成因
(一)内部控制认识有偏差
认识决定行动。企业首先要深刻理解内部控制的内涵与本质,真正认识到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这样才能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而许多企业对内部控制的内涵和本质认识模糊,或认为内部控制是可有可无,或将内部控制简单地等同于内部控制制度,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建立用以防止发生错误和舞弊的规章制度等等。认识上的不到位是内部控制失效的首要原因。
(二)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大多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流程不顺畅,未能做到人员、业务全覆盖。制度的制订和流程的设计大都偏重内部会计控制,参与内控管理的人员也局限于财务人员,在方法和内容上更多地重监督而轻管理。同时,对制度和流程的执行缺乏监督,内控工作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机制。
(三)信息平台不统一
多数企业由于信息系统整合度低,软件平台不统一、信息系统不兼容等原因,从而导致信息标准不统一、信息系统不完善,信息杂乱,有的甚至存在信息管理盲区,从而大大弱化了内部控制效果,出现企业管理方式方法与企业运营实际不吻合等现象。
(四)监督机制不严密
目前,我国企业监督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外部监督,包括审计、税务、财政、证监等政府部门的监督和会计师事务所等实施的监督;二是内部监督,主要包括企业内部审计、监事会等的监督。但由于各种监督存在管理分散、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协调不力、独立性受损、监督力量不强等原因,导致监督质量和效果大打折扣,对改进内部控制实施的作用非常有限。
(五)企业文化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对文化建设缺乏全面认识和足够重视,对企业文化建设定位不清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重模仿轻创新等现象。企业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与内部控制要求不协调、不合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内部控制的实施。
(六)内部控制人员素质不强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和执行的优劣,首先需要企业决策者和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有赖于高素质的中基层管理人员来具体落实。而我国多数企业的内控管理及执行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如未受过正规专业教育、未进行持续业务培训、未取得基本的从业资格证等现象普遍存在。另外,诚信度不高,凭管理者意志办事,凭人情关系办事等行为比比皆是。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优化内控环境,打牢内控基础
1.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特征就是两权分离,即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首先要优化公司股权结构,着力解决“一股独大”问题,以切实保护股东利益;其次要加强董事会的功能建设,充分发挥董事会的作用和潜能;最后要在强化监事会职能的同时,规范独立董事制度,使其监督功能真正得以有效发挥。
2.完善内部组织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劣情况直接影响企业控制的成效和组织目标的实现,它是企业计划、执行、控制和监督活动等的基本框架。传统的以职能为中心、以控制为导向、层次重叠的机械式组织结构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羁绊,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要求。重新建构以业务流程为中心、以顾客为导向、层次扁平的有机式组织结构是现代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3.培育企业先进文化。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稳步发展的无形力量,它能深刻影响企业员工的思维理念和行为方式。因此,要真正打造一个具有高度亲和力、凝聚力和竞争力的企业,必须要有企业文化的支撑,必须要培育一种健康的企业文化,营造一种积极进取的并与公司的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高度吻合的文化氛围。良好的企业文化在影响和规范员工的行为方式的同时也会促进企业内部控制更加有力有效。
(二)强化风险管理,提高风控水平
1.确定风险管理目标。企业风险管理的首要任务是要确定总体目标,并紧紧围绕企业总体目标制定风险管理策略,采取必要的行动来管理风险。
2.收集风险管理信息。企业应广泛、持续不断地收集与本企业风险和风险管理相关的内、外部初始信息;对收集的初始信息应进行必要的筛选和加工,为风险评估提供信息准备。
3.对风险进行识别。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技术水平,选择适当的风险识别方法,规范、科学、有效识别风险,进而合理确定风险因素发展趋势和根源。
4.对风险进行分析。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上,对风险发生的具体条件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分析评估,并对需要控制的风险设定预警提示。
5.评估并管控风险。对风险可能产生的影响程度按大小进行排序,分清重要风险和一般风险。对具有较高发生概率、影响重大的风险要特别予以关注和重视,并对其采用定量分析技术,确定其可能造成的数量影响,进而采取相应的风险对策,力求避免重要风险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
(三)改进内控手段,全方位加强内控
1.构筑严密的内控机制。一是建立事前预防机制,即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建立完善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以预防为主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二是建立事中监督机制,即对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常规性、周期性和全方位的检查督促。三是建立事后查处机制,即通过内设监督机构如稽核、审计、纪检等部门,对各部门各业务流程的错误或舞弊行为实施查处工作。
