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剧表演程式的运用

2014-11-21高韵

剧影月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钟馗赵云程式

■高韵

京剧表演程式的运用

■高韵

自徽班进京到现在,京剧已经走过了二百多年的历程,在这二百多年里,它由演变、发展、提高到成熟壮大。在这漫长的过程中,许许多多前辈艺术家通过反复探索,形成京剧一整套的表演程式。

到底什么是京剧的程式表演?简言这就是京剧前人们根据自己的舞台表演经验总结提炼了一整套的表现方式,京剧生旦净丑皆有自己的一套表现方式,笑有笑的程式、哭有哭的程式,甚至连龙套都有自己的程式。

京剧舞台上的人物出场有一定的程式,帝王将相出场,必定是迈着方步,出场后抖袖、整冠、撩袍、端带。武将出场则用“起霸”来显示他的威武及战前准备。小卒的出场和大将出场则完全不同,有的以“走边”来显示他的强悍、敏捷。有时以“群边”来表示队伍的行进和奔袭。有时戏中的人物通过走“哑边”的程式来显示人物的夜行术。

同样,京剧舞台上的笑,有笑的程式,笑,有大笑、冷笑、阴笑、疯笑、傻笑等等,京剧舞台上表现大笑必定是“三笑”,都各有程式,不能乱用的!如:“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冷笑则是“哼哼哼……”一口气贯穿下去,才显得是冷笑。哭,有哭的程式。哭必定是先唤后哭,如“三弟,翼德,唉!三弟——呀(哭)……”京剧的观看也有自己的程式。远看和近观是不一样的,往上看和向下看也是不一样的!通过传统的一套程式口诀就能管窥一斑:“远看须撤步,近观两脚齐,看井脚跟起,看日两眼眯”。

京剧程式中较为突出的是一些龙套的用法,如两军交战的程式为“二龙出水”、“鹞子头会阵”等;表示两方部队摆开对垒,行军的程式有“骨牌队”、“一条边”“倒脱靴”等;对阵交锋的程式有“单对”、“挡子”,而“挡子”中又有“四股挡”、“六股挡”、“八股挡”、“十二股挡”、“二十四股挡”,“挡子” 都是双数,表示双方势均力敌,单数的有“五梅花”、“棒攒”等。

京剧是靠程式表演来表现一切的,我们要用程式来表现、完成人物在戏中的状态。我们要用京剧程式演京剧,但又不能光程式化,千篇一律死抱 “程式”。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京剧演员要完成角色就必须遵守这个“方圆”又不能被约束死。京剧演员必须要遵守前人创造的程式表演方式,因为这就是京剧,但程式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譬如说表现上楼梯、登城门、爬山,动作几乎是固定、统一的,但楼高楼低、城门大小、山大山小,是根据舞台大小来决定用七步、九步、还是十三步完成。

也有一些京剧演员,因为墨守成规只重视程式而忽略剧情忽略人物。例如有的演员在演出《挑滑车》为了表现给马加力,用枪攥猛抽马的臀部。显然这里忽略了人物,马是大将的同伴、生命,高宠的力大,如此抽打马屁股的话岂不把马打伤!哪还能挑车!再如《擂鼓战金山》,有的演员为了显示其功夫从桌上一个“台蛮”翻下,不知是表示从鼓台上翻到了地上?还是翻到了船上?还是翻到了水里?简单的下鼓台为何要翻下来呢?以上两例就是只注意了程式而没考虑合理性所产生的后果。

当然,许多传统戏里许多演员在许多地方运用程式用的还是相当合理相当好的,如《长坂坡》中开打时,赵云抽了许褚一“抢背”,许褚摔过“抢背”之后有一个拉马下场的动作。这就明显的表示他被赵云打下马来,拉马而逃。既有了程式又合乎常理。因此,我们在运用程式时一定要考虑到它的合理性、自然态。

再说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京剧程式的重要性。

厉慧良先生在天津演出《钟馗嫁妹》,剧中他运用表演程式设计了一个高难度的技巧,从桌子上“跳叉”下桌子,这个动作难度极高,更何况是“钟馗”这个人物的扮相极其繁琐,可厉慧良先生把这个技巧走得相当漂亮、干净。赢得观众满堂喝彩!观众叫好声刚落,一老者突然叫了一声“好唉”的倒好!场内一片哗然。厉先生完戏后请教老者,这位老者先把厉先生夸赞一番,说:“您演的《钟馗》突显文人、书生、进士的气质,骑的是“瘸驴”,不像别人演的看上去还是骑马,演的太好了!不过您从桌子上“跳叉”下来,我觉得不合适。因为您演的是钟馗,是个文人书生,不是赵云,赵云是跌入陷马坑,而钟馗是去嫁妹,有必要去玩命吗?所以我给您叫了声倒好。有不妥的地方,请您指教”。厉先生听罢,向这位老者深深的鞠了一躬,非常感谢,虚心接受。从此再演《钟馗嫁妹》就不再“跳叉”。

京剧的表演程式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夸大和美化,京剧的表演程式可以说是无时不在,无所不能的!京剧程式既是有限又是无限的,所以一定要符合生活的真实性、合理性,不能脱离生活。这样才能使舞台表演程式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不被“表演程式”所束缚住。

猜你喜欢

钟馗赵云程式
增程式电动汽车能耗仿真分析
增程式电动汽车传动系统参数匹配
中国市场增程式电动汽车研究
标点符号的争吵
Jokes Today
薛景 赵云 华金涛
钟馗嫁妹
鉴赏
钟馗千年【百变秀】
叫卖的艺术