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到“她”的舞台体现
2014-11-21李倩
■李倩
从“我”到“她”的舞台体现
■李倩
演员在舞台上塑造艺术形象,就是从自我到角色,从生活到艺术,从被动到主动,从外在到内在,从体验到体现,从模仿到创造,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过程。演员只有在充分体验的情况下,充满激情,充满自信,无拘束地、松弛地运用丰富的想象进行准确体现,才能达到表演艺术的最佳境界。舞台实践中,一个演员要完成从自我到角色的转换,其过程是复杂而艰难的。这个过程由体验开始再通过排练到最后的体现。演员要塑造各种各样人物,要创造有灵魂、有情感、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因此演员在创造舞台角色的时候,体验角色、把握角色到最后完成角色形象,对角色的语言、行为、性格、以及精神世界的体验与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
罗伯特科恩的《戏剧》中有一句直白而深刻的话:“表演(Acting)就是演员扮演剧中的人物角色。”可见在整个舞台表演过程中,演员在饰演各种人物的同时,都在体验各种人生。所以每当我拿到一个剧本,每当我诠释一个新的角色,我都会觉得这是我遇到的一个“她”。那如何塑造一个成功的角色?如何从“我”过渡到“她”?演员扮演角色,是戏剧艺术最重要的基础,演员所扮演的角色都必须经过精心的研究、设计加上反复排练,通过体验和揣摩再上升到体现,从而让“我”与“她”合为一体。这里特别重要的过程就是从“我”到“她”这中间的过渡。演员必须通过不断地体验到最后完成体现,也就是通过不断地排练把自己化身为所扮演的人物。在剧本总的构思框架内和导演的启发指导下,经过演员细致分析和充分想象,并调动运用自身的体验积累,演员会对人物的一切渐渐的清晰起来,也会慢慢地看清楚这个人物是个什么样子,是什么样的形象,怎么走路,怎么说话,性格如何等等,也会慢慢地看到这个人物在剧本的规定情境中想干什么,为什么会这么想,会怎么样去干他想做的事情,这一切在演员感受体验后会渐渐的清晰,同时更重要的是去准确地体现这一切。演员要体验人物的生活,按照角色应该具有的一切去靠近人物,并把有意识的行动转换成不用过脑子的下意识行动,你扮演的人物才会真实可信。才能使人物生动鲜活起来。当然,这些都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排练的基础上。
演员创造角色的过程十分复杂,在所有的行动呈现在舞台之前,有着诸多的环节,在排练原创话剧《民生巷 11号》的过程中,我深切地体会到这一点。在剧中我扮演“小李”,初读剧本的时候,我对小李的直观感受就是:一个从农村来的20岁小保姆,在剧中闹出不少笑话,并且和“于哥”有一段隐隐约约的感情纠葛。真正进入到坐排、下地,小李的形象越来越清晰。比如第一次看到都市女孩小川的那种好奇那种热情,能看出来小李对都市对时尚的向往。从她对表哥老马的关心,对肖哥的照顾,对于哥的仰慕,能看到这个女孩的可爱和善良,还有她的质朴她的直白。王冰茹导演在坐谈小李这个人物时提到了一个词 “善良”,“善良”体现在哪儿?知道表哥得了癌症时的痛哭,到看到肖哥老年痴呆种种行为的茫然,再到得知表哥“被癌症”之后的喜极而泣,以及对于哥从一开始的仰慕到后来发自内心的照顾,这种种行为就是善良。初排时我总是不自觉地把小李的台词说得很有“想法”,肖明老师在排练场跟我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就是“小李是个没有心眼的女孩”,我也是反复揣摩,小李的生活背景以及成长环境和我是不一样的,我不能用我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和处理问题,而是“她”会怎么想怎么做。所以我在成为“她”的时候说出的台词以及行为都比较“直白”。这个角色对待事情发生的态度以及给出的反应都是直接的,没有心计的。因此在创作中,我必须从“我”的现实生活中跳出,去寻找农村女孩的生活状态以及思维方式。要为自己的行动找到合理的依据,更好的组织舞台行动,不能单一的体现角色和演员的差异,否则很容易事倍功半。
也会有一些演员会让角色来迁就自己,爱角色中的自己胜过爱自己心中的角色,把自己的个人魅力建立在完成角色之上,其结果只能是演来演去还是你自己。由此可见,演员创造角色,不能一味的把角色往自己身上靠,把自己的特点硬加到角色身上去,表现自我绝不是在塑造角色。我们在塑造角色时,必须由第一自我积极地向第二自我靠拢,从“这一个”向“那一个”转换,最终“灵魂附身”融为一体,让观众看到舞台上活灵活现的“她”。
前段时间,我接到团部通知,让我在音乐舞台剧《南京攻略》饰演女主角“宁宁”的妈妈“惠芬”,以前自己饰演的角色基本都是花旦的形象,这一次让我提前做了“妈妈”,一瞬间有点发懵。在排练前期,我总找不到妈妈的感觉,声线比较细,以及外形的局限,给我在人物塑造上形成了不小的障碍。经过和导演的沟通,以及我寻找到生活中原型的比照,我有了对惠芬这个角色新的定位——时尚辣妈。为了寻找人物,在排练期间,我也尽量避免穿着青春活力,而是穿着贴近人物的“成熟造型”,积极的向妈妈靠拢,使自己最大可能的化身为人物。音乐舞台剧和传统话剧还是有着一定的区别,相对来说除了有“演唱+舞蹈+对白”,舞台剧中的语言以及肢体都要更夸张一点,除了寻找自身与角色的共同点外,清醒的意识到与角色之间性格的差异,对体现也十分重要,所以,在《南京攻略》的舞台呈现上,惠芬在面对老王时的“作”“嗲”绝对是这个角色非常出彩的地方。遇见“惠芬”我特别开心,我明显地感到“她”与“我”之间的距离在渐渐缩短,我获得了一次宝贵的创作体验,那是在“我”和“她”的心灵撞击中迸发出来的。演员去诠释一个角色的时候,除了剧本本身赋予这个角色的内容,演员还可以从自身出发,去挖掘去体验,去选择去设计,去完成去实现,从“我”到“她”的成功转变。
一个专业演员要想在舞台上实现人物的完美创造,演员与角色之间应该建立起一种“恋人”般的关系:从陌生到熟悉,从相识到相知,再到最后的相互结合,这样才能最终在舞台实践中完成从“我”到“她”的成功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