2.加强对行为主体控制。企业内部控制失效,其行为主体是“人”。因此,要确保内部控制有效运行,必须加强对内部控制行为主体“人”的控制。一是企业管理层要率先垂范。大都数企业内部控制的重大决策权掌握在管理层手中,企业管理层在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执行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管理层不以身作则,内部控制不可能发挥作用。因此,管理层要提升自我约束能力,同时还要做好有关内部控制的宣传工作。二是对具体执行人员要加强培训。首先要强化员工的职业教育,提升内部控制的意识和自觉性;其次要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工作能力,防范技术性的错误或舞弊行为。三是要加强督促检查。要定期对重要岗位和重要业务人员的思想状况和工作进行分析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
3.完善约束激励机制。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双方“利益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企业所有者有必要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并加强检查与考核,以对经营者进行切实有效的约束。同时要制定适当的奖励办法,使员工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心态和斗志,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
4.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控制体系的核心,也是企业控制活动的枢纽,在企业控制网络中处于中心地位。因此,企业应以全面预算管理为主线,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完善预算考核机制,以带动企业其它内部控制措施更好地为企业内部控制服务。
(四)搭建信息平台,加强信息沟通
信息管理系统是企业提高信息沟通速度、促进决策科学化的必不可少的信息平台。它既包括向下的沟通管道,也包括向上的、横向的以及对外界的沟通管道。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有助于确保企业中每个人均能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担的职责,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企业应加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发挥其在内部控制的载体作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根据自身实际,设计出与自身相适应的符合发展需求的信息系统模式;二是统一软件操作平台,实现企业各部门内控信息的相互兼容,实现企业层级之间、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消除人为因素对内控效果的影响,特别是通过对信息系统进行操作权限与操作规程控制、信息安全与数据处理流程控制,确保企业的内控效果和效率;三是优化信息结构系统,减少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保证信息顺畅交流和反馈;四是构建和优化包括职能性的纵向信息子系统和层次性的横向情报子系统在内的企业综合网状信息系统;五是建立一支专兼职信息管理人员队伍。
(五)健全监督机制,增强监督效果
为确保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得到全面有效落实并使其能适应和满足企业发展新需求,需要健全和完善监督机制。一方面需加强内部监督。企业应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和建立完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系统,加强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漏洞和隐患,并及时提出有效措施加以堵塞或消除。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是企业内部监督的再监督。它在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的同时,还对企业内部控制氛围的营造发挥积极作用,在企业治理中的位置至关重要,促进企业实现科学稳步发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系统应关注业务过程和控制的有效性,通过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有效评估,不断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意识,确保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有效,内部控制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另一方面需强化外部监控。财政、税务、审计等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力量要合理分工、加强协同,形成监督合力,同时要改进监督方式,提高监督效果,要把突击监督向日常监督转变,把检查监督与管理服务结合起来,通过持续有效地监督检查发现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促使企业不断改进完善。另外,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和新闻舆论机构的监督作用,鼓励与支持新闻媒体对企业违法违纪行为的曝光,并加强对注册会计师执业情况的监督,以此来共同形成良好的外部监督氛围,督促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1.马伟光.企业内部控制若干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2.邹琼.关于加强江西移动企业内部控制的若干思考[D].贵州大学硕士论文,2008
3.杨旭智.基于COSO视角的KC公司内部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2012
4.张俊松.公司制企业内部控制要点[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6(1)
5.李丽英.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9)
6.林琳.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0(21)
7.李文菁.如何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J].现代经济信息,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