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村(社区)文化服务标准 提高城乡群众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2014-11-21顾亚云

剧影月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社区群众农村

■顾亚云

提升村(社区)文化服务标准 提高城乡群众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顾亚云

满足广大农民最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活跃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向广大农村居民提供精神食粮、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技知识、体现人文关怀,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学习知识、获取信息、启迪智慧,进一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文化生活质量和农村文明程度,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已成为现阶段文化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江苏省以人民政府令的形式,发布了《江苏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办法》,在统筹城乡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基础上,拓展和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上,在有效实现城乡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均等化上起到了法规的保障作用。

《江苏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办法》还只是一个普遍的覆盖全省的基本标准。各地区会有一些实际情况和区别。只有在《江苏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办法》的基本标准上,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好服务标准的提升工程,才能真正提高群众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效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农村文化室的标准化提升工程,就是要:强化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建立村文化室管理人员和文艺骨干培训辅导机制,培养农村文艺骨干队伍,基本实现以自娱自乐为主要形式,用健康向上、紧贴农村实际的文艺作品,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的工作目标。

宜兴市在村(社区)文化服务标准化提升工程实施过程中,就创造性地提出了“六个有”的目标任务:有 1个以上的特色文化品牌;有1名以上的专职文化辅导员;有3支以上的特色文化团队;有6个以上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有每年5次以上的文化培训;有每年8次以上的文体活动。

文化部门不只是提出标准和要求,而且给出具体的解释和操作细则,方便了基层对标准化的理解和执行:有1个以上的特色文化品牌。就是挖掘利用地方传统文化资源,把有特色、有亮点、有优势、老百姓喜欢并乐于参与、社会广泛认可,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固定下来,形成品牌,产生效应,成为地方特色文化。有1名以上的专职文化辅导员。每个村、社区均要达到有一名享受岗位补贴的文化辅导员。文化辅导员须具备热爱文化事业、有文艺爱好特长、有活动组织能力、有敬业奉献精神的基本条件,充分发挥职能职责,引领村级文化活动的有序组织和有效开展,对村级文化建设发挥有效作用。有3支以上的业余文艺团队。建有文艺表演、体育健身、书画摄影等3支以上文体特色团队,每支团队规模须在15人以上。团队须规范管理,积极开展活动,尤其在配合地方各类文化活动中要发挥重要作用。有全年活动台账记录,有年度工作计划、总结等资料。有6个以上的文化服务项目。依托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面向所有群众,实施免费开放服务,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2小时。设置图书阅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室(电子阅览室)、排练厅、培训教室、青少年活动室、棋牌室、健身室等服务项目。针对群众实际需求有序开放,充分发挥村(社区)文化阵地的实用性和利用率。有每年5次以上的村级文化培训。利用共享工程资源等形式,面向村、社区所有群众及外来务工人员、新市民、弱势群体等开展读书、讲座、表演等多种形式的文化艺术培训,全年5次以上。有每年8次以上的文体活动。依托传统节日、重大庆典活动和地方民间文化资源,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广泛参与的文体活动,每个行政村全年组织8次以上,城市社区全年组织24次以上。

标准容易制定,关键是落实责任。农村文化室建设工程是中央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落实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的惠农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把它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结合本地区实际,细化量化目标任务,层层落实到村和具体部门,责任到人,切实加大督办力度,合力推进农村文化室工程建设;要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府筹建、自主管理”的原则,监督村委会严格执行建设标准,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积极改善环境设施,努力实现资源共享,防止重复投资建设,力争用有限的资金,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要加强对农村文化室软件建设的帮助指导,建立完善相关服务等各项规章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能力,创新发展机制,保证农村文化室充分发挥功能和作用。

从社区入手,再通过居民朋友们口口相传。现代社会媒体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应该加强和各类媒体的合作和互动,由他们来帮我们宣传免费开放的形式、内容、目的、精神,邀请媒体全程参与我们的启动仪式,上课过程,汇报演出等等。这样的合作能使免费开放真正被老百姓所认识,接受,再到参与。免费开放才能得到最大的关注,它的社会效应和最终目的也才能得到最广泛的体现,才能使更多的社会大众享受到文化惠民的成果。

猜你喜欢

社区群众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多让群众咧嘴笑